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爾伯特部(杜爾伯特(杜爾伯特部))

杜爾伯特部(杜爾伯特部)

杜爾伯特(杜爾伯特部)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杜爾伯特(杜爾布特):蒙語是“四”的意思。早期遊牧於額爾齊斯河畔,明代屬瓦剌。清朝的杜爾伯特部有兩個,西部杜爾伯特部是清衛拉特蒙古四大部之一,東部的杜爾伯特屬科爾沁蒙古分支。清乾隆年間遷科布多北境。尼倫蒙古部落朵兒邊之後。該部原居於準噶爾盆地北部額爾濟斯河一帶,1745年準噶爾部爭汗位導致該部牽入戰爭。杜爾伯特在乾隆時期封杜爾伯特汗,是厄魯特四汗之一,也是後來僅存的厄魯特汗。有數十個札薩克,封親王一、郡王一,貝勒、貝子等爵位多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杜爾伯特部
  • 性質:清朝稱衛拉特蒙古四大部之一
  • 蒙語含義:四
  • 統領地區準噶爾盆地北部額爾濟斯河,東部的屬科爾沁蒙古分支區
基本介紹,歷史沿革,努圖克,後裔分布,

基本介紹

十世紀末頁,成吉思汗(鐵木真)第十一世祖朵奔篾兒乾的哥哥都蛙鎖豁兒有四個兒子,分別是長子托諾依,次子多克斯,三子額爾尼克,四子額爾克。他們在父親都蛙鎖豁兒去世後,離開斡難河(今蒙古國鄂嫩河)東移,回到蒙古族的發源地呼倫貝爾,稱朵兒邊氏。朵兒邊又稱朵兒別,朵魯班,多禮伯,禿里不帶,杜爾伯特等。十二世紀,杜爾伯特部逐漸東移到嫩江、通肯河一帶。
公元1547年(明朝嘉靖二十六年),北元第十七任大汗卜赤汗卒後,其子達賚孫庫登汗繼位,為了躲避蒙古右翼勢力的要挾,達賚孫庫登汗率部東遷。此時,駐牧在呼倫貝爾草原的哈薩爾第十四孫奎蒙克塔斯哈喇,為了輔佐達賚孫庫登汗,便從呼倫貝爾草原徙牧於大興安嶺以東地區,開始稱自己的部落為嫩(諾恩)科爾沁部。分為四部十旗,左右兩翼。四部為科爾沁部、扎賚特部、郭爾羅斯部、杜爾伯特部。十旗為科爾沁右翼前旗、科爾沁右翼中旗、科爾沁右翼後旗、右翼札賚特旗、右翼杜爾伯特旗;科爾沁左翼前旗、科爾沁左翼中旗、科爾沁左翼後旗、左翼郭爾羅斯前旗、左翼郭爾羅斯後旗。前五旗為右翼,後五旗為左翼。當時杜爾伯特部分牧於嫩江中游左畔之地,與扎賚特旗隔江相望。

歷史沿革

奎蒙克塔斯哈喇有子二,長博第達喇,次諾們達喇。博第達喇第八子愛那嘎駐牧嫩江左畔之後,稱其部為杜爾伯特部,愛那嘎成為杜爾伯特部始祖。在史籍中有關愛那嘎的記載很少。
愛那嘎子阿都欽(也有稱阿都齊的),是明末人物。公元1624年(後金天命九年,明朝天啟四年)農曆二月,科爾沁部首領奧巴修書於努爾哈赤,奏請會盟。努爾哈赤立即“遣巴克什庫爾纏、希福往,與科爾沁台吉奧巴、阿都齊達爾罕……等會明,刑白馬黑牛,置酒一器,肉一器,骨血及土各一器,焚香誓曰:滿州科爾沁二國,憤察哈爾侮慢,是用締結盟好,詔告天地。”①參加這次會盟的阿都齊就是愛那嘎之子,杜爾伯特部部長,賜達爾罕稱號。從此,嫩科爾沁部歸附於後金國,稱臣納貢,盡忠報國。公元1629年(後金天聰三年,明朝崇禎二年)農曆十月,阿都齊與其子色楞參加二十三位貝勒會兵,出征伐明,皇太極設宴送行。阿都齊伐明歸部後於公元1638年(後金崇德三年,明朝崇禎十一年)卒。關於阿都有齊的卒年史籍說法不一,《蒙古回部王公表傳》與《蒙古世系》均持公元1629年說,但是在《清實錄》中記載為公元1637年農曆十一月,還有阿都齊活著的記載。從公元1638年開始,再未見其活動歷史,因此,阿都齊的卒年最早應在公元老派638年。
阿都齊之子色楞於公元1629年(後金天聰三年)征明後,“入農安口,克遵化,進圍明都,敗寧遠、錦州援兵,師還。”②
公元1634年(後金天聰八年,明朝崇禎七年)農曆六月,色楞率部征叛賊班第、色本、額古三人部落,為表彰色楞征叛之功,將叛賊三部人口的五分之一撥給杜爾伯特部。當年七月,從征明,攻大同,克十堡。
公元1635年(後金天聰九年)農曆十二月,色楞屬下額林臣台吉於嫩江得一石,石中隱有水色,赤如琥珀,內空青石,病目者以此石拭之即愈。額林臣將此石獻給太宗皇帝,受上賞賜。
公元1636年,(後金天聰十年)農曆二月,蒙古四十九貝勒會集瀋陽,其中就有杜爾伯特部酋長色楞,這次會議以皇上功德隆盛,合議恭上尊號,並從五月改國號為清。崇德元年色楞被封為輔國公。
杜爾伯特部杜爾伯特部
公元1637年(清崇德二年)農曆五月,色楞率二百名杜爾伯特騎兵,隨承政尼堪出會寧由朝鮮征瓦爾喀。先中到吉木海之地敗平壤巡撫、安州總兵和安邊道援兵。農曆五月十九日,凱旋而歸烏喇地方,從烏喇反回杜爾伯特部。同年十一月,與清皇室聯姻,色楞你阿都齊達爾罕,遣根策布,送其生女於努爾哈赤次子代善大貝勒的長子固山貝子岳托為妻。受到多勒貝勒豪格福晉、多羅饒余貝勒阿巴泰福晉、固山貝子托羅福晉的歡迎,並在演武場大宴根策布,賜馬牛、蟒緞、雕鞍、布匹等。
公元1638年(清崇德三年),色楞率杜爾伯特部騎兵繼續從征明朝,先會渾河入明朝邊,然後西進收義州(義縣),平廣寧中左所(錦縣),攻左屯衛(錦州市)、寧遠衛(興城),最後南下圍廣寧中後所(綏中)。同年杜爾伯特部色楞屬下卦爾察部歸順清朝,其頭領扎瑪奈、布贊特去朝遷進貢貂皮。
公元1640年(清崇德五年)正月,杜爾伯特部色楞進朝獻珍珠、黃金、彩緞、馬匹。同年四月,清朝賜色楞屬下軍事嚮導得勒布、索朗嘎、阿木保等朝衣、薹帶、撒袋、畫鞍等物,以表有功。
公元1641年(清崇德六年)正月,杜爾伯特部噶爾瑪進朝賀元旦。同年十月噶爾瑪、諾爾布進朝慶賀萬壽節。
公元1642年(清崇德七年)農曆二月,杜爾伯特部色楞進朝朝覲,皇帝賜宴於禮部。
公元1643年(清崇德八年)農曆六月,杜爾伯特部噶爾瑪隨多羅饒余貝勒阿巴泰征明大捷,朝廷賜噶爾瑪銀二百兩,貂鑲朝衣一襲。同年七月,隨征黑龍江部落,“清師襲黑龍江,色楞以其屬導擒索倫部長博木博果爾,賜號達爾漢。”③八月色楞以征明大捷,率眾進朝,上表稱賀。朝廷以功晉升色楞為鎮國公。
公元1646年(清順治三年)農曆七月,色楞隨豫親王多鐸追剿蘇尼特叛人騰機思,至鄂特克山,斬台吉茂海,俘孥屬。
公元1648年(清順治五年)農曆四月,以其父阿都齊達爾漢舉國投誠功封杜爾伯特部鎮國公色楞為杜爾伯特旗札薩克固山貝子。此為杜爾伯特建旗之始。
公元1656年(清順治十三年)農曆八月,朝廷廷遣官賚敕慰諭杜爾伯特旗扎薩克固山貝子色楞,賜緞匹。
公元1674年(清康熙十三年)農曆六月,杜爾伯特旗台吉溫布率軍赴荊州駐防,討逆賊吳三桂。
公元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農曆十一月,杜爾伯特旗駐防荊州的三等台吉俄木布(溫布)凱旋,受朝廷內大臣塔達的迎勞。
公元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農曆十月,建黑龍江至烏喇驛站時,杜爾伯特旗派兩名嚮導協助戶部郎中包奇、兵部郎中能特、理藩院郎中額爾塞等丈量里程。
公元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朝廷為杜爾伯特旗敕建富餘正潔寺。
公元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正月,杜爾伯特旗扎薩克將年例貢品牛、羊諸葛物直接送至黑龍江軍前。同年四月,派兵二百五十人,在墨爾根至雅克薩之間,設驛奏報軍情,支持雅克薩戰爭。
公元1695年(清康熙三十四年)農曆十一月,杜爾伯特旗扎薩克派兵,沿克魯倫河進剿噶爾丹,次年七月,撤軍回旗。
公元1707年(清康熙四十六年)農曆八月,杜爾伯特旗扎薩克固山貝子沙津朝覲,朝廷賜袍褂、緞匹等。
公元1718年(清康熙五十七年)農曆八月,村爾伯特旗札薩克固山貝子沙津朝覲。九月呈奏:杜爾伯特旗連年亢旱,糧食不收,兵丁飢餓,牛羊倒斃。朝廷動用齊齊哈爾糧倉賑濟,並動庫銀,為窮苦人民買牛羊,緩解災情。
公元1732年(清雍正十年)農曆十月,杜爾伯特旗札薩克固山貝子班珠爾奏呈:杜爾伯特旗饑荒。理藩院速行文,要求黑龍江將軍卓爾海會同該處御史,查明情況,動用庫銀、穀倉,救災賑濟。
公元1807年(清嘉慶十二年),賞札薩克固山貝子喇達納巴拉雙眼花翎。
公元1813年(清嘉慶十八年),賞札薩克貝子敖斯爾乎雅克圖雙眼花翎。公元1816年(清嘉慶二十一年),復賞黃馬褂。
公元1830年(清道光十年),敖斯爾乎雅克圖向朝廷貢馬千匹。
公元1853年(清鹹豐三年)農曆五月,杜爾伯特旗奉命派遣軍隊前往熱河木蘭圍場紮營,等候剿匪。
公元1868年(清同治七年)農曆三月,派員克蒙額等,探察杜爾伯特旗地界,認為該旗生齒日繁,遊牧地少,經請示,將省城東南空地一塊,賞給該旗,以資生計。公元1870年(清同治九年),賞杜爾伯特旗札薩克固山貝子格力克巴喇珠爾雙眼花翎。
公元1871年(清同治十年),杜爾伯特協理台吉那順烏力吉擅自招墾蒙荒,屢禁不止。理藩院傳哲里木盟盟長及杜爾伯特貝子,將招民驅逐出境,並對那順烏力吉及色德恩、霍爾查畢力格等有關人員均革職,永不敘用。
公元1877年(清光緒三年),賞札薩克固山貝子喇西朋斯克雙眼花翎;公元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正月,復賞黃馬列褂。
公元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賞罰分明札薩克固山貝子希拉布羅丕勒雙眼花翎。
公元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賞杜爾伯特旗協理四等台吉達木林扎布花翎。
公元1912年(民國元年),杜爾伯特札薩克固山貝子希拉布羅丕勒晉升為多羅貝勒。民國伊始,杜爾伯特旗直隸國民政府蒙藏委員會和東北政務委員會蒙旗處管理,但轄屬黑龍江省,不再會盟,有事同省會商解決,所以在黑龍江省議會中派員議事。民國元年,黑龍江省第一屆會議,選舉依清阿為杜爾伯特旗特派員;民國七年,省第二屆議會仍選依清阿為杜爾伯特旗特派員;民國十年,省議會第三屆議會選舉普勒布為杜爾伯特旗特派員;民國十三年,省議會第四屆會議選舉普勒布為杜爾伯特旗特派員;民國十六年,省議會第五屆會議選舉選舉普勒布為杜爾伯特旗特派員。特派員負責直協調旗札薩克與省政府之間的事務。
公元1916年(民國五年),希拉布羅丕勒勒卒,其嗣子色旺道爾濟當年十一歲,襲杜爾伯特旗札薩克多羅貝勒。公元1923年(民國十二年),18歲時批准正式執行。

努圖克

杜爾伯特部部酋長阿都齊,養育了六男五女共十一子。子女立業後,阿都齊首先為他的六個兒子分封了遊牧地,每個兒子的分封地為一個努圖克,共六個努圖克。他的女兒排行為老大、老二、老六、老八、老九。因為女兒要出嫁到別的部落,無權享受本部落遊藝機牧地,所以沒有自己的努圖克,而他的六個兒子則不然,他們各自都有努圖克並且按順序分別為第三、第四、第五、第七、第十、第十一努圖克。

後裔分布

在東北的主要在黑龍江省大慶市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
在外蒙古的主要聚居在烏布蘇省,少數居住在毗鄰的巴彥烏列蓋省科布多省。外蒙人口裡,喀爾喀人占全蒙人口的76.2%,衛拉特人里以杜爾伯特人最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