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抗日聯軍第1路軍1938年秋冬季反“討伐”

1938年秋冬季,東北抗日聯軍第1路軍在遼寧省東部、吉林省東南部反擊日偽軍“討伐”的作戰。
1937年“七七”事變後,東北抗日聯軍第1路軍繼續在東南滿地區(今遼寧省東部、吉林省東南部)廣泛開展游擊戰。日本關東軍為消除所謂“心腹之患”,於1938年下半年加緊實施“三年治安肅正計畫”,推行“集團部落”和“保甲連坐’’,以割斷東北抗日聯軍與人民民眾的血肉聯繫;實行嚴厲的經濟封鎖,以摧毀東北抗日聯軍的生存條件;進行欺騙宣傳和政治誘降,以分化瓦解東北抗日聯軍;組成“東邊道討伐司令部”,糾集日偽軍1.5萬人,以主力部隊與地方軍警憲特相配合,運用“梳篦式”、“踩踏式”等戰術,採取飛機偵察、跟蹤追擊、四面包圍等手段,對東南滿地區東北抗日聯軍第1路軍進行秋冬季大“討伐”。針對這種嚴重困難的形勢,東北抗日聯軍第1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楊靖宇等領導人於7月中旬在輯安(今集安)老嶺召開高級幹部會議,決定將所屬第1、第2軍改編為3個方面軍和1個警衛旅;取消抗聯第1軍再次西征的計畫;主力撤離老嶺游擊區向樺甸、濛江(今靖宇縣)山區轉移;各部實行分區作戰,以分散日偽軍兵力,挫敗其“討伐”計畫。1938年8月初,楊靖宇率總司令部警衛旅和原第1軍第2師一部共450餘人,由輯安向金川、河裡進發。2日上午,在通化至輯安公路的長崗(今集安縣清河鄉附近),發現偽軍騎兵第42團和步兵第32團共300餘人尋跡前來“討伐”,即埋伏在埋才溝和八寶溝交叉處的山林草叢中和公路東南的制高點上。下午3時,當偽軍進入伏擊地域後,設伏部隊猛烈衝殺,激戰4小時,斃傷俘偽軍90餘人,繳獲輕機槍9挺、步槍130餘支。爾後繼續北進,18日,到達臨江縣(今渾江)外岔溝時,突然遭到日偽軍1500餘人的包圍,激戰竟日。19日凌晨,組織衝鋒隊向西北山崗較弱的偽軍進行猛烈攻擊,迅將偽軍1個連繳械,打開缺口,隨後主力衝出重圍。此戰斃傷俘日偽軍100餘人。
岔溝突圍後,部隊到達河裡山區進行休整,12月末轉戰至樺甸縣境。第1路軍第1方面軍於8月編成後,其主力先於總司令部轉移到河裡山區,在金川(今輝南)、朦江等地不斷出擊,籌備過冬給養。曾在金川縣回頭淘戰鬥中斃傷俘偽軍90餘人,繳槍30餘支。一部留在老嶺山區堅持鬥爭牽制日偽軍兵力,以掩護總司令部的轉移行動。曾在輯安縣沉淘與『為軍200餘人遭遇,殲其60餘人。爾後叉進攻輯安縣北大街,襲擊雙安村鐵路保衛隊,攻克活龍蓋,攻打青溝子“集團部落”;11月,第1方面軍主力由樺瀠山區又轉回輯安開展游擊活動,戰鬥數十次。曾襲擊輯安縣二道陽岔、新開嶺和尖刀嶺等據點,攻打了花甸子、土城子、橫路偽警察所。爾後於1939年春轉戰至河裡山區與總司令部會師。抗聯第1路軍第2方面軍於11月編成後,由檬江縣向臨江、長白等地進軍,並以團為單位採取分散游擊戰術,先後取得頭遭陽岔、七道溝、十三道溝、黑瞎子溝等戰鬥的勝利。第2軍第4師(後編入第3方面軍)於1938年下半年轉戰至樺旬、蛟河、延吉等地,進行反“討伐”作戰,8月在樺甸縣葦子溝與數百名日偽軍激戰,斃傷俘敵110餘人,繳步槍百餘支。10月在延吉縣明月溝伏擊日軍特設部隊的汽車5輛。1939年1月中旬,在樺甸縣會全棧與總司令部會師。第2軍第5師(後編入第3方面軍)於1938年8月在寧安縣橫道河子打退日偽軍600餘人的進攻,殲其200餘人。9月襲擊敦化縣沙河枯。是年冬,又襲擊額穆縣大溝偽警察分所和敦化縣孫家船口等據點。1939年初在敦化縣石頭河子與日軍“討伐”隊遭遇,斃日軍30餘人,爾後到達樺甸縣大蒲柴河一帶。
1938年底~1939年初,第1路軍轉戰至樺檬山區後,進行整訓,並進行了柳樹河子、木箕河林場、大蒲柴河等戰鬥,斃傷俘日偽軍500餘人。
東北抗日聯軍第1路軍在1938年秋冬季反“討伐”中,共戰鬥150餘次,斃傷俘日偽軍1500餘人,挫敗了日偽軍的大“討伐”,支援了吉東、北浦東北抗日聯軍部隊的反“討伐”鬥爭,並配合了全國其他戰場的抗日戰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