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大喬木,高約45米,具白色芳香樹脂;樹皮灰白色或棕褐色,不開裂或僅基部縱裂。枝條光滑無毛,具皮孔和較密的,環狀托葉痕。葉
革質,廣卵形或卵圓形,長16-28厘米,寬 10-1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圓形或微心形,全緣或中部以上具波狀圓齒,上面被白色伏毛,後脫落無毛,下面被疏星狀毛,側脈16-19對,下面明顯凸起;托葉披針形,長達15厘米,綠色或紅色,無毛(幼樹時被星狀毛)。
總狀
花序腋生,有2-5朵花。花萼裂片2枚較長,為線形,3枚較短,為三角形;花瓣粉紅色,芳香,長橢圓形,長5-6厘米,先端鈍,邊緣稍反卷,外面密被鱗片狀毛;雄蕊約30枚,
花葯線狀披針形,長約5毫米,基部箭形,相連,藥隔附屬體芒狀,
花絲線狀,基部擴大為披針形;子房長卵形,被絹狀絨毛,3室,每室具胚珠2枚,花柱細柱狀,中部以下被長絹毛。堅果卵圓形,密被黃灰色短絨毛;增大的2枚
花萼裂片為線狀披針形,鮮時為紅色,長19-23厘米,寬3-4厘米,革質,先端圓形,具3-5脈,被疏星狀短絨毛。花期5-6月,果期12-1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雲南東南部(
河口、金平、屏邊、綠春、江城)及西部(盈江那幫壩)和西藏東南部。
印度、緬甸、泰國、寮國、越南、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也有分布。生長在海拔1100米以下的潮濕溝谷雨林及石灰山密林中。
繁殖方法
選種:選擇乾形通直、粗壯,胸徑20厘米以上,種子結實較好,無明顯病蟲害的東京龍腦香作為母樹,人工採集其中部和中下部位結實良好的種子,或收集母樹下散落不久、成熟、新鮮的種子。
播種:龍腦香科樹種種子容易喪失發芽力,因此種子採下後用竹、藤編織的容器盛裝種子,並分層用不同濕度的苔蘚或河沙保存,迅速播種。
育苗:育苗基質苗床建於溫棚內,基質選用沙質壤土、腐殖土、珍珠岩和鋸木屑,比例為3:3:2:1,基質配好後應加總重量0.5%的
多菌靈可濕粉劑,充分混合均勻,並用3000倍吡蟲啉噴淋防蟲。
栽培技術
幼苗出土後,在每天上午的9:30之前,或者在下午的3:30之後打開遮陽網讓幼苗接受太陽的光照,否則幼苗會生長得非常柔弱;大多數的種子出齊後,需要適當地間苗,把有病的、生長不健康的幼苗拔掉,使留下的幼苗相互之間有一定的空間;當幼苗長到10-15厘米高時就可以移栽。幼苗主根發達,側根鬚根較少,移植較困難,最好用營養杯或塑膠袋育苗。
移栽前先準備好營養袋及營養土,營養袋選寬高比為20厘米比25厘米為好,
營養土選比較肥的壤土、中粗河沙及鋸末,以4:1:2的比例混合,加入適量有機肥拌勻裝袋,把種苗移栽於營養袋正中即可,移栽後澆透水並經常保持土壤濕潤,當苗高達30-40厘米時即可野外定植。
主要價值
經濟:東京龍腦香木材暗灰色,材質略硬重,乾燥不當,表面多微裂,也易翹曲,對蟲害的抵抗力弱,通常用於房屋建築,經防腐處理之後可作枕木,橋樑等;樹脂含量豐富,可作工業用及藥用,與麻纖維混合後還可以填塞船縫。
生態:東京龍腦香是熱帶雨林的重要組成物種,也是亞洲熱帶雨林的標誌性物種,對於熱帶雨林的群落層次構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的消失不僅僅是該物種的滅絕,也可能引發一系列物種的消亡。
保護級別
保護級別:該種列入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准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Ⅰ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易危 (VU)。
致危因素:生態環境的破壞、外來物種的入侵、過度的利用和採收及環境污染等均是導致物種瀕危的重要原因。
保護措施:人工繁育和栽培是促進東京龍腦香快速恢復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採用人工育苗,野外遷地栽培是保護物種、修復生態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