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時忠

杜時忠

杜時忠,男, 1965 年 12 月生,湖北松滋縣人。教育學博士,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導、教授委員會主任,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長,湖北省人文社科基地“學校德育研究中心”主任。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辦德育組成員,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委員會委員,全國德育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湖北省中國小德育專業委員會會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杜時忠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湖北松滋
  • 出生日期:1965年
  • 職業:博導
一、 簡歷
杜時忠男,湖北松滋人,1965年生。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導、教授委員會主任,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長,湖北省人文社科基地“學校德育研究中心”主任。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辦德育組成員,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委員會委員,全國德育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湖北省中國小德育專業委員會會長。英國華威大學(THE UNIVERSITY OF WARWICK)高級訪問學者,美國佛罕大學(FORDHAM UNIVERSITY)高級研究學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中宣部“馬工程”項目(德育原理)核心成員,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首席專家,教育部“國培計畫”專家,湖北第二師範學院特聘“彩虹學者”。《中國德育》、《教育研究與實驗》、《中國小德育》雜誌編委,北京師範大學公民與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西南大學少年兒童組織與思想意識教育中心兼職教授。長期致力於德育原理、教育基本理論研究,研究方向集中在德育哲學、人文教育、制度德育、教師倫理等領域。
1995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教科院,獲得教育學博士學位。1989年畢業於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教育系,獲得德育原理專業碩士學位。1986年畢業於湖北大學政治教育系,獲得法學學士學位。1996年破格晉升為副教授,2000年破格晉升為教授,2001年取得博士生導師資格,2003年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2000-2011年,曾任華中師範大學教科院、教育學院副院長。
公開出版的著作有:《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1999年獲得第二屆全國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人文教育論》(2003年獲得湖北省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德育十論》(2006年獲得第三屆全國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多元化背景下的德育課程建設》、《社會變遷與德育實效——轉型期中國小德育實效報告》(獲得全國首屆“明遠獎”優秀獎)、《現代德育論》、《新世紀,新師德》、《人文教育與制度德育》等八部;主編《中國德育論叢》、《德育體系新探索》和國家義務教育新課標教材《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發行超過5000萬冊;在《教育研究》等刊物公開發展學術論文116篇;主持了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教育部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重點課題等近二十項;領導導成立“真教育”聯盟,積極參與指導中國小教育改革實驗等社會實踐活動,被三十多所中國小聘為教育改革實驗專家,應邀到北京、上海、重慶、湖南、山東、廣東、河南、四川、湖北、深圳等地作學術報告逾百場。
出國經歷:
1、1999年10月至2000年4月,英國華威大學(THE UNIVERSITY OF WARWICK)高級訪學問學者。
2、2012年8月至於2013年2 月美國佛罕大學(FORDHAM UNIVERSITY)高級研究學者。
3、2005年6月至2005年7月,應美國夏威夷大學“東西中心”(THE EAST-WEST CENTER)邀請,訪問華盛頓、舊金山、夏威夷等地,參觀、考察美國聯邦教育署、蘭德公司、外交部東亞司、史丹福大學、夏威夷大學等政府機構及大學。
4、2010年6月,到日本長崎大學參加“亞太國際道德教育協會”(APNME)學術年會,並作交流發言。
英語水平:
能夠熟練雙譯教育專業文獻,開展日常溝通與交流。
二、 承擔科研課題及經費
1、首席專家: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全面加強學校德育體系建設研究》,項目批准號:12JZD002,課題經費80萬。
2、主持: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項目(2009):《學校制度生活研究》(編號NCET-10-0405),課題經費20萬元。
3、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十二五”規劃2011年度教育學一般課題:《重構學校制度生活,培養現代公民精神》,課題經費12萬,課題批准號:BEA110033。
4、核心成員: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德育原理》教材編寫,2009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課題經費80萬,課題批准號:09MZDD007
5、副主編:教育部委託課題國家義務教育示範教材國中《思想品德》研製,批准時間2011年,經費,180萬。
6、武漢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2年重大招標課題,“有效德育研究”,課題批准號2012Z02,課題經費8萬元。
7、主持: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委託課題《流動人口中的文盲問題與對策研究》,12萬。
8、主持: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制度德育的理論與實驗研究》,課題經費2萬元。課題批准號:DEA070060
9、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2002年度重點項目——《社會變遷與德育實效問題研究》,課題經費8萬元。課題批准號:02JAZ880008
10、 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五規劃(教育類)國家一般課題——《當代中國社會變遷與德育實效問題》,課題經費5.5萬元。課題批准號:BEA030021
11、 主持:湖北教育出版社委託項目——《國小德育課程教材的調查與研製》,課題經費10萬元。
12、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課題——《基礎研究與教育》,課題經費6萬元。課題批准號:L0522105
13、 主持:國家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南京師大德育研究所招標課題----《青少年思想道德發展狀況的調查研究》,課題經費5萬元。
14、 主持: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德育專業論證研究,全國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課題經費1萬元。
15、 主持:台灣人格建構工程學會項目——《海峽兩岸青少年人格教育的比較研究》,課題經費4萬元。
16、 主持:教育部“九五”青年專項課題——“德育本質的研究”,課題經費0.5萬。
17、 主持: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研究項目——“師範生人文素質的培養”,課題經費0.8萬。
18、 主持:華中師範大學基金項目——“制度建設與學校德育”,課題經費0.3萬。
19、 主持:教育部21世紀師範教育改革研究項目——“師範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經費2萬。
三、 著述
(一)著作
1、專著:《人文教育與制度德育》,中國中青年教育學者自選集,安徽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2、專著:《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22.7萬字),華中師大“博士文庫”,華中師大出版社1998年版。1999年獲得第二屆全國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3、專著:《人文教育論》(18萬字),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本書於2003年獲得湖北省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
4、專著:《德育十論》(22萬字),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2006年獲得第三屆全國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6、主編:《新世紀,新師德》(23.8萬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2009年修訂本。
7、主編:《國小品德與社會教育》(33萬字),東北師大出版社,2010年版。
8、主編:《德育體系新探索》(43萬字),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3年版。
8、與戚萬學教授合作主編:《現代德育論》(27.8萬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9、與翟天山教授合作主編:《國小班主任》(50萬字),全國小教專業教材,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10、合著(杜時忠、盧旭):《多元化背景下的德育課程建設》(32萬字),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11、合著(杜時忠、楊炎軒、盧旭):《社會變遷與德育實效——轉型期中國小德育實效報告》(23萬字),《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年版。
12、參著:《德育社會學》(3萬字),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3、參著:《邁向21世紀的中國教育科學》(2萬字),華中師大出版社1998年版。
14、主編:國家級立項新課程教材《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湖北教育出版社。
15、參著:普通高等教育國家級規劃教材《教育學》(王道俊、郭文安主編),2009年版。
16、副主編:國家教育部義務教育示範教材《思想品德》,人民教育出版社。
(二)論文
已在《教育研究》、《光明日報》等發表學術論文104篇,可分為兩大類。
“人文教育學”及教育基本理論 系列論文
1、《教育人文意義的失落與追尋》,《教育研究》1999年第9期。
2、《數學方法與教育科學研究》,《教育研究》1988年第12期。
3、《教育學要走出“唯科學”的迷誤》,台灣《台海兩岸》1995年秋季號。
4、《教育學要走出“唯科學”的迷途》,《華中師大學報》(哲社版)1996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教育學》1996年第6期全文轉載,《北京師大學報》(哲社版)1996年第4期,《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1996年第4期轉摘。
5、《當代教育重視人文取向的根源》,《現代教育論叢》,1994年第1 期。
6、《當代教育重視人文取向的背景、表現和啟示》(杜時忠、雷鳴強),《外國教育資料》1994年第4期,收入《中國“八五”科技成果選》。
7、《論教育的人文價值》,《教育評論》1993年第3 期。
8、《人文教育及其相關概念辨析》,《教育研究與實驗》1995年第4 期。
9、《論人文精神》(陳波、杜時忠),《江漢論壇》1996年第4期。
10、《論教育學的存在依據與認識方式》,《教育理論與實踐》1997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教育學》1997年第5期全文轉載。
11、《教育學研究什麼?》,《教育評論》1997年第3期,《教育文摘周報》轉摘。
12、《培養獨立個體——當代中國教育的歷史使命》,《上海教育科研》1997年第12期。
13、《人文精神、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學》,《培訓與研究》1998年第2期。
14、《中西人格教育思想的比較研究》,《班主任之友》1998年第11期。
15、《對主體教育理論的簡要分析》,《教育評論》1998年第4期。
16、《論人文教育的價值》,《清華大學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
17、《主體教育理論的貢獻與局限》,《教育理論與實踐》1999年第3期。
18、《可持續性發展與教育變革》,《光明日報》1999年3月24日教育理論版。
19、《人文教育的理念》,《教育理論與實踐》1999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教育學》1999年第11期全文轉載。
20、《論教育理論指導教育實踐的前提和過程》,《現代教育論叢》1993年第3期。
21、《給人的局部發展以應有的歷史地位》,《上海教育科研》1993年第5期。
22、《超越考試》(譯文),《外國中國小教育》1994年第1期。
23、《試析對學生的角色期望》,《江蘇教育研究》1994年第2期。
24、《人力資本理論述評》,《高等函授學報》1996年第1期。
25、《素質教育重在“糾偏”》,《中學教育》1997年第12期。
26、《我國教育文化學研究的回顧與前瞻》,《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教育學》1998年第12期全文轉載。
27、《逆境教育問題初探》(翟天山、杜時忠),《華中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1999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教育學》1999年第4期全文轉載。1998年,被“田家炳教育基金會”評為優異論文。
28、《教育理論聯繫實際析》,《教育參考》2003年第5期。
29、《我國教育社會學研究的回顧與前瞻》(杜時忠、盧旭),《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第3期。
3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促進基礎研究與教育相結合的必要與可能》,《中國科技論壇》,(杜時忠、盧旭)2007年第3期。
“德育原理”系列論文
31、《美德袋與道德發展》,《上海教育》1988年第3期,《教育文摘報》轉摘。
32、《三種道德教育觀》,《外國教育參考資料》1988年第4期。
33、《為下一世紀教育兒童》(譯文),《外國中國小教育》1991年第3期。
34、《道德發展評價》,《中國小教育管理》1991年第5期。
35、《培養年輕一代良好的品德》,《外國中國小教育》1991年第3期。
36、《論傳統德育的時代意義》,《教育研究與實驗》1992年第1期。
37、《品德評定的客觀方法簡介》,《中學教育》1993年第2 期。
38、《品德測評量化的貢獻與局限》,《教育理論與實踐》1994年第4期。
39、《對當前重大德育理論問題的探討》,《德育信息》1999年第2期。
40、《德育學方法論之研究引論》,《現代教育論叢》1996年第1期。
41、《德育功能層論——兼評德育功能研究》,《華中師大學報》(哲社版)1997年第2期。
42、《善美相諧,德育至境》,《中國教育報》1997年5月30日。
43、《試論德育的超越本質》,《高等函授學報》1997年第2期。
44、《讓學校德育成為真正道德的事業》,《現代教育論叢》1997年第2 期。
45、《聖育與德育》(檀傳寶、杜時忠),《高等師範教育研究》1997年第6期。
46、《傳統德育中的道德理想主義論評》,《現代教育論叢》1998年第1期。
47、《尊重兒童交往的需要》等系列文章,發表於《長江日報》教育專欄,1998年3月——5月。
48、《學校德育何以可能》,《教育研究與實驗》1999年第2期。
49、《“九五”德育課題研討會綜述》,《教育研究》1999年第7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教育學》1999年第9期全文轉載。
50、《制度與做人》,《湖北日報》1999年4月28日。
51、《關於德育本質的研究》,《中國小教育管理》1999年第3期。
52、《全國德育理論重點課題交流與研討會綜述》,《教育評論》1999年第2期。
53、《制度變革與學校德育》,《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第6期。
54、《制度比榜樣更重要》,《人民教育》,2001年第9期。
55、《制度德性與制度德育》,《教育研究與實驗》,2002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2002年第3期全文轉載。
56、《教師道德從何而來》,《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第5期。
57、《教師道德從何而來——以教師的不道德行為為例》,《21世紀教師的專業成長》(澳門),2002年5月出版。
58、《“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教材編寫之我見》,《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學報》2003年第1期。
59、《德育追求的目標——道德信念》,《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學報》2003年第4期。
60、《學習雷鋒,超越雷鋒》,《中國教師》2004年第2期。
61、《當前我國學校德育面臨的十大矛盾》,《當代教育論壇》2004年第12期,《教育參考》2004年第11期, 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2005年第3期全文轉載。
62、《道德教育的廣度批判:杜威德育思想及其啟示》(杜時忠、劉長海),《教育研究與實驗》2004年3期,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2004年第9期全文轉載。
63、《教師如何開展品格教育》(杜時忠、劉長海),《北京教育科學》2004年第10期。
64、《農村教育的“反哺之恩”三問》(杜時忠、陳萍),《中國教師》2004年第12期。
65、《課程理論的德育化》(盧旭、杜時忠),《中國教師》2005年第10期。
66、《論轉型期社會風氣與美德培養的關係》(劉長海、杜時忠),《當代教育論壇》,2006年第3期。
67、《系統論視野下的德育實效性問題》,(劉長海、杜時忠)《江蘇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
68、《從道德人到經濟人----關於德育實效問題的根源探討與視角轉換分析》,(許鋒華、杜時忠),《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年第6期。
69、《2005年德育理論研究綜述》,(杜時忠、楊炎軒),《思想理論教育》2006年第4期。
70、《非連續性教育思想及其對德育的啟示》,《思想理論教育》(劉任豐,杜時忠),2006年第七期。
71、《隱性德育課程視角下的學校制度文化建設》(劉任豐,杜時忠),《教育導刊》,2006年8月上半月。
72、《德育萬能論:歷史留下的一面鏡子》(喻學林,杜時忠),《山西師大學報》2006年第5期。》
73、《過有道德的生活,做有道德的人》,《教育科學學報》(湖南師大),(杜時忠,盧旭)2007年第2期。
74、《德育實效的調查研究》,《教育研究與實驗》(杜時忠等),2007年第2期。2005年被田家炳教育基金會評為優異論文,《中國教育科學》2008年全文轉載。
75、《無德而富與道德教育的根本性危機》,《華東師大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年第1期,(杜時忠、程紅艷)《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7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2007年第6期全文轉載。
76、《轉型期的教育崇拜》,《探索與爭鳴》(杜時忠,盧旭),2008年第7期。
77、《社會性別視角下的教育傳統及其超越》,(周小李,杜時忠)《教育研究》2008年第10期。
78、《德育理論在反思中前進》(杜時忠,管貝貝),《教育研究與實驗》2009年第2期。
79、《三論“德育實效”》(杜時忠),《江蘇教育》“名家視線”,2009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小教育》2009年第8期,全文轉載。
80、《社會風氣:在制度德性的變革中轉變》,(劉超良,杜時忠),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第4期。
81、《當前學校德育的三大認識誤區及其超越》(杜時忠),《教育研究》,2009年第8期。
82、《轉型期低學歷農民工教育需求與供給調查報告》(劉長海、杜時忠),《教育與經濟》2009年第3期。
83、《學生怨恨滋生與道德人格扭曲》(杜時忠、劉德林),《華中師大學院》(哲社版),2009年第6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0年第1期轉摘,人大複印資料《思想政治教育》2010年第3期全文轉載。
84、《“德育主導論”的困惑與超越》,《創新教育論壇》2009年第6輯。
85、《教師道德越高越好嗎?》,《中國德育》2010年第2期。
86、《制度德育研究的緣起與發展路向》,《教育研究與實驗》2010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2010年第6期全文轉載。
87、《德育貴在引導》,《光明日報》(理論版),2010年4月7日。
88、《德育的邏輯》,《中國小德育》,2011年第2期。
89、《農村學校就不能出教育家?》,《教育文摘周報》2011年3月30日第5版。
90、《無奈的荒唐:睡好覺不跳樓就是好教育?》,《中國小德育》2011年第6期,《教育時報》2011年6月11日。
91、《終於關注幸福了——評2011開學第一課》,《中國小德育》2011年第9期。
92、《論德育走向》,《教育研究》2012年第2期。
93、《為生活服務還是為考試服務?》,《中國小德育》2012年第5期。
94、《“三年級現象”透視》(管貝貝、杜時忠),《基礎教育》2012年第2期。
95、《德育新課程改革的反思與前瞻》(陳光全、杜時忠),《課程、教材、教法》2012年第5期。
96、《學校教育的公共性危機與學校公民教育困境》(張敏、杜時忠),《江漢論壇》2012年第5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教育學》2012年第8期轉載。
97、《生活德育論的貢獻與局限》,《教育研究與實驗》2012年第3期。
98、《制度何以育德?》,《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12年第4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教育學2012年第10期轉載;《新華文摘》2012年第19期論點摘編。
99、《追求成為教育家》,《今日教育》2012年第9期。
100、《多問耕耘,少問收穫》,《湖北教育新班主任》2012年第4期。
101、《試論德育的過程本質》(杜時忠、管貝貝),《教育科學研究》2013年第2期。
102、《國家道德即德育》,《教育研究與實驗》2013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2013年第7期轉載。(同期論文有三篇,為國家社科基金課題成果,即《學校制度生活與學校公共領域的創生》,程紅艷等;《制度育德的教育學立場初探》,李偉等;《引導學生參與學校德育制度建構》,盧旭等。都是本團隊研究成員。)
103、《人為什麼有道德?》《中國小德育》2013年第6期。
104、《教師教學行動的公正性反思:“道德應得”的視角》(傅淳華、杜時忠),《教育發展研究》,2013年第8期。
105、《以專業倫理的精神重構師德規範——以2008版師德規範為研究對象》(杜時忠、張添翼),《教師教育論壇》2013年第2期。
106、《論學校情境中的教師平庸之惡》(傅淳華、杜時忠),《教師教育研究》,2013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2013年第12期全文轉載。
107、《學校德育體系建設論綱》,《中國小德育》2013年第10期,《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2014年第1期,全文轉載。同期是全面加強學校德育體系建設的專欄文章,計六篇。
108、《關注“較不利者”——學校制度生活中的利益補償實踐初探》(傅淳華、杜時忠),《教育發展研究》,2013年第24期。
109、《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公眾教育價值觀的變遷》(盧旭、杜時忠),《高等教育研究》,2013年第11期。
110、《師德建設“三題”》(杜時忠,岳偉),《中國小德育》2014年第1期。
111、《德育實效的考察維度、現實狀況、與提升策略》(杜時忠、楊炎軒),《中國德育》2014年第7期。
112、《教師教育的批判與重構》(杜時忠、徐龍),《教師教育學報》,2014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2014年第11期全文轉載。
113、《以道德的教育培養道德的人》(杜時忠),《教育科學研究》2014年第8期(同期六篇《以我們的道德教育信條》為題一組專欄文章,重大課題與德育中心)。
114、《論學校制度生活促進個體發展的機制》(傅淳華、杜時忠),《華東師大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年第4期。
115、《校園文化建設的誤區與超越》(杜時忠、孫銀光),《中國小德育》2015年第2期。
四、 教學工作
自1989年以來,先後承擔了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的教學任務。主要的課程有教育學、德育論、教育社會學、教育倫理學、中國德育問題研究、西方德育思想史等,上課頗受學生歡迎,曾獲得華中師大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二等獎,和教育科學學院教學一等獎。
五、 獲獎情況
1、著作《社會變遷與德育實效——轉型期中國小德育實效報告》,2013年獲得我國著名教育家顧明遠教育研究發展基金會,首屆“明遠教育獎”優秀獎。
2、專著《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華中師大“博士文庫”,華中師大出版社1998年版)1999年獲得全國第二屆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3、專著《人文教育論》(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於2003年獲得湖北省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
4、專著《德育十論》(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於2006年獲得第三屆全國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5、德育論文於1998(《逆境教育問題初探》)和2005年(《德育實效的調查研究》)兩次獲得田家炳基金會優異論文獎。
6、“無德而富”與道德教育的根本性危機(《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年第1期)獲得武漢市第十一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7、系列論文《制度德育十年研究與前瞻》(發表於《教育研究與實驗》2010年第一期),獲得湖北省社科期刊第十三屆(2009-2010年度)優秀作品二等獎,湖北省委宣傳部。
8、1996-1998曾獲得華中師大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二等獎,和教育科學學院教學一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