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孝友村
- 所屬地區:蘭山區白沙埠鎮
- 面積:400餘畝
- 人口:1210人
村莊簡介,孝聖王祥,孝河,地圖信息,
村莊簡介
東孝友村位於蘭山區白沙埠鎮孝河北岸,現有人口1210人,289戶,可耕地面積400餘畝。主要以種植黃桃為主,該村民營經濟發達。在新農村建設中,先後投資90萬元硬化了村莊道路。該村村情穩定,村民生活幸福和諧,各項工作成績優秀,得到了上級部門的肯定,先後多次獲得 “優秀村集體” “優秀黨支部” “村莊建設先進單位” 等榮譽稱號。
孝聖王祥
王祥,字休徵,東漢末年琅琊臨沂人。晉人乾寶所著《搜神記》中,記王祥在嚴冬季節臥冰求鯉奉母的故事。《晉書·王祥傳》亦記其“風雨守柰”、“黃雀入幕”等孝行。元代郭居敬將王祥列為“二十四孝”之一。其異母弟王覽以友於兄弟聞名,官至太中大夫。王覽之孫王導,為東晉開國功臣;其曾孫王羲之,系蜚聲海內外的“書聖”
相關故事
王祥以“孝”著稱。有三個故事是讚揚他的孝行的。其一是臥冰求鯉,據說王祥生母薛氏早逝,父親王融繼娶朱氏為妻。朱氏心地偏狹忌刻,虐待王祥,王祥卻一直對父母非常孝敬。據晉乾寶《搜神記》記載:王祥繼母生病,想吃鮮魚。時天寒地凍,捕魚困難。王祥來到河上,解衣,欲臥冰求鯉,冰忽自解,有雙鯉躍出;其二是黃雀入幕,是說王祥繼母想吃黃雀肉,讓王祥去捉黃雀,捉多日不得,繼母嚴笞王祥,受王祥孝行感動,突然黃雀數十隻飛入室帳,讓王祥捉來做食供母;其三是風雨守柰,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說:王祥家有一柰樹,結子殊好,後母朱氏讓王祥看守,風吹柰落,朱氏就鞭打王祥。此後,每當風雨來臨,王祥就抱樹痛哭,而風雨很快停歇。這三個故事,是對王祥孝行的高度讚揚。由於行孝,王祥被選官任職,歷仕漢、魏、西晉三朝,晉代魏後,拜太保,進封為公爵。晚年辭官,晉武帝司馬炎詔以睢陵公就第,並賜安車駟馬,府第1區,舍人6人,官騎20人,可謂恩崇有加,權位至為熾盛。但他臨終前,卻要求子孫:死後不要鋪張,不要用珍貴器物陪葬,墓穴不用石砌,不起墳壟,不作前堂,不布几筵,親屬不要送葬。在漢、魏、西晉時期,厚葬之風盛行,王祥能不為時俗所染,實行薄葬,應當說是比較開明的。
孝河
孝友村前有一小河,自東向西流過,稱為王祥河或孝感河,習稱“孝河”。民國《臨沂縣誌》記載,其發源於茶山南麓之桃花嶺,東南經孝友村,至諸葛城村入於沂。寒冬季節,小河上下冰封如玉,稱為“孝河凝冰”,列“琅琊八景”之一。明人有“銀屏皎潔連川合,碎玉樓層映月寒”詩句予以讚美。偏西有一處河床,泉水上涌,水面從不結冰,據說,這裡就是當年王祥臥冰求鯉的地方。南岸原有石碑,上題“晉王祥臥冰處”。北岸原有孝友祠,正殿三間,端莊古雅。殿內供有王祥、王覽和王羲之的塑像,院內古槐參天,別有幽趣。在20世紀90年代初,當地政府曾對王祥故里進行過初步開發。在原址上恢復了孝友祠,並對王氏宗祠進行了規劃,在河邊開闢了孝園,修建了孝河廣場。
孝河水產
孝河水清澈甜潤,河底為黑紫淤泥,盛產白蓮藕、紅蓮藕、茭白、菱角、魚蝦等,尤以白蓮藕最為出名。它與沙溝芋頭、塘崖大米並稱臨沂市的三大土特產,素有“沙溝芋頭孝河藕,塘崖大米香滿口”的美譽。孝河藕肥、細、脆、嫩,與其它藕相比,節短肥大,表皮潤滑有光澤,脆甜適口,細嫩無渣,生食或熟食皆宜。既可炒炸蒸煮,又可涼拌冷調,花樣繁多,味道各異,能上菜譜的就有60餘種,非一般河藕、塘藕所能比擬。其葉、蓮子若做成“荷葉粥”“蓮子羹”,更是滋補佳品、美味佳肴。另外,孝河白蓮藕還可入藥,能收澀止血,涼血化淤。
地圖信息
地址:臨沂市蘭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