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大學儀器科學與工程學院

東南大學儀器科學與工程學院

儀器科學與工程學院所屬學科專業創建於1960年,原名陀螺儀及導航儀器專業,於1961年開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和1984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先後批准設立“精密儀器及機械”和“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兩個碩士學位授權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南大學儀器科學與工程學院
  • 簡稱:儀器學院
  • 校訓:止於至善
  • 類別:主幹院系
  • 所屬地區:江蘇南京
  • 現任院長宋愛國
  • 學院地址:南京市四牌樓2號 
  • 郵政編碼:210096
歷史沿革,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學科特色,科學研究,知名校友,

歷史沿革

1990年被批准設立“精密儀器及機械”博士學位授權點。
東南大學儀器科學與工程學院
1992年5月為了適應學科發展需要,從自動控制系分出成立了儀器科學與工程系。
2006年9月學校批准成立儀器科學與工程學院。
“精密儀器及機械”學科1994年被評為江蘇省重點學科,1998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儀器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1999年獲準設立“精密儀器及機械”學科特聘教授崗,可聘長江學者獎勵教授2名。
學院現有1個本科專業“測控技術與儀器”,擁有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儀器科學與技術”,4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精密儀器及機械、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導航、制導與控制、微系統與測控技術。
截止2014年底,本學科已招收培養博士生383名,碩士生1196名,本科生3227名。
東南大學儀器科學與工程學院位置

人才培養

學院現有教職工51人,其中專職教師41人,教授15人(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博士生導師10人)、副教授15人、高級工程師1人。在青年教師中,有省“十大傑出青年”1人,“教育部青年教師獎”獲得者1人,省“青藍工程”學術帶頭人2人,省“333”工程”學術帶頭人3人。具有國內外博士學位的教師25人,占專任教師的62%。本學院不僅有以萬德鈞、黃惟一、翟羽健和周百令教授為代表的老一代學術造詣高、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學術帶頭人,而且有以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趙正旭等為代表的年輕一代的學科帶頭人。有一支結構合理、團結奮進、富於開拓創新精神的高水平學術梯隊。本學科的學術水平、科研成果在國內同類學科中走在前列,某些研究領域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本學科在教學上注重培養教學名師,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高水平的學生。本學科近5年來共培養博士87名,碩士183名,博士後6名。其中培養來自德國的留學博士1名,來自葉門的留學碩士1名。目前,本學科在讀碩士研究生154人、博士研究生81人。5年來,本學科的本科生先後獲得全國大學生“挑戰杯”創業大賽金獎1項,全國大學生“挑戰杯”課外科技活動競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國際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5人次,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一等獎12人次、二等獎15人次,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一等獎5人次,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特等獎學金1人次等獎勵。
近5年來,本學科共出版教材和專著12部。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江蘇省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承擔國家級教學改革項目3項,省部級教學改革項目6項。獲江蘇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1篇。“信號與系統”、“微機原理與套用”本科生課程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現代檢測技術”、“機電基礎實踐”本科課程被評為江蘇省一類優秀課程。參與建設東南大學機電綜合工程訓練中心於2006年12月被評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本學科培養的畢業生素以基礎理論紮實、動手能力強和協作精神好而著稱,其中不少畢業生已成為各個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企業家和高級管理人員。

學科建設

本學科專業創建於1960年,原名陀螺儀及導航儀器專業。1961年開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和1984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先後批准為“精密儀器及機械”和“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兩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990年被批准“精密儀器及機械”博士學位授權點。1994年“精密儀器及機械”學科被江蘇省評為第一期省重點建設學科。1998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儀器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使本系具有“精密儀器及機械”、“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和“導航制導與控制”三個博士、碩士授權點。1999年教育部批准“精密儀器及機械”學科設立“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崗。2000年江蘇省重點建設學科“精密儀器及機械”通過省評估驗收。2001年3月我系參與建設的“211”工程子項目“現代化道路交通系統”通過教育部驗收,同年7月教育部批准英國達畢大學工程學院趙正旭教授為我系“精密儀器及機械”學科特聘教授。截止2000年12月,本學科已培養博士生170多名,碩士生250多名,本科生1800多名。本學科總體水平處於國內同類學科前列,並有一定國際影響。
未來學科建設規劃是:
(1) 力爭近幾年內“精密儀器及機械”學科成為國家重點學科;
(2) 力爭申報成功“精密儀器及機械”學科為江蘇省第二期重點建設學科;
(3) 力爭在2005年內申報成功“儀器科學與技術”博士後流動站;
(4) 力爭申報成功一項以本係為重點建設、二項以上為參與建設的“211”二期工程項目;
(5) 力爭近幾年內申報成功“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學科“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崗。同時,做好向國內外誠聘“精密儀器及機械”學科第二位特聘教授的宣傳、申報與篩選工作;
(6) 每年引進博士3~5名,碩士2~3名;
(7) 加強國際、國內學術交流與科技合作。

學科特色

本學科面向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主戰場,以解決我國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中的重大理論問題和技術問題為目標,形成了“以軍工為主、軍民兩用、亦軍亦民”的學科特色,開創了教育部部屬高校負責國防重點型號項目的先例。本學科在導航定位與慣性技術、微型慣性儀表與系統、機器人感測與遙操作技術、汽車測控技術、虛擬現實仿真技術研究上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優勢顯著。在導航定位與慣性技術研究方面,自1990年以來先後承擔國防預研項目和國防基金項目20多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3項,其中“XXXXXXXX技術”已轉化成軍工重點型號產品,裝備我國新一代主力戰艦上。軍民兩用技術成果“GPS/DR/MM組合導航系統”在香港特區政府800輛消防車、急救車、警車導航系統的全球招標中一舉中標。在微型慣性儀表與系統研究方面,是國內最早從事MEMS陀螺的2家高校之一,先後承擔了10多項總裝備部重點預研項目和國家863高技術項目,經過“九五”和“十五”的努力攻關,目前在MEMS陀螺的結構設計等關鍵技術上已取得重要進展。在機器人感測與遙操作技術研究方面,自1990年以來先後承擔國家863高技術項目14項、國家973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9項,研製成功“SAFMS”系列機器人六維腕力感測器,打破了西方“巴統會”的技術封鎖;研製的遙操作機器人及其手控器在遠程教育、遠程科學實驗、防化偵查、遠程控制和遠程康復領域得到推廣套用,研究成果先後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7項。在虛擬現實仿真技術研究方面,承擔著國家“921”載人航天工程的火箭發射過程的虛擬現實仿真任務。
本學科的學術水平、科研成果、人才培養在國內同類學科中走在前列。在2006年的全國儀器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排名中,我院的學科總體排名為第7位。各個單項排名如下:師資隊伍排名第4,科學研究排名第9,人才培養排名第5,學術聲譽排名第9。

科學研究

近5年來,先後承擔了國家973重大基礎研究項目、國家863高技術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防重點型號項目、國防預研項目、省部委及橫向項目100多項,到款總經費7000多萬元,其中80%以上為縱向科研經費到款。
本學科的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得到推廣套用和產業化。“十五”期間國防預研項目——“XXXXXXXXXX技術”和“XXXXXXXX技術”已轉化成軍工重點型號產品,進入批量生產,產值超過1.5億元。軍用XXXXXXXXXX技術已得到推廣套用,形成六個型號XXXXXXX車輛的生產能力,產值約2億元。GPS-PDA國土資源調查系統(調查之星)被國土資源部立項,在全國十三個省(市)得到推廣套用。
本學科積極開展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承擔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諾貝爾獎得主丁肇中教授領導的國際重大合作項目“阿爾法磁譜儀”的研究任務,參加了中歐國際重點合作項目“伽利略衛星導航技術”的研究。
本學科近5年來,發表論文近600篇,被SCIEI收錄論文130多篇。本學科科研成果豐碩,5年來,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21項,獲國際學術獎3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0項。

知名校友

房建成,1996屆博士(精密儀器及機械專業),中國科學院院士,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校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