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
中東鐵路東段建成通車設立
牡丹江站,逐漸形成了部分街道。東北淪陷後,稱“舊市街”。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設定牡丹江市後,相繼建立中區、南區和工場區。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始設新安區。但“新安”與“西安”發音接近,為避免發生混淆。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6月將新安區改為東安區。
1952年1月,由原工場區和東安區一部分改設第二區。
1956年9月,撤銷區的建制,設立街道辦事處。
1958年1月,撤銷街道,復設東安區。
1960年8月,改稱
東安人民公社,並將興隆、東村兩個農村公社劃入“實行城鄉結合”。
1962年1月,又將兩個農村公社劃出,恢復原東安區行政區域,
1968年改稱東風區。
1970年初,將東風區劃出一部分區域與
愛民區劃出的一部分區域設立前進人民公社,並將東風區改稱勝利人民公社。同年10月,將勝利公社改稱東風區。
1992年,東安區牡丹江市管轄的市轄區。
行政區劃
截止2013年,東安區轄1個鎮、4個街道、17個行政村、23個社區。
地理環境
位置
東安區位於牡丹江市區東南部,東經129°62′-130°53′,北緯44°58′-45°02′。區境東與陽明區、穆稜市接壤;南與寧安市相連;西以太平路為界與
西安區相臨;北以
濱綏鐵路與愛民區為界,是全市中心城區。行政區域面積294.2平方公里,城區面積5.2平方公里。
地形
東安區地勢平坦,地形則是以山地,丘陵為主,呈現出中山、低山、丘陵、
河谷盆地四種地質形態。南部山區森林茂盛。
氣候
東安區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 4.5 度,夏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暖熱多雨。冬季,風從大陸吹向海洋,寒冷乾燥。
自然資源
森林資源
截止到2013年,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62.3%,南部山區森林茂盛,資源豐富,存有大面積原始森林,
紅松、
椴樹、紅豆杉等
活立木蓄積量近400萬立方米。
動物資源
截止到2005年,
牡丹峰自然保護區位於東安區內,保護區內珍禽異獸時出時沒,獸類有30多種,禽類有70多種,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東北虎、梅花鹿、
丹頂鶴和二類保護動物
馬鹿、獐、
猞猁、鴛鴦等。昆蟲有15目82科400多種。
植物資源
截止到2005年,東安區內植物
牡丹峰自然保護區有80科270屬520種,還有珍貴的“
杜松”、“
千金榆”、“
興安松”、“鵝耳楊”等樹種。林莽叢中,藥材遍地,據不完全統計有49科153種。
山野菜有木耳、猴頭、撅菜等50餘種,遍地皆是。
人口民族
截止到2013年,東安區全區總人口20萬人,其中城市人口 13.57萬人,住有朝鮮、滿、回、蒙古等24個少數民族。
交通運輸
東安區是黑龍江省東南部中心城市――牡丹江市的主城區,位處哈牡綏東對俄經濟產業帶的核心區,區內座擁
牡丹江火車站和
牡丹江機場兩大交通樞紐,來往車程均在15分鐘以內,緊臨縱橫交叉的高速交通主網G10國道2公里和G11國道1公里,形成鐵路、高速公路、航空三位一體的立體運輸通道。
經濟發展
2006年,全區全口徑增加值、銷售收入、總產出、利稅、利潤分別完成10.2億元、34.9億元、27.6億元、2.7億元、1.6億元,
同比2005年分別增長0.9%、1.7%、0.8%、1.4%、1.1%。全區一、二、三次產比例調整到6:35:59。全口徑財政收入完成12333萬元,為預算的100.5%,同比2005年增長6.7%。區
本級財政收入完成11395萬元,為預算的101.8%,同比2005年增長7.9%。其中,地方收入完成5425萬元,為預算的102.5%,同比2005年增長9.7%。全年完成建築開發面積2.6萬平方米。
第一產業
2006年該區糧食生產總產量達到1.69萬噸,實現歷史最好水平。
農村經濟總收入、農業總產值、增加值分別完成7.05億元、1.19億元、6032萬元,
同比2005年分別增長7%、6%、6%。農業優勢產業加快發展。大灣集團新建1.56萬平方米豬舍全部投入使用,出欄仔豬10萬頭。天資肉雞飼養基地建設進展順利,分割肉雞120萬隻。投資1.5億元的三通綠色食品擴建項目實現當年動工、當年竣工。嶺東甜糯玉米、躍進
西紅柿、勝利白菜、東勝
五味子等特色產業快速興起,全區蔬菜及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達到3萬畝,外銷蔬菜1.3萬噸。《新農村建設發展規劃》全面實施,
大灣村被列入省級示點村。大團安全飲水、西村節水灌溉、12.5公里通村公路、躍進水庫清淤及溢洪道改造等農村重點工程全部完成。全區新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810人,發放各種支農補貼161.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同比2005年增長9%,達到4426元。
第二產業
2006年全區企業達到482家,工業銷售收入、總產出、增加值分別完成95093萬元、100262萬元、31717萬元,實繳稅金2178萬元。10戶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銷售收入、總產出、利稅、利潤分別完成16155萬元、30784萬元、34154萬元、1578萬元、370萬元。提升科技助推企業發展的積極作用,區新安石油鑽采工具、龍源電力設備、電漿物理套用科技、
新科奧牆體、萬泰化工、高效潔淨煤
型煤、禹隆化工等8戶企業被認定為省級民營科技企業,華能塑鋼、天宇碳化物、華安塑型材、互感器一廠、雙興化工等5戶企業通過省級高新技術企業複審,全區省級民營科技企業、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分別達到35戶和11戶。2006年,全區有2戶企業承擔了國家級火炬計畫,有2戶企業承擔了省級產業化項目和省級攻關項目。
第三產業
2006年全區新增商業企業68戶,商業營業面積達到61.14萬平方米。
社區商業蓬勃發展,
柴市社區、紫雲社區分別被評為國家、省級商業示範社區。“
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近郊布網建店45家。涉外骨幹企業迅速壯大,廣匯在俄5萬台冰櫃和6萬台空調機生產線投入生產,金陽公司投資8200萬元買斷了阿維斯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51%的股權,與俄方合資組建了中國俄羅斯阿維斯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東安區國際商會在
俄羅斯遠東地區成立了代表辦事處。2006年,全區外貿出口額實現2.8億元,同比增長146.4%,全區批零、餐飲業及其它第三產業銷售收入達25.83億元,同比增長14.3%。
社會事業
科學事業
截止到2006年,東安區內有22個科研設計院所。現有各類科技人員13810人。占全市科技人員總數的確良19.5%,其中從事科技開發的工程技術人員1386人。區內企事業單位有各類科技人員1670人,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1戶,省級民營科技企業35家,技、工、貿總收入3.5億元。
教育事業
截止到2006年,東安區內工有23所學校,有4所成人大學,6所中學,13所國小。2006年,東安區完成了興隆二小的撤併工作,圓滿承辦了全市
校本教研推進會。以清福國小教學樓擴建工程竣工為標誌,歷時三年的教育資源最佳化提質工程全面結束,區屬學校改擴建率達92%。全區有26名教師出國家、省、市級公開課,先後有40人被評為市級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和教學新秀,順利迎接了省“
雙高普九”工作復檢。
文化事業
2006年,東安區舉辦了第二屆社區藝術節和第三屆社區體育運動會。制定並實施了東安區精神文明建設“八項工程”。全區命名表彰市級文明單位33家,區級文明單位13家,申報省級文明單位9家,高質量地完成了省文明城區迎檢工作。
醫療衛生
截止到2006年,東安區內有全市急救中心、腦血管病醫院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97家。2006年全年發放衛生許可證1285個,發放
健康證6740個,在代表全市迎接省衛生廳食品衛生專項檢查中,取得全省城區抽查最好成績。高質量地通過了省愛國衛生、牙防工作先進區驗收。組織了全區第二次全國
農業普查,全面完成了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和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被評為省“雙擁”模範區。2006年,全區符合政策生育率達到99.19%,人口自增率控制在1.76‰以內。
旅遊景點
牡丹峰滑雪場:牡丹峰滑雪場位於
牡丹峰森林公園雙橋景區內,距市中心僅1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該滑雪場降雪量大,雪質優良,雪場長1200米,寬60米,坡度適宜,滑雪遊樂期為140餘天,是滑雪愛好者的理想場所。
世界最大雪堡——
牡丹江雪堡:牡丹江冬季雪堡位於牡丹江江心島上,占地4.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是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雪堡。2003年建設的雪堡總用雪量約30000立方米,堡內
天壇、太姬陵、
金字塔、
空中花園等雪雕作品集中展現了四大文明古國厚重的文化底蘊。每當夜晚來臨,彩燈閃爍,五彩繽紛,襯托出雪堡的神秘。雪堡附近設有馬拉爬犁、
雪地摩托等冰雪娛樂項目,可人體驗到濃郁的塞北雪上風情。
江濱公園位於牡丹江北岸,由沿江帶狀綠化帶和江濱廣場兩部分組成,總占地面積13公頃,是集娛樂、觀光、水上活動為一體的開放型公園,是黑龍江省甲級公園。依傍牡丹江水勢蜿蜒曲折的沿江綠化帶內,綠樹成蔭,繁花似錦,造型獨特的建築精品和雕塑點綴其間,是都市人解除勞頓,放鬆心情的絕好去處。為紀念
冷雲等八位抗聯女英雄而修建的“八女投江”群雕坐落在江濱廣場內,群雕用花崗岩雕塑而成,高13米,長8.8米,“
八女投江”四個大字由前全國政協主席
鄧穎超同志親自題寫,該群雕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牡丹峰森林公園:位於區屬興隆鎮南端的國家級森林公園——牡丹峰
森林自然保護區,是滿清王朝的發祥地之一,清太祖
努爾哈赤將該處封為“禁區”,定為“貢山”,劃做
清王朝的“北圍場”,至今仍保存有漢晉時期滿族祖先肅慎人居住的古城遺址。保護區幅員19萬公頃,原始森林覆蓋600公頃,森林活立木蓄積量220萬立方米,
野生動植物1000多種,園內原始風情,天然秀色,
牡丹峰是其主峰,有
龍頭泉、玄武河、古城桓、牡丹塔、小桂林、
仙人洞等景觀,是森林旅遊的勝地。
牡丹峰森林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