東布特哈,清末政區名。全稱“東路布特哈總管衙門”。康熙(1662—1722)中,清廷將分布嫩江流域之索倫(今鄂溫克)、達斡爾、鄂倫春等漁獵民族編旗設佐,置布特哈...
清政區名。康熙中以分布於嫩江及其兩岸支流的索倫(今鄂溫克)、達斡爾、鄂倫春等*打牲部落編置佐領,設布特哈(滿語,意為“漁獵”;漢譯“打牲處”)總管,駐...
布特哈副都統轄區,清代,黑龍江將軍轄區下設的二級政區。...... 1906年2月15日(清光緒三十二年正月二十二日),裁撤布特哈副都統,以嫩江為界分設東、西兩路...
清朝之所以在布特哈地區編旗設佐,實行旗制,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1、在布特哈地區對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等民族編設佐領,納入旗制,是清朝鞏固其北部邊疆的...
西布特哈,清末政區名。全稱“西路布特哈總管衙門。”康熙(1662—1722)中,清廷將分布嫩江流域之索倫(今鄂溫克)、達斡爾、鄂倫春等漁獵民族編旗設佐,置布特哈...
布特哈旗為黑龍江省曾轄縣旗。位於黑龍江省西部,大興安嶺南麓,東與龍江縣、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毗鄰。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扎蘭屯市。...
光緒二十年(公元一八九四年)升總管為副都統,並以嫩江為界分東西兩路布特哈、仍各設總管.分博爾多和宜臥奇。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8...
滿語。拜唐阿是清代各衙署中無品級的管事人員,布特哈拜唐阿則是一種內廷差事人員,如粘桿處(尚虞備用處)等處行走無品級職事人等。粘桿處有粘桿拜唐阿四十人...
明初朵顏衛地,清為東布特哈地,(布特哈譯言虞獵,故有打牲處之稱,)原置副都統及總管,後均裁,光緒間置訥河廳同知中,屬黑龍江省,民國改縣,屬黑龍江龍江道...
布特哈總管衙署駐博爾多站。翌年,東布特哈總管於博爾多站東北2里處創立街基,並將總管衙署移入新城。1910年(清宣統二年),裁撤東布特哈總管,改設訥河直隸廳,駐...
孟定恭,西布特哈旗達斡爾族人,生於清末光緒十九年(年),族名索米子宏(漢語譯為“修道”),字鏡雙,號半園叟。...
6月27日,裁撤雅魯縣,在原行政區設立布特哈左翼、右翼兩旗,布特哈左翼旗駐紮蘭屯,布特哈右翼旗駐博克圖。1933年1月27日,興安東分省臨時辦公處由齊齊哈爾移駐...
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劃歸東布特哈總管管轄,1910年(清宣統二年)改隸訥河直隸廳。中華民國成立後,初隸訥河縣第五區管轄。1919年以後,達斡爾族人陸續遷出,...
清初,克山一帶為鄂倫春、鄂溫克、達斡爾等遊牧民族的狩獵區,歸布特哈總管管轄。清末,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隸屬東布特哈總管管轄。1909年(清宣統元年),“布...
訥河直隸廳,地區名。位於今黑龍江省東北部。清宣統二年(1910)置,治所即今訥河縣。轄域東西1100餘里,南北700餘里。東界興東道,西接西布特哈,南連海倫府拜泉...
1947年5月,內蒙古自治聯合政府成立,嶺西歸呼倫貝爾盟政府,嶺東歸納文慕仁盟政府。1949年4月,嶺東歸呼倫貝爾納文慕仁盟布特哈旗,嶺西歸索倫旗。 1949年10月1日,中華...
清康熙年間,有一部分巴爾虎蒙古人被編入八旗,駐牧在大興安嶺以東布特哈廣大地區,還有一部分成為喀爾喀蒙古(今蒙古)諸部的屬部。...
清康熙年間,有一部分巴爾虎蒙古人被編入八旗,駐牧在大興安嶺以東布特哈廣大地區,還有一部分成為喀爾喀蒙古(今蒙古)諸部的屬部。清雍正十年(1732年),清政府將包...
清康熙年間,有一部分巴爾虎蒙古人被編入八旗,駐牧在大興安嶺以東布特哈廣大地區,還有一部分成為喀爾喀蒙古(今蒙古)諸部的屬部。...
清康熙年間,克山為黑龍江將軍所轄之齊齊哈爾副都統管轄之地;同時,境內的遊牧民族又歸布特哈總管巡查。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分置東、西布特哈,克山一帶隸屬東...
光緒三十二年(1906),以嫩江為界分設東、西布特哈,本旗為西布特哈。...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位於東經124°30′ 北緯48°28′,地處呼倫貝爾市最...
核桃楸又名胡桃楸,材質優良,是我國東 核桃楸 北地區珍貴用材樹種之一。由於...(除東北部外)、遼寧,並零星分布於內蒙古東部布特哈旗、科爾沁左翼後旗、喀嘈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