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於2002年由原中國科學院長春地理研究所和原中國科學院黑龍江農業現代化研究所整合組建而成。
研究所重點開展農業生態、濕地生態、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環境科學與技術、區域發展等學科領域的研究。
截止2018年,東北地理所在崗職工313人。據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網顯示,該所有4個研究中心,6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5個野外台站,共有在學研究生196人(其中碩士生81人、博士生115人)、在站博士後24人。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
原中國科學院長春地理研究所所址變遷 | ||||
年代 | 地址 | 單位名稱 | ||
1958.10-1960 | 人民大街138號 | 東北師範大學地理教學樓 | ||
1960-1963 | 自由大路34號 | 吉林省體育學院(原東北師大中文樓) | ||
1962-1964 | 民康路4號 | 吉林省科委(原中科院吉林分院電子樓) | ||
1962-1964 | 西中華路6號 | 西中華賓館(原中科院長春地質研究所) | ||
1964-2002.5 | 工農大路16號 | 長春地理研究所(2002.3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 ||
2002.5-至今 | 高新開發區高新路3195號 | 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 ||
原中國科學院黑龍江農業現代化研究所所址變遷 | ||||
年代 | 地址 | 單位名稱 | ||
1978.6-2002.3 | 哈爾濱市南崗區哈平路138號 | 黑龍江農業現代化研究所 | ||
原中國科學院長春地理研究所所名變更 | ||||
年代 | 名稱 | 隸屬關係 | ||
1958.10-1960.8 | 中國科學院吉林分院地理研究所 | 中國科學院 | ||
1960.9-1960.12 | 中國科學院吉林分院地質地理研究所 | 中國科學院 | ||
1961.1-1962.10 | 中國科學院吉林分院地理地質研究所 | 中國科學院 | ||
1962.11-1970.6 |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研究所 | 中國科學院 | ||
1970.7-1978.6 | 吉林省地理研究所 | 吉林省科技局 | ||
1978.7-2002.3 | 中國科學院長春地理研究所 | 中國科學院 | ||
2002.3-至今 |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 中國科學院 | ||
原中國科學院黑龍江農業現代化研究所所名變更 | ||||
年代 | 名稱 | 隸屬關係 | ||
1978.6-2002.3 | 中國科學院黑龍江農業現代化研究所 | 中國科學院 | ||
2002.3-至今 |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 中國科學院 |
科研條件
人員編制
設施資源
科研部門
合作交流
- 國際合作
- 院地合作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獲獎年度 | 獲獎名稱 | 主要完成人 | 獲獎類別 | 獲獎等級 | 完成單位 |
2014 | 作物高光效新型種植模式及配套技術研究與套用團隊 | 劉景雙、齊曉寧、王洋、何興元、宋風斌、劉兆永、崔振禮、邱信臣 | 中科院科技促進發展獎(科技貢獻獎) | 一等 |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
2014 | 沼澤濕地碳循環及其對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回響機理 | 宋長春,張金波,王毅勇,湯潔,孫麗,王麗麗,宋艷宇 | 吉林省自然科學獎 | 一等 | 中國科學,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吉林大學 |
2014 | 超高產耐鹽鹼水稻新品種東稻4的育成與推廣 | 楊福,梁正偉,王志春,李彥利,李景鵬,李景宏,金哲宇,馬紅媛,黃立華,王明明,楊帆,楊昊諭,劉淼,安豐華,張艷清 | 吉林省科技進步獎 | 一等 |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
2014 | 東生號大豆品種選育及節本增效關鍵技術推廣 | 李艷華 | 黑龍江省科技進步獎 | 二等 |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
2013 | 中國沼澤濕地形成、發育與關鍵生態過程研究 | 呂憲國,劉興土,趙魁義,王升忠,王國平,馬學慧,姜明,卜兆君 | 吉林省自然科學獎 | 一等 |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東北師範大學 |
2013 | 松嫩平原瘠薄農田水土調控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 | 劉慧濤、王其存(2)、潘洪玉、張玉先、高玉山、王永軍、張玉斌、孫云云、王孟雪、竇金剛、沙洪林、陳寶玉、王洪君 | 吉林省科技進步獎 | 二等 | 吉林省農業科學院、(2)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吉林大學、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 |
2013 | 黑龍江省野豬遺傳基礎、套用技術的研究及產業化開發 | 劉娣、張冬傑、何鑫淼、楊秀芹、王文濤、富相奎、(7)劉春龍、李忠秋、馮艷忠、馬紅、孫金艷 | 黑龍江省科技進步獎 | 一等 |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東北農業大學、(3)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
2013 | 東北寒帶濕地評價與恢復技術 | 馬玲、崔麗娟、(3)姜明、馬偉、曹傳旺、王素珍、楊軍、王競紅、張曼胤 | 黑龍江省科技進步獎 | 二等 | 東北林業大學、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濕地研究所、(3)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黑龍江中醫藥大學 |
2013 | 遼東楤木優良無性系繁育及產業化栽培技術示範與推廣 | 趙恆田、劉靜祥、王承義、劉洪家、李富恆、班文杰、權明順 | 黑龍江省科技進步獎 | 三等 | 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農業技術中心、黑龍江省林寶山農林特色資源研究院 |
2013 | 中國東北地區土地資源動態與生態環境變化 | 王宗明,宋開山,劉殿偉,張柏,,春穎,楊桄,杜嘉,李曉燕 | 吉林省自然科學獎 | 二等 |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吉林大學 |
2012 | 新型肉羊瘤胃調控劑的研製及機制研究 | 劉春龍、馮興軍、李忠秋、任延銘、田麗紅、王嘉厚、韓鵬 | 黑龍江省科技進步獎 | 三等 |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農業技術中心、黑龍江省農科院畜牧所 |
2012 | 東北糧食主產區新農村建設技術集成與示範 | 韓貴清、雷國平、李玉影、孫振鈞、劉雙全、宋 戈、金正勛、劉玉濤、劉春龍(9)、姬景紅、佟玉欣 | 黑龍江省科技進步獎 | 一等 |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東北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④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國家大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2012 | 山地退化森林生態系統恢復最佳化模式及配套技術 | 王承義、董希斌、趙恆田(3)、李晶、蒙寬宏、崔崧、張玲 | 黑龍江省科技進步獎 | 三等 | 黑龍江省林業科學研究所、東北林業大學、③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
2012 | 黑龍江半乾旱區糧食作物綜合節水技術研究與示範 | 張忠學、司振江、魏永霞、李芳花、龔振平、張興義(6)、滕雲、王忠波、王柏 | 黑龍江省科技進步獎 | 二等 | 東北農業大學、黑龍江省水利科學研究院、③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
2012 | 土壤肥力預警和施肥指導系統3S套用技術 | 趙軍、宋春雨、張文成、李欣、劉桂菊、權明順、付微 | 黑龍江省科技進步獎 | 三等 |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雙城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
2012 | 孫鴻烈,陳宜瑜,沈善敏,趙士洞,趙劍平,韓興國,張佳寶,於貴瑞,劉國彬,秦伯強,趙新全,馬克平,歐陽竹,楊林章,李彥,我所:宋長春(30),韓曉增(45) | 國家科技進步獎 | 一等 |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第八) | |
2012 | 我國典型地區汞污染特徵、環境過程及治理途徑研究 | 王起超,王寧,鄭娜,方鳳滿,劉,海,張仲勝,張新艷,鄭冬梅 | 吉林省科技進步獎 | 三等 |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東北師範大學,安徽師範大學,中國海洋大學 |
2012 | 優質高產水稻新品種東稻03-05中國東稻3號的選育與推廣 | 楊福,梁正偉,李彥利,王志春,李景鵬,黃立華,馬紅媛,王明明 | 吉林省科技進步獎 | 三等 |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
2011 | 蕨類山野菜孢子無菌培養與快繁技術研 | 趙恆田、李富恆、鄧中樞、劉魯江、黃福山、王石、張婷 | 哈爾濱市科技進步獎 | 三等 |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農業技術中心 |
2011 | 土壤肥力預警與施肥指導系統3S套用技 | 趙軍、宋春雨、張文成、賁洪東、李欣、魏士梅、權明順、謝葉偉、張曉波 | 哈爾濱市科技進步獎 | 二等 |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農業技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