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1910年鼠疫事件

哈爾濱1910年鼠疫事件

1910年10月25日,滿洲里首發鼠疫,11月8日即傳至北滿中心哈爾濱。之後疫情如江河決堤般蔓延開來,不僅橫掃東北平原,而且波及河北、山東等地。儘管事件已過去將近百年,但對於許多研究者而言,那場捲走了6萬餘人性命的災難仍具歷史研究性。正是那場鼠疫抗爭真正揭開了近代中國最早的科學防疫工作序幕,它在組織管理、措施實施、醫療救護、防疫檢疫等方面,留給後人許多值得借鑑的經驗。同時,透過這次事件,清末民初社會的發展狀態及當時人們的社會觀念也得以管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哈爾濱1910年鼠疫事件
  • 時間:1910年10月25日
  • 事件:滿洲里首發鼠疫
  • 人物:伍連德
人物簡介,民國以後,鼠疫鬥士,

人物簡介

哈爾濱1910年鼠疫事件
伍連德1905年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獲醫學博士學位。1907年赴馬來亞開業行醫。1908年應邀出任天津陸軍軍醫堂副監督。1910年東北鼠疫流行,任北滿防疫處總醫官,撲滅鼠疫,1911年主持在奉天舉行的世界鼠疫大會。是中華醫學會的創始人之一,也是《中華醫學雜誌》創辦者。
1910年-1911年的冬天驚心動魄,防疫鼠疫過程中每一個措施如果失誤的話就會全盤皆輸。在伍連德率領下,那支臨時組建的防疫隊伍在疫情中心哈爾濱傅家甸付出巨大犧牲,直接接觸病人的護理和救護人員最為慘烈,將近一半人員殉職。這些無名英雄生命的代價,就是在不到兩個月內完全控制了疫情中心鼠疫的流行。
這一場從西伯利亞到上海南北幾年裡的國際抗鼠疫行動,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成功的傳染病控制行動,至今控制未知傳染病的辦法依然是參照伍連德的方案。

民國以後

民國以後,伍連德繼續抓緊鼠疫防疫局的建設。1913年6月,伍連德和袁世凱見面了,距離袁邀請他出任陸軍軍醫學校協辦已經六年。袁世凱聘請他為大總統侍從醫官之一,但是不必待在北京。伍連德繼續在哈爾濱等待,等待著下一次鼠疫出現。幾年過去了,除了一些零星的病例,沒有鼠疫大的流行,人民開始鬆懈了,可是伍連德沒有,他認定鼠疫一定會捲土重來。
1917年底,山西鼠疫流行,伍連德奉命趕赴現場,負責防疫。由於有上一次的經驗,這場奪去16000人生命的鼠疫很快被控制住。
1920年底,預料中的鼠疫第二次爆發終於出現了,這對伍連德所建立的鼠疫防疫系統是個真正的考驗。十年磨一劍,就在這時出鞘。和十年前流行整個東北以至華北,死亡60000人相比,這次流行僅僅限於西伯利亞和北滿洲里,死亡數為6500人。
幾百年一次的鼠疫高峰,就這樣被封住了。防疫人也付出了慘烈的代價,除了第一次抗鼠疫時的前赴後繼,第二次抗鼠疫依然有犧牲。伍連德的助手之一、協和醫學院畢業生、主管逐戶檢查的阮德毛醫生於1921年2月殉職。伍連德也經歷喪子之痛,三子伍長明六個月時在天津去世,當時他正在西伯利亞調查鼠疫。

鼠疫鬥士

1911年4月3日至28日,清政府在奉天組織召開了“萬國鼠疫研究會”,這是近代在中國本土舉辦的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學術會議。出席會議的有來自英、美、法等11個國家的34位醫學代表,伍連德當選為會長。各國專家對東北抗鼠疫行動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伍連德被冠以“鼠疫鬥士”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