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埃(現代作家)

杜埃(現代作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杜埃(1914—1993〕,原名曹傳美。筆名杜洛、T·A。廣東大埔湖寮莒村田背角人。杜埃的文藝論著和文學作品計有《初生期》、《人民文藝說》、《論生活與創作》、《鄉情曲》、《不朽的城》、《花尾渡》、《杜埃散文新集》、《叢林曲》、《冰消春暖》、《風雨太平洋》(上、中、下)、《杜埃雜文集》、《詩集》等10多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杜埃
  • 別名:曹傳美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廣東
  • 出生日期:1914年
  • 逝世日期:1993年
  • 主要成就:杜埃散文新集 叢林曲 冰消春暖 風雨太平洋 杜埃雜文集  詩集
  • 代表作品:《初生期》、《人民文藝說》、《論生活與創作》、《鄉情曲》、《不朽的城》、《花尾渡
人物簡介,成長經歷,生活經歷,

人物簡介

杜埃(1914~1993),原名曹傳美,廣東大埔縣湖寮鎮莒村田背角人。他童年在村內養正國小讀書,後任國小教師。民國19年(1930)考入中山大學
民國21年,杜埃參加廣州“左聯”、“社聯”組織,投身抗日救亡運動。次年,他在連貫領導下,為《火花》、《天王星》、《新路線》等刊物做組稿、發行工作。他在發表《客廳主義文學》時,開始用筆名“杜埃”。民國24年底,他參加“突進社”的籌建工作,和肖殷、樓棲、賴少其等進步青年成立廣州藝術工作者協會,團結文藝工作者投身抗日救亡工作。民國2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任支部宣傳委員。民國26年,任中共香港代理宣傳部長,兼任港九文化支部書記,公開職業是南方書院教師,後調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負責高層文化人士的宣傳工作。民國28年,他被派回東江,舉辦10個縣青年抗日服務團訓練班,被選為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次年3月,他到菲律賓參加抗日宣傳活動,任建國中學教員、《建國周報》主編。民國30年,任“抗日反奸同盟”和菲律賓華僑宣傳部長。民國34年,任《華僑導報》、《現代文化》主編。民國36年,回到香港,中共香港分局派他到《華商報》工作,後代理黨刊《民眾周刊》總編輯。
1949年10月,杜埃參加東江教導團,廣州被接管後,他任《南方日報》社副總編輯。翌年,調入中共華南分局宣傳部,兼任華南人民出版社副社長,被選為中共廣東省委候補委員、省中蘇友好協會秘書長。1955年,他參加中國作家協會;1956年任廣東省委宣傳部、文教部副部長。1958年,他以中國作家代表團團長身份出訪波蘭、捷克。1966年上半年,任廣東友好代表團秘書長,訪問日本。“文化大革命”期間,他被戴上“走資派”帽子,下放韶關曲江“五七”幹校,後又因被誣為“特務集團成員”,遭非法監禁3年。1973年8月,經周恩來批准為其平反。此後,杜埃歷任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文藝聯合會第一副主席和作協廣東分會副主席、名譽主席。1976年,他參加增城縣工作團,駐朱村鎮體驗生活,從事文學創作。期間,兼任《新華日報》史學會會長、《華商報》史學會長、廣東省研究會會長、廣州華南文藝業餘大學校長等職務。1977年,任省文聯黨組副書記。
杜埃的文藝論著和文學作品計有《初生期》、《人民文藝淺說》、《論生活與創作》、《鄉情曲》、《不朽的城》、《花尾渡》、《杜埃散文新集》、《叢林曲》、《冰消春暖》、《風雨太平洋》(上、中、下集)、《杜埃自選集》、《詩集》等10多部。
1993年8月,杜埃病逝於廣州,享年79歲。

成長經歷

童年在村內養正國小讀書,後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大埔中學,由於家境貧寒,三個月後輟學回鄉任國小教師。在進步教師引導下,他在學校附近的小閣樓上,讀到了《列寧主義》、《共產主義ABC》和許多進步文藝書刊,其中蔣光赤(光慈)的《少年漂泊者》對他的影響尤深。在進步書籍的鼓舞下,他勇敢地走上了曲折的人生旅途。民國十九年(1930)他從家鄉來到廣州,幾經輾轉,住進一間學生住宿的旅舍,依靠同學會、同鄉會時斷時續的接濟艱難度日。他當過抄寫員、圖書管理員,還進過英文夜校、世界語夜校學習。在此期間, 他開始給報刊投稿,還和饒彰風等幾位進步青年一起,參加秘密讀書會,創辦《晨曦》、《天王星》等進步文藝刊物,並參與秘密刊物《火花》的編輯、寫稿,印刷、發行等工作。 民國二十二年(1933)杜埃考入中山大學。同年,經連貫介紹, 先後參加“左翼社會科學工作者聯盟”、“左翼作家聯盟”廣州分盟,積極參加學習、宣傳和發展組織活動,還為“左聯”和“社聯”的地下機關刊物《新路線》撰稿。他在發表《客廳主義文學時,開始使用筆名“杜埃”。民國二十三年(1934)春,因為一位同志把刊物拿到報攤寄售時被特務盯梢,《新路線》印刷機關被破壞, 中山大學和其他學校秘密讀書會的許多進步青年被捕,原住在東山茅屋的杜埃和幾個青年,轉移到"芳草街"附近的"榨粉街",租住僅一房一廳的小樓。連貫隨後也轉移到此處,繼續領導廣州“左聯”、“社聯”和“無產階級文化總同盟”的工作,給杜埃和其他青年同志極大的教育和鼓舞。民國二十四年(1935)底,杜埃參加"突進社"的籌建工作,和肖殷、樓棲、賴少其等進步青年成立廣州藝術工作者協會,團結文藝工作者投身抗日救亡工作。民國二十五年(1936)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任支部宣委。11月參加廣州舉行的魯迅先生逝世追悼大會,會上群情激奮,特務不敢動手,第二天當局即按黑名單拘捕追悼大會的主辦人和上台演說者,他和其他同志一起疏散到香港。"西安事變"發生後,局勢稍許鬆動,才又回到廣州

生活經歷

民國二十六年(1937)他被派任中共香港工委代理宣傳部長, 兼任港九文化支部書記,公開職業是南方書院教師,為《大眾日報》撰寫社論和主編文藝副刊。後調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做高層文化人士的統戰工作。民國二十八年(1939)奉派回東江,舉辦10個縣的青年抗日服務團訓練班,任班主任。是年,被選為共青團中央委員。民國二十九年(1940)3月,奉派到菲律賓建立抗日宣傳基地,任建國中學教員、《建國周報》主編。翌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他參加菲律賓華僑組織的抗日游擊隊,和當地人民並肩戰鬥, 任“抗日反奸同盟”宣傳部長。在戎馬倥傯中,他寫了許多散文和報告文學,結集為《在呂宋平原》,並為創作長篇小說《風雨太平洋》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後任《華僑導報》、《現代文化》主編。民國三十六年(1947)他回到香港,中共香港分局派他到《華商報》工作,後代理黨刊《民眾周刊》總編輯。1949年10月,杜埃參加東江教導團接管廣州,任《南方日報》社副總編輯。翌年,調入中共華南分局宣傳部,兼任華南人民出版社副社長,被選為中共廣東省委候補委員、省中蘇友好協會秘書長。1955年,參加中國作家協會;1956年任省委宣傳部、文教部副部長。1958年,以中國作家代表團團長身份出訪波蘭、捷克。1966年上半年,任廣東友好代表團秘書長,訪問日本。
文化大革命"期間,他被戴上“走資派”帽子,下放韶關曲江五七幹校勞動,還被誣為“特務集團成員”,受到非法監禁3 年。1973年8月,他要求落實政策,經周恩來批准為其平反。此後, 任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廣東省文聯第一副主席,作協廣東分會副主席、名譽主席。1976年,參加增城縣工作團,駐朱村鎮體驗生活,從事文學創作。期間,兼任《新華日報》史學會會長、《華商報》史學會會長、廣州華南文藝業餘大學校長等職務。1977 年,任省文聯黨組副書記。
杜埃對大埔家鄉的山山水水懷有深厚的感情,新中國成立後他曾7次返鄉,寫了許多富有農村氣息的作品,於1961年匯集成《鄉情曲》出版,他在《後記》中深情地寫道:“我的家鄉一一她的一切使我的感情永遠激動,她在我的腦海中留下永生不滅的印象,她像春天的種子一樣在我的心中發芽、茁長,為了這些,所以用了《鄉情曲》為書名。”1979年,他陪同連貫等人返鄉,寫下記述家鄉行的散記《山中山》、其中有《大埔山城》一詩:“虎山躍躍梅河碧,叢林莽莽烈士血。埔北侯楓赤幟飄,三河壩上鏖戰急。春風喜度萬川關,綠野處處甘泉溢。長征路上邁新步, 但見人人情激越。”
1985年,他把節省下來的稿費和“文化大革命”後退回來的錢, 委託縣裡的同志在家鄉建了一幢小樓,命名為“準廬”,以紀念當年地下黨組織在廣州的聯絡點一一名叫“準廬”的東山茅屋。1986年元宵,他在家鄉“準廬”壁上題詩:“松亭夜月今猶在,夢繞楓林梯嶺明,南山高崗迎旭日,馬山莒水總關情。”
1993年8月,杜埃病逝於廣州,享年79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