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
草本。塊莖扁球形,直徑2—4
厘米。鱗片狀葉2,膜質,下部抱莖,上部披針形;葉1,呈鳥足狀全裂,裂片5,倒卵形或橢圓形,長8一18厘米,寬3一11厘米,先端漸尖或銳尖,基部楔形,全緣,葉柄長15—40厘米,下部具鞘。肉穗花序從葉鞘中抽出,花序柄長9—24厘米,佛焰苞長8—12厘米,管部漏斗狀,淡綠色,長3—5厘米,喉部邊緣斜截形,檐部寬卵形,長5—7厘米,寬2—4.5厘米,綠色或紫色,具白色條紋;花序單性,異株,雄花序長約2厘米,花稀疏,無花被但具花梗,花葯2—3,球形,雌花序圓錐形,花密集而無花被,子房倒卵形;附屬體棒狀,具短柄。果序圓錐形,
漿果橘紅色,橢圓形。種子乳白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種下等級
種下等級:Arisaema amurense Maxim. var. violaceum (Engl.) Kitag.;
種下等級:b.Arisaema amurense Maxim. f. purpureum (Nakai) Kitag.;
種下等級:c.Arisaema amurense Maxim. var. serratum (Nakai) Kitag.
分布範圍
生境:溝邊,林緣,林緣濕草甸,林中,山谷林下濕地,山坡,山坡林中,濕地。
海拔下限:50米
海拔上限:1200米
是否中國特有:否
是否引種栽培:非人工引種栽培
國外分布:朝鮮、俄羅斯遠東地區; 俄羅斯遠東地區:烏得斯克; 俄羅斯遠東地區:烏蘇里
國內分布: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內蒙自治區、河北省、山西省、山東省、江蘇省、湖北省、四川等地。
產地產量:產於哲里木盟大青溝、
赤峰市寧城縣。產量較少。
藥材基源:塊莖入藥。
採收儲藏:春、秋季採挖,除去殘莖及鬚根,洗淨泥土,除去栓皮,曬乾備用。
炮製方法:生用或炙用(天南星100公斤,生薑20公斤,白礬10公斤)。
藥材鑑別
性狀鑑別
塊莖呈扁球形,直徑1.5—4厘米。表面淡黃色至淡棕色,中心莖痕大而較平坦,環紋少呈淺皿狀,麻點根痕細而不整齊,周陶有微突出的小側芽。質堅硬,不易破碎,斷面不平坦,白色,粉性。氣微辛,味麻辣。
顯微鑑別
根莖粉末類白色。澱粉粒單粒圓球形、橢圓形,直徑2—26微米,臍點三叉狀、人字狀、十字狀或裂縫狀,大粒層紋隱約可見;復粒多由2一10分粒組成。草酸鈣針晶長20一60微米。
化學成分
主要價值
本品經過動物實驗證明有
鎮靜作用,家免、小鼠腹腔注射其水煎劑能延長戊巴比妥鈉的催眠時間;其水浸劑(4%、6%或10 %)能對抗士的寧、戊四氮和咖啡因所致的小鼠驚厥,提高兔電驚攣的閾值,表現出抗驚厥作用;小鼠腹腔注射其煎劑有明顯止痛作用(熱板法);本品所含皂甙刺激胃黏膜反射性引起氣管和支氣管分泌增多,有明顯的祛痰作用。另有報導l:8—1:32天南星水提取液,在試管內對Hela細胞有抑制作用,對小鼠實驗性腫痛,包括S180HCA(肝癌)實體型以及鱗狀上皮型子宮頸癌都有明顯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
中藥味苦、辛,性溫。有毒。燥濕化痰,祛風止痙,散結,消腫解毒。
蒙藥味苦、辛,性熱、糙、輕、銳。有毒。殺蟲,消腫,祛腐,消“奇哈”。
主治功能
中藥治中風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癲癇,小兒驚風,破傷風,風痰眩暈,喉痹,寒痰咳嗽,結核,瘭癧,跌打損傷,療瘡腫毒,毒蛇咬傷。
蒙藥治
蟲牙,
蟯蟲病,
疥瘡,禿瘡,膿瘡,濕疹,“奇哈”病,癰腫,結喉,骨結核,胃寒,胃脹。
用量用法
中藥5—10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劑;外用適量,研末醋調敷患處。
蒙藥多人丸散劑;外用適量,生品研末醋調敷患處。
使用注意
孕婦忌用。
有毒,避免人、牲口等誤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