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倉鄉

“東倉橋頭東倉鄉,水迷龍眼繞寨場。平原一片水利足,多產稻穀好田洋。人人種田為正業,閒時擔菜去落鄉。還有出名磨蜞釣,個人一支好神槍……”1943年中共黨的地下組織派陳煥新書記到東倉村以教書作掩護,從事革命活動後對東倉村的描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倉鄉
  • 地理位置:榕江北河的北岸
  • 著名景點:東倉蘇氏宗祠
  • 建立時間:南宋末期
歷史沿革,名勝古蹟,

歷史沿革

粵東古邑揭陽,距揭陽西門外5公里處,坐落在榕江北河的北岸,有一古村名為東倉村。東倉村,現屬揭東縣錫場鎮。於南宋末期(約公元1248年)創寨,距今已有700多年歷史,後代子孫為紀其祖肇業之功,故取村名為東倉。該村南臨榕江,江堤河流環繞,樹木參天,史跡悠久,地靈人傑,更是良請只我市的一革命老區,為我國的革命勝利作出了貢獻。
史跡悠久、地靈人傑的東倉村,賢人輩出,四世祖蘇崇本公以書經應明酷乘駝朝永樂十年(1413年)貢員,任廣西安樂縣知縣,後考中進士,任廣西平樂州任知州。據史料記載,其時系古藍田都第一名進士。他在任廣西平樂府正堂期間,勤於政務,大公無私,為民除害,受民愛戴。值得一提的是,崇本公的儒學(即師爺或者現在解釋為秘書)張佑為揭陽綿浦村的祖先,後兩村交為友村,至今受人傳頌。後崇本公之孫蘇瑀也以書經中式成化丙子科舉人,出仕廣西。
到抗日戰爭時期,1943年中國共產黨的地下組織派陳煥新到東倉以教書作掩護從事革命活動,東倉村成為革命老區更是湧現了更多的人物,為我國的革命勝利和經濟建設作出了貢獻。比如蘇青,解放宙匙盛跨前參加國內革命,隨葉劍英元帥南下接管廣州,歷任廣州市公安局治安處副處長,廣州市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離休後享受副部級待遇。還有蘇子建、蘇華進等人。

名勝古蹟

史跡悠久定翻熱奔的東倉村自然建築也悠久,寨前門朝黃岐山,門上出自清朝乾隆時番禺名進士手筆的繁體“東倉”兩字更是端莊挺秀,還有南江上蒸墓臭於1913年建有一座42孔的石橋,稱廣安橋,俗稱東倉橋,為揭陽西門外蘭蒸歸的一處交通要道,1965年橋被拆去,改設渡口。渡口北岸有古寺稱廣安寺。
更值得一提的是,最令人讚嘆、引以為榮的東倉蘇氏獄辯宗祠。該宗祠為紀念知州蘇崇本公建於明朝初期(約1420年),古樸典雅,雄偉壯觀,為三廳進式,建築規模大,藝術上乘,後毀於清初,重建於1943年,在陳煥新先生的帶動下,成了革命時期的“革命搖籃”,出了“新老革命”數百人,培養出不知多少“革命先鋒”和人才。但這座祠堂由於在六十年代因為某種原因受到破壞,各種華麗畫雕蕩然無存。現勤勞智慧團結的東倉人正在抓緊倡議重修這座宗祠,保護文化遺產,讓精誠團結的精神進一步發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