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美鄉

杭美鄉

杭美鄉,位於廣東潮汕地區南部,惠來縣東部,屬廣東省惠來縣周田鎮下轄村,轄區約21500畝,方言潮州話,區號0663,郵編515224,車牌代碼粵V。 全村“陳”氏一姓,人口約13500,經濟以農業為主,少部分漁業。特色農產:大蒜、芥菜、番薯,花生等;生果:荔枝、李子、甘蔗,鳳梨等。特色美食:南糖、豆輯、酥板仔、粿品、滷水,海鮮等。 杭美村,地處亞熱帶氣候,山清水秀,交通便利,周有縣道X106,葵和公路,瀋海高速公路(仙庵入出口),揭惠高速公路(華湖入出口),杭神路南北走向貫穿其境,距離汕汕高鐵惠來站約40分鐘車程,揭陽潮汕國際機場約1小時車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杭美鄉
  • 外文名:Na Me town
  • 行政歸屬:廣東省惠來縣周田鎮下轄村
  • 轄區面積:21500畝
  • 方言:潮州話
  • 區號:0663
  • 郵編:515224
  • 車牌代號:粵V
  • 人口數量:0.000135 億
鄉村史略,鄉村設施,祠堂,善堂,佛教,學校,鄉村人物,

鄉村史略

惠來縣杭美鄉陳氏史略
我一世祖朝奉公,謚(字)獻可,原籍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涵頭市東埔村人。皇封朝奉大夫,子孫以朝奉為號。宋乾道二年丙戌科,行甲十六,中第三名進士,授御史,寧宗慶元元年出任潮州府正堂,潮人德之,祀名宦。朝奉公治潮三年,廉潔愛民,有政聲,因以官宦為家,擇居海陽縣南桂都鰲頭鄉。漳州望族、配恭人寬栗宣氏,生三子,分天、地、人三房。天房美齋公遷居揭陽西淇鄉,地房仁齋公遷居庵埠柯隴鄉,人房檢閱公留居鰲頭。獻可公葬於鰲頭王厝隴赤龜吉地,宣氏媽葬揭陽西淇庵山青螺地。
長子美齋公,妣黃氏媽,昔居鰲頭。因元兵入侵避亂,美齋公擇居揭陽西淇,卒後而考妣合葬鰲頭始祖右側,形名龜目,傳一子。三世祖巨川公,妣肖氏媽,生一子。四世祖正齋公,任潮陽縣吏掾,移居潮陽東館巷,公與黃氏媽合葬潮陽林美山,俗稱白馬反肚,生四子,房分仁、義、禮、智為序。長子祐齋公,即五世祖,創惠來;次子玉齋公,被山寇所害,無嗣;三子實齋公,歲貢,任浙江省建德縣主簿,無嗣;四子茂財公,妣馮氏媽,遷居揭陽西淇鄉,為西淇始祖。
五世祖祐齋公,妣黃氏媽,合葬本境桔仔林山,今為沙壓,不可修築。子文哲,即六世祖,初承祖業,移居資深港小坭村,將潮陽舊居家業賣與丘馬司,娶小坭惠慎林氏,林樂容公之女。文哲公在明洪武十四年,緣海船解皮料濕水,違限充軍,在伍而亡,葬於邊境。林氏媽葬本境大光山(婆墳),產二子:希男、希賜。
希男,是創杭美鄉肇基祖蓮山公,字崇紹,娶葛山惠節史氏,生五子一女,房分孟、仲、季、寰、宇。孟房分居月山;仲房分居陸豐甲西大社寮;季房分居陸豐田墘;寰、宇兩房留居杭美;一女適獅石林曹首為室,帶租一百石,園租五兩。希賜,號蓮水,字崇德,明洪武年間在小坭帶三侄松庭,移居陸豐上陳,為上陳創始祖,英才輩出,裔孫鼎盛。松庭創田墘,為田墘創始祖。外祖林樂容公無嗣,考妣立神主在陳氏家廟附祭。七世祖蓮山公,痛父失於邊境,適明永樂年間,詔令海邊居民移入內地,舍小坭,擇杭美之居也。俗稱林尾鄉,鄉後全是森林,並十姓同居,林姓居林厝圍,高姓居高畔池,唐姓居唐公望,劉姓居劉厝池,歐姓居歐殼窖,洪姓居洪花園。
幸蒙地師何野雲先生路經杭美,關心我陳氏創業地理形勢,於林厝圍池仔田挖一小池,池常流黃水,十姓居不住移往外地,杭美才能統一陳氏一姓,成為四族之稱。何地師看杭美東南方,土名黃頭埔至抹港溝一帶,有沙漠吹帚所破,周圍立四條石丁,寫“來龍進寶”四個字立於各方祭沙,現存坑仔庵後一塊為記。號召開大巷口池,是林厝圍的面前局,自有一片石橋在水溝上,長二米七、寬二米,土名池仔田,歷代凡嫁出送喪,必經過此橋。全鄉風光,前有螺槽溪暨五湖會局,後有五山:獅地山、虎頭山、煙堆山、尖山、大徑山,稱五山落脈。大徑潭,稱龍上天池,隨龍水流至中心區牛車巷水,出面前洋。再有五峰:牛角石峰、疑吳山峰、坑仔山頭峰,山頭頂埔峰、陳厝山頭峰,稱秀麗之五峰。
杭美是眠牛吉地,寰房長房長孫十一世確守公,建造坑仔庵,鐘鼓響亮,稱眠牛聽鐘。何地師選全鄉中心區可建祠宇,吉地飛鳳形,後背倚金獅峰,前向頭徑嶺麵包石,成為鞠躬案,稱為印石,太平山稱筆峰,聯一對“印石朝來,五馬堂前呈瑞色;筆峰拱對,八座門外映祥光”。陳氏家廟“著存堂”,七世祖蓮山公囑四子松崗公、五子華山公,兄弟承先啟後建造完成,坐甲向庚分金,總面積一千五百餘平方米,歷經五百六十餘年的歷史。奈因年久失修,四處破裂倒塌,於公元一九九四年夏月,廿四世裔孫陳娘江、廿五世孫俊勇召集全族房老商議,決定成立修建陳氏家廟的領導機構,向本族海內外發展裔孫捐資,恢復第四次祖祠升龕晉主名譽。
選出陳娘江、俊勇、阿碧、陳海、炳忠,往惠城聯繫寰公派惇仁公大房理事人陳良淇、家越、陳海、良淮;三房陳良奇、俊友;五房陳俊賓、俊宣、俊鵬;宇公派松亭二房陳開等。各房理事同意,熱情捐資,分工奔走汕頭、惠州、深圳、廣州等地各個城市聚本族裔孫,由各聚點負責人帶往通知捐資。汕頭市陳純、鳳泉、錦順,並致電話通知台灣、泰國;惠州市陳紹欽;深圳市陳金城、鎮南;香港陳元城、創興、紹川;廣州市陳良平。全族裔孫捐款貳佰元以上上芳名榜,刻石立於祖祠內左側,永遠紀念。祖祠內修建組,陳國瑜、木枝、家秋、福泉、奇清、金元、長命、紹國、太成、成水、錦興,負責修建祖祠內一切監督等工作。施工員陳俊新。至一九九六年,家廟修建竣工完成,吉日擇農曆十月廿五日晉主慶典,邀請海內外八個縣市七十鄉宗族親隆重蒞臨,參加“著存堂”晉主慶典大會,並請潮劇演戲,原紀念日連續三年,圓滿完成。
今後每年祭冬,凡是杭美族派系暨移居外地裔孫,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崇敬先祖,乃我祖裔孫傳統美德。數典不忘祖,飲水當思源,每年冬至前三天,應備禮品到祖祠祭冬,是我族親務履應盡之職也。
————《惠來縣杭美鄉陳氏族譜》

鄉村設施

祠堂

陳氏家廟(老祖祠)
竹齋公祠
振高公祠
囗囗公祠
亢宗公祠
慎樞公祠
克恭公祠
松亭公祠
杭麓公祠
步青公祠
囗囗公祠
振職公祠
……

善堂

宋大峯祖師(濟安善堂)

佛教

美雲庵

學校

惠來杭美國小

鄉村人物

陳國英(1596~1652),明代貢生,詩人,著作《青松居》、《問禪篇》、《秋聲》。
陳龍光(1621~1699),清代碩隱,續修《惠來縣誌》,著作《慎余草》。
陳琳(1633~1721),清代舉人,續修《惠來縣誌》,任湖北遠安縣知縣,著作《眺春草》。
陳思齊,乾隆七年壬戌科進士,擢福建長泰縣縣令,遷雲南新興州知府,署源江府正堂,授奉直大夫。
陳紹賢(1904~1985),廣州大學和同濟大學教授,著作《中日問題之研究》、《中國政治制度》、《英美政黨制度及其比較》、《美國政制與外交政策》等。
陳紹貢(1911~1951),中國共產黨員,革命烈士,1937年,組織成立“惠來青年救亡同志會”(後改名“青年抗敵同志會”)。
陳紹奇,廣東省教育廳副廳長,廣東廣播電視大學校長
陳文生,省保密局局長
陳俊鳳,省委黨史研究室主任
陳俊寶,廣州空軍大校,書法家
陳良賢,廣東省副省長
陳立君,廣東潮劇院二團旦角演員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