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蘭屯市河西新區

扎蘭屯市河西新區

扎蘭屯市河西總面積67.5平方公里,所轄兩個社區和一個回民村,總人口14244人。這裡西倚黎明山、東臨雅魯河,北接秀水風景區、昂勒旅遊小鎮,是一塊山環水抱的風水寶地。新區的設計主題為“靈山秀水,樂業新城”。概念規劃面積為26平方公里(含黎明山),其中城市設計面積13.5平方公里,規劃總人口約10萬人,人均規劃用地面積135平方米。按照規劃設計,未來河西新區將形成一軸、兩帶、三片區的總體空間結構。建設目標為:蒙東最宜居住的生態綜合新區、中國北方獨具特色的療養度假勝地。新區建設以縱橫的水系串聯各類空間,利用通透的自然水系廊道,引入周邊的田園風光,形成綠地與住宅有機交融,溪流與居民親密接觸的花園式格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扎蘭屯市河西新區
  • 外文名稱:Zha Lan Tun He Xi Xin Qu
  • 別名:河西
  • 行政區類別: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扎蘭屯市河西新區
  • 所屬地區:中國東北
  • 下轄地區:南市社區,壩西社區,回民村
  • 政府駐地:扎蘭屯市河西新區政務一街
  • 電話區號:0470
  • 郵政區碼:162650
  • 地理位置:大興安嶺南麓
  • 面積:67.5平方公里
  • 人口:14244人 
  • 方言:東北方言
  • 著名景點:昂勒滑雪小鎮.秀水風景區
  • 機場:扎蘭屯—成吉思汗機場
  • 火車站:扎蘭屯站
  • 車牌代碼:蒙E
  • 火車站:電氣化鐵路 扎蘭屯南站(在建)
基本介紹,發展歷程,交通運輸,飛機,火車,

基本介紹

扎蘭屯市河西總面積67.5平方公里,所轄兩個社區和一個回民村,總人口14244人。這裡西倚黎明山、東臨雅魯河,北接秀水風景區、昂勒旅遊小鎮,是一塊山環水抱的風水寶地。新區的設計主題為“靈山秀水,樂業新城”。概念規劃面積為26平方公里(含黎明山),其中城市設計面積13.5平方公里,規劃總人口約10萬人,人均規劃用地面積135平方米。按照規劃設計,未來河西新區將形成一軸、兩帶、三片區的總體空間結構。建設目標為:蒙東最宜居住的生態綜合新區、中國北方獨具特色的療養度假勝地。新區建設以縱橫的水系串聯各類空間,利用通透的自然水系廊道,引入周邊的田園風光,形成綠地與住宅有機交融,溪流與居民親密接觸的花園式格局。
扎蘭屯市河西新區

發展歷程

據專家考證,至少在距今7千年前的新石器時期,雅魯河、綽爾河流域即已有人類活動。順治年間,沙俄開始入侵黑龍江北岸廣大地區,世代生活在那裡的索倫(鄂溫克)、達斡爾、鄂倫春等族人民被迫遷居嫩江流域。清政府將嫩江流域的達斡爾人編為3個“扎蘭”(也稱“甲喇”,滿語,漢譯為“參領”之意,清代正三品武官職,每個參領下轄5個佐,每個佐300人),將鄂溫克人編為5個“阿巴”(鄂溫克語,漢語譯為“圍場、獵場”之意),並派官員進行統轄。扎蘭屯境內主要居住著鄂溫克人,以狩獵為生。
扎蘭屯市河西新區
康熙30年(1691年),清政府在3個“扎蘭”、5個“阿巴”的基礎上組建了布特哈(滿語,漢語譯為“漁獵、打牲”之意)八旗,將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人編在八旗之內,在嫩江西岸宜臥後屯(今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尼爾基鎮北)建立了總管衙門,管理八旗事務。扎蘭屯境內雅魯河畔的鄂溫克人被編入了鑲紅旗,濟沁河畔的鄂倫春人被編為正藍旗,旗衙門合設在雅魯河畔的扎蘭屯,也稱“扎蘭衙門”,派“扎蘭章京”(也稱“甲喇章京”。“章京”為官職名,清代軍職多稱章京,為滿語的音譯,如參領被稱為“扎蘭章京”),坐鎮扎蘭屯,司掌兩旗的軍事、行政與司法事務。
中東(東清)鐵路修通以前,這裡山高林密,河流縱橫,禽珍獸異眾多,為歷代北方少數民族棲息、遊獵的理想之地。自清末實行墾荒政策及1903年中東鐵路全線通車,大批流民自冀、魯、豫、黑、吉、遼等地紛紛湧入,使扎蘭屯地區人口逐漸增加,農、工、商各業初露端倪。
光緒二十年(1894年),清政府裁撤布特哈總管衙門,將其升為布特哈副都統,副都統由宜臥奇遷駐博爾多(今黑龍江省訥河市)。不久,裁撤舊92佐,新組建布特哈八旗,以嫩江為界,分設東西兩路布特哈,東布特哈總管衙門駐博爾多,西布特哈總管衙門駐宜臥奇。扎蘭屯境歸屬西路布特哈,駐“扎蘭章京”衙門廢止,改設官莊,專司收容、管理關內流入人口和墾荒事宜,編為軍籍屯田。
民國四年(1916年)3月1日,為管理自行流入的墾荒農民和發展招墾事業,黑龍江省在現扎蘭屯市境內的濟沁河和扎蘭屯分別設定稽墾局,“承總管之命,輸墾務,以招徠佃戶,督催墾闢,暨清理荒地謬葛,設法振興街墓之事。”同時設定管理土地開放等行政事務的佐治局,專事土地開發及管理事務。
民國十四年(1926年)2月2日,濟沁河、扎蘭屯兩稽墾局廢止,改設雅魯設治局(成立縣條件尚不成熟,暫時設此機構,待條件成熟後改局為縣),駐紮蘭屯街,歸屬黑龍江省龍江道。此為現扎蘭屯市境正式設治之始。
民國十七年(1929年)1月9日,雅魯設治局改升為三等縣,定名雅魯縣,歸黑龍江省管轄,設雅魯知事,縣署駐紮蘭屯街。同年2月15日雅魯縣公署改為雅魯縣政府,縣知事改設縣長,設縣長、副縣長、秘書長等職,下設總務科、行政科、財務科、建設科、產業科、警察局和扎蘭屯街公所,並將轄區劃分為三個區,第一區為扎蘭屯街,轄11個鄉;第二區為濟沁河區,轄3個鄉;第三個區為博克圖區,轄2個鄉。
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東北並於1932年(大同元年)建立傀儡政權偽滿洲國後,偽滿洲國國務院設立興安局,不久改為興安總省,並開始實行省公署官制。6月5日,興安總省在大興安嶺東麓扎蘭屯地區設立興安東分省,並在齊齊哈爾設立興安東分省公署臨時辦公處。6月27日,裁撤雅魯縣,在原行政區設立布特哈左翼、右翼兩旗,布特哈左翼旗駐紮蘭屯,布特哈右翼旗駐博克圖。1933年1月27日,興安東分省臨時辦公處由齊齊哈爾移駐紮蘭屯,在扎蘭屯正式建立興安東分省公署。5月10日,興安東分省將布特哈左翼、右翼兩旗合併,建立布特哈旗公署,同駐紮蘭屯。興安東分省下轄布特哈旗、阿榮旗、喜扎嘎爾旗、莫力達瓦旗和巴彥旗5個旗。公署內設省長、副省長、參事官等職,下設總務廳、民政廳、警務廳3個廳。興安東分省還設有保全司令部,下轄3個團,總兵力約500人,主要承擔維持地方治安、肅清土匪等任務。布特哈旗公署設旗長、副旗長、參事官等職,內設庶務、內務、開拓、警務4個科11個股,下轄恩和、烏爾吉、濟沁河、博克圖5個努圖克(區)和扎蘭屯辦公處(街)。
1934年(康德元年)12月1日,為加強對地方政權的控制,偽滿洲國當局將東北和
內蒙古東部地區劃為十四個省,興安東分省隨之改為興安東省。
1940年扎蘭屯辦公處改為扎蘭屯街公所,博克圖努圖克提升為行政公署。
1943年10月,偽滿洲國取消興安四省,建立興安總省,省公署設在王爺廟(今烏蘭浩特市),原興安四省為 總省派出機構,興安東省隨之撤銷,布特哈旗劃歸興安總省。
1945年8月17日,蘇聯紅軍進駐紮蘭屯,日偽政權隨之垮台。這一時期,共產黨在這一地區活動尚未公開,國民黨鞭長莫及,無力接管。在這種複雜、特殊歷史背景下,當地上層人物、紳士、富商積極活動,經蘇聯紅軍同意,建立了扎蘭屯地方維持會,各努圖克也建立了地方維持會。9月12日,扎蘭屯地方維持會改為布特哈旗解放委員會。解放委員會設委員長、副委員長、顧問等職,下設總務、聯絡、復興、宣傳、救濟、公安6個處,並在大河灣等地建立5個分區。12月4日,布特哈旗解放委員會宣告解體。原興安東省地區的蒙古、達斡爾等少數民族上層人士和知識分子,共同建立興安地區行政公署,歸屬籌建中的東蒙自治政府。興安地區行政公署內設秘書室和總務、民政、實業、內防4個處,仍轄布、阿、莫、巴4個旗(喜扎嘎爾旗撤銷)。
1945年冬至1946年春,中共嫩江省工委、中共中央東北局相繼派夏輔仁、蘇林以及張策、王盛榮等人來扎蘭屯開展工作,並根據東蒙自治政府的指示,依靠達斡爾等民族上層人士和知識分子,於1946年3月27日在扎蘭屯召開納文慕仁盟人民代表大會,於5月3日建立納文慕仁省政府,公署設在扎蘭屯。5月13日,納文慕仁省政府發布命令,撤銷雅魯縣政府,建立布特哈旗政府。布特哈旗政府於7月25日正式辦公,內設總務、行政、公安3個科。根據1946年4月3日烏蘭夫在承德主持召開的“四.三"會議精神,東蒙自治政府決定將所轄各省政府一律改為盟政府,納文慕仁省政府遂於6月27日改稱為納文慕仁盟政府,內設秘書、民政、實業、公安4個處。
1946年10月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成立後,在扎蘭屯設立了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東蒙總分會駐紮蘭屯辦事處,為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派駐機構。1947年4月23日內蒙古自治政府成立,東蒙總分會駐紮蘭屯辦事處隨之撤銷。
1947年5月1日後,歸屬內蒙古自治政府納文慕仁盟政府領導。
1948年2月,根據內蒙古自治政府命令,恢復建立布特哈旗政府,歸屬納文慕仁盟政府。8月7日,為精簡機構,撤銷布特哈旗政府,旗政府由納文慕仁盟政府兼管,盟長兼任旗長。同月,建立城鎮和農村兩個中心區委,分別領導城鎮和農村工作,1949年4月撤銷。
1949年1月後,布特哈旗為呼倫貝爾盟(簡稱呼納盟)轄區。4月11日,根據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命令,納文慕仁盟同大興安嶺西麓的呼倫貝爾盟合併,建立呼倫貝爾納文慕仁盟(簡稱呼納盟),4月23日,恢復建立布特哈旗政府,隸屬於呼納盟。
1950年1月23日,根據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命令,布特哈旗所屬博克圖努圖克(區)及所屬巴林、雅魯兩嘎查(村)劃歸喜桂圖旗(今牙克石市)。
1953年4月,根據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命令,撤銷呼納盟政府,設立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區行政公署。1954年4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撤銷東部區行政公署,將這一地區的呼納盟、興安盟合併為呼倫貝爾盟,布特哈旗隸屬於呼倫貝爾盟。
1956年5月9日,全旗行政區划進行重大調整,其中扎蘭屯區改為扎蘭屯鎮,並將鎮區劃為東、南、西、北、中五個區。
1969年8月1日,布特哈旗隨呼倫貝爾盟劃歸黑龍江省。
1979年7月,布特哈旗隨呼倫貝爾盟復歸內蒙古自治區。
1983年10月10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布特哈旗,設立扎蘭屯市(縣級),翌年1月1日,正式撤旗設市。

交通運輸

飛機

在建的扎蘭屯機場為民航支線機場,本期建設飛行區等級為4C,跑道規模為2500米×45米,航站樓面積4000平方米;擬使用B737系列、A320系列等飛機,擬開通飛往北京、呼和浩特、哈爾濱、海拉爾、滿洲里、漠河等城市的航線;預計目標年(2020年)旅客吞吐量為3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000噸。
扎蘭屯市河西新區

火車

扎蘭屯站下車
  1. 可乘坐 “交通局”到“蠶業站”
  2. 可乘坐“交通局”到“飛機場”
    火車站下車的旅客可坐一路到三百 然後換乘
  3. 註:蠶業站 或 飛機場 之間 間隔十五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