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氏綾鯷,近沿海表層魚類,濾食浮游生物為生,具群游性。主要分布於印度至西太平洋 。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杜氏綾鯷
- 科:鯷科
- 學名:Thryssa dussumieri
- 英文名:Dussumier's anchovy
基本信息,世界分布,地理分布,形態特徵,棲所生態,漁業利用,
基本信息
俗名: 突鼻仔 含西
學名:Thryssa dussumieri
英文名:Dussumier's anchovy,Dussumier's thryssa
中文名:杜氏綾鯷杜氏棱鯷
科名:Engraulidae
科中文名:鯷科
同種異名:Engraulis auratus, Engraulis dussumieri, Scutengraulis dussumieri, Thrissa dussumieri, Thrissocles dussumieri
模式種產地:no locality
瀕危狀態: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棲息環境:河口、近海沿岸
棲息深度:0 - 20米
最大體長:11 cm
有毒魚類:否
經濟性:是
食用魚類:是
觀賞魚類:否
學名:Thryssa dussumieri
英文名:Dussumier's anchovy,Dussumier's thryssa
中文名:杜氏綾鯷杜氏棱鯷
科名:Engraulidae
科中文名:鯷科
同種異名:Engraulis auratus, Engraulis dussumieri, Scutengraulis dussumieri, Thrissa dussumieri, Thrissocles dussumieri
模式種產地:no locality
瀕危狀態: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棲息環境:河口、近海沿岸
棲息深度:0 - 20米
最大體長:11 cm
有毒魚類:否
經濟性:是
食用魚類:是
觀賞魚類:否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地理分布
形態特徵
體甚側扁,腹部在腹鰭前後均有一排銳利的棱鱗,腹鰭前16-19個,腹鰭後8-9個,共約23-26個。頭略小,側扁。吻鈍,吻長明顯短於眼徑。口大傾斜;上頜骨末端尖但略短,達主鰓蓋骨末緣或僅超出一些;第一鰓弓下枝鰓耙數11-15。體被圓鱗,鱗中大,易脫落,無側線;背鰭前方具1小棘,胸、腹鰭具腋鱗。背鰭起始於體中部,具12軟條;臀鰭長,具34-37分枝之軟條;尾鰭叉形。體背部青灰色,具暗灰色帶,側面銀白色;鰓蓋後上角具一黃綠色斑駁。背鰭、胸鰭及尾鰭黃色或淡黃色;腹鰭及臀鰭淡色。
棲所生態
近沿海表層魚類,濾食浮游生物為生,具群游性。多於表層至20公尺深之海域活動,有時可發現於河口域。
漁業利用
主要漁法為焚寄網、底拖網及流刺網,全年可產,西部沿海產量較豐,體薄肉少,通常曬成魚乾出售,或製成魚粉作為飼料之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