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鼠疫

東北鼠疫

東北鼠疫,又稱1910年鼠疫事件,指的是1910年10月25日,滿洲里首發鼠疫,11月8日即傳至北滿中心哈爾濱。之後疫情如江河決堤般蔓延開來,不僅橫掃東北平原,而且波及河北山東等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北鼠疫
  • 時間:1910年10月
  • 首發地區:滿洲里
  • 殃及地區:河北、山東
鼠疫是鼠疫桿菌鼠蚤傳播為主的烈性傳染病,系廣泛流行於野生齧齒動物間的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臨床上表現為發熱、嚴重毒血症症狀、淋巴結腫大、肺炎、出血傾向等。
患病較重者,往往全家斃命,當時採取的辦法是將其房屋估價焚燒,去執行任務的員役兵警也相繼死亡。一時從城市到鄉村都籠罩在死亡的陰影之下。東北大鼠疫不僅造成了當時人民的大量死亡,而且還帶來了生存壓力及經濟生活的全面恐慌。這場鼠疫被稱作“20世紀世界上最嚴重的一次流行性鼠疫”,捲走了6萬餘人的性命。
鼠疫出現後,清政府下令各處嚴防。1910年12月,指派天津北洋陸軍醫學院副監督伍連德為全權總醫官赴哈爾濱,開始了大規模的鼠疫防疫工作,隨後抽調所能調動的北洋軍醫學堂北洋醫學堂協和醫學院的醫護人員以及直隸、山東等地方的一些醫生,陸續前往東北。在伍連德等專家的建議下,清政府及各地方當局對疫情採取了科學而有效的防疫措施,比如組建各級防疫組織、頒布各種防疫法規,以及採取了隔斷交通、對病人及疑似病人實施隔離、焚化屍體、對疫區嚴格消毒等具體防疫措施。
針對伍連德下令“焚屍”一事,還有一段曲折經歷。當時在伍連德布置並實施的各種堪稱科學的防疫措施全面開展後,疫情不但沒有得到遏制,反而愈演愈烈。隔離、消毒、阻斷交通……能做的事情都做了,疫情卻一天比一天嚴重。此時的伍連德忽然意識到問題的癥結可能出在屍體掩埋這個環節。因為鼠疫桿菌可以在屍身上存活很久。只有兩種辦法可以阻斷鼠疫通過屍體傳播,一個是深埋,另一個便是“焚屍”這個念頭在伍連德腦海中閃過,連他自己也不由一顫。
東北鼠疫
中國人歷來有入土為安的習俗,對待父母先人的遺體更加尊重備至。在傳統觀念下,“焚屍”簡直不可想像。即便是生長在海外的伍連德,也不敢貿然挑戰中國人的倫理觀念。他思來想去,惟有上書朝廷,請皇帝下一道聖旨才能平復民間的反對。伍連德上書朝廷,描述了哈爾濱屍橫遍野,無力掩埋的現狀,並申明屍體中含有的疫菌將隨時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安全。如不儘早處理,後果不堪構想。因此,他呈請聖上頒一道聖旨,準許火葬。同時,哈爾濱的官商紳士們也聯名向吉林總督(當時哈爾濱屬吉林境內)陳情,希望批准火葬。想來,伍連德焚屍的請求對清政府震動很大。以至於三天以後,他們才收到外務部發來的電報:準許伍醫生之請,可依計畫進行
宣統三年,大年初一。中國大部分地區正在慶祝新春佳節,而哈爾濱城北的公共墳地卻一片肅殺。200名工人把100個棺木或屍體堆成一堆,一共堆了22堆,澆上煤油,付之一炬。哈爾濱的文武官員見證了這觸目驚心的一幕。2200多具屍體就這樣灰飛煙滅了。隨後,俄國防疫部門也效仿中方的做法,把轄區內染疫屍體,無論是新近死去的還是已經腐爛的,全部火葬。2月間,俄方共焚化了1416具屍體,其中1002具屍體是從墳墓中掘出來的。此時,傅家甸已經有四分之一的人染鼠疫死亡。適逢春節,為了能消弭人們悲傷的情緒,振作大家的精神,防疫部下發傳單,號召大家燃放爆竹,沖沖晦氣。說來蹊蹺,從這一天開始,傅家甸一直不斷攀升的死亡人數竟然下跌了。1911年3月1日夜0時。哈爾濱防疫局內所有人屏住呼吸,等待著這一時刻的到來。時針指到午夜0時,傅家甸的死亡人數為零。隨後,長春、奉天、鐵嶺……東北各個大城市紛紛傳來捷報。死於鼠疫者:零。
東北鼠疫
肆虐哈爾濱半年之久的大鼠疫,完全依靠中國人自己的力量,終於被遏制住了。在大瘟疫前,清政府態度之開明,行動之果斷,讓世界各國刮目相看。而伍連德為首的中國醫務工作者在防疫中採取的措施之科學,又讓世界醫學界驚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