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東北有三寶:人參、貂皮、烏拉草。
在東北冬天很冷 在舊社會貂皮和人參可以換錢,烏拉草可以拿來做草鞋,保暖。窮人只要有了這些,就可以舒服的過冬了,所以稱為
東北三寶。
人參
中文名:人參
拼音名:Renshen
人參,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陰涼、濕潤的氣候,多生長於晝夜溫差小的海拔500~1100米山地緩坡或斜坡地的
針闊混交林或雜木林中。由於根部肥大,形若紡錘,常有分叉,全貌頗似人的頭、手、足和四肢,故而稱為人參。古代人參的雅稱為
黃精、地精、
神草。人參被人們稱為“百草之王”,是聞名遐邇的“
東北三寶”(人參、
貂皮、
鹿茸)之一,是馳名中外、老幼皆知的名貴藥材。
英文名:RADIX
GINSENG(英)Ginseng
別 名:棒棰、山參、園參、人銜、鬼蓋(《本經》),土精、神草、
黃參、血參(《吳普本草》),地精(《廣雅》),百尺杵(《本草圖經》),海腴、金井玉闌,孩兒參(《綱目》),棒棰(《遼寧主要藥材》)。
人參,味甘,氣溫、微寒、氣味俱輕,可升可降,陽中有陰,無毒。乃補氣之聖藥,活人之靈苗也。能入五臟六腑,無經不到,非僅入脾、肺、心而不入肝、腎也。五臟之中,尤專入肺、入脾。其入心者十之八,入肝者十之五,入腎者十之三耳。東北野山參是一種非常名貴的藥材。它屬五加科,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因根狀如人形,故得此名。另外還有個別名,叫“棒槌”。自古以來,人參擁有“百草之王”的美譽,更被東方醫藥界譽為“滋陰補生,扶正固本”之極品。如今,它已成為馳名中外的珍貴藥材,是聞名遐邇的東北三寶之首。
貂皮
貂皮是“東北”三寶之一,素有“裘中之王”之稱。貂皮屬於細皮毛裘皮,皮板優良,輕柔結實,毛絨豐厚,色澤光潤。用它製成的皮草服裝,雍容華貴,是理想的裘皮製品。
貂皮又分為紫貂和水貂兩種。其中以紫貂皮較為名貴,紫貂皮產量極少,價格昂貴,有“裘中之王”的美稱,因此又成為了人們富貴的象徵。在國外,被稱為“軟黃金”。貂皮具有“風吹皮毛毛更暖,雪落皮毛雪自消,雨落皮毛毛不濕”的三大特點。
貂是一種極其兇猛的動物,形似家貓,體重約一公斤,體長約40厘米。
紫貂又稱黑貂、林貂,老百姓叫它“大葉子”,因皮毛略呈粽褐色,所以得名。屬於食肉目,鼬科,貂的生活習性較孤僻、晝伏夜出,除交配和繁殖期外,喜歡獨居生活。以小型的哺乳動物、鳥類、鼠類為主要食物,也食松籽等漿果。
水貂生活在林中溪水之間和大小河流中。
吉林市從1965年開始人工飼養,經過近四十年的努力,飼養的規模不斷的擴大,貂皮的質量也不斷提高,現在
江城市場出售的水貂皮製品,製作工藝精良,不僅有黑褐色的,還有白色、藍寶石色、珍珠色、咖啡色等等。
東北第三寶
老第三寶:烏拉草
拉丁名:Carex meyeriana Kunth
莎草目,莎草科,苔草屬的一種。
分布:產於中國東北。生於森林地區沼澤或
三江平原草甸沼澤中。
形態特徵及用途:根狀莖緊密叢生。稈三棱形,基部具有光澤的褐色葉鞘。葉細條形,對摺,邊緣粗糙。小穗2~3個,頂生的雄性圓柱形,側生的雌性卵形或卵狀球形;雌雄花鱗片棕色至銹色;果囊近卵形,扁三棱形,有褐色樹脂狀小突起,頂端急縮成短喙。小堅果倒卵狀橢圓形,三棱形,褐色。其葉細長柔軟,纖維堅韌,不易折斷,為草鞋、草褥、人造棉、纖維板等的良好材料,將原植物莖葉錘打後放入氈靴中,透氣防潮,能禦寒,昔稱“
關東三寶”之一。是草編工藝品、造紙的主要原料。舊時
東北人用皮革縫製、內絮捶軟的烏拉草作防寒鞋,是北方貧民心愛的"草履"。烏拉又寫作“靰鞡”、“兀剌”,其名稱來自滿語對皮靴稱謂的音譯,是一種東北人冬天穿的“土皮鞋”。
新第三寶:鹿茸
(在國小社會書上,東北有三寶:人參、貂皮、鹿茸。)
1.花鹿茸Cornu Corvi nippon parvum 別名:黃毛茸。
2.馬鹿茸Cornu Cervi elaphi parvum 別名:青毛茸。
東北三寶[鹿茸來源]
拉丁語學名:Cervus nippon
英文名字: Sika Deer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Vertebr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種: 梅花鹿 C. nippon
陸棲
獸類。是一種中型的鹿。雄鹿有角,每角具四叉,雌鹿無角。鼻端裸露部分不超過鼻孔間寬,眶下腺明顯,呈裂縫狀;耳大直立,頸細長,頸部和胸部下方有長毛。尾短,臀部有一塊顯明的白斑。四肢細長,後肢外側裸關節下有褐色腺體,是為跖腺。主蹄狹尖,側蹄小。雄鹿第二年開始生角,不分叉,以後每年早春脫換新角,增生一叉,至生四叉。眉叉斜向前伸,與主幹成一鈍角,第二枝不明 梅花鹿
顯,主幹在其末端再分兩小枝。冬毛厚密,呈棕灰色或棕黃色,四季均有白色斑點,夏季白斑更明顯。四肢毛色較淡,背部有深棕色的縱紋。頭頂與頸部呈棕灰色,有白色斑點,斑點排列成行,沿背脊分成二列,體側斑點自然散布,不成行列。尾背棕黃色,或發黑。鼻端裸露部分深棕色,鼻面及頰部毛沙黃色,嘴角、頦、眼四周有淡黃色毛。耳內毛白色,腹面毛白色。臀部的白色塊斑有深棕色的邊緣。鼠蹊部白色。夏毛薄,無絨毛,全身紅棕色。
棲息於針葉及闊葉的混交林、
山地草原和森林邊緣,冬季在山地的南坡、低洼地和雪覆蓋較少地方,春秋季則在平曠少樹的地方,夏季常到較密的樹林內,晨昏則在開曠田野、潮濕的地方,有時遷移到高山草原。
行動輕快迅速,聽覺與嗅覺發達,視覺稍弱。以青草、樹葉、嫩芽、樹皮、苔蘚、蕈等為食,春夏季喜食鹽。人工飼養可用豆餅、面麩皮、高粱渣、玉米渣、豆類、豆皮和大麥渣、白薯秧、青草、花生秧、骨粉、鹽為飼料。
梅花鹿是鹿科的成員,分布於東亞。範圍從
西伯利亞到韓國、
中國東部和台灣省以及越南;在日本西太平洋島嶼也有分布。日本的梅花鹿主要分布於
北海道,19世紀曾經被獵到幾乎絕種。20世紀中開始立法保護,族群在1950年代到1980年代快速恢復。由於缺乏天敵(狼,在日本已滅絕),狩獵被鼓勵來控制族群,限制鹿群對農業的傷害。梅花鹿也被引進到澳大利亞、歐洲和美國。原先的目的是作為公園裝飾用的動物,但現在許多變成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