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恩菲爾德步槍作為一支百年老槍,該槍有著更為豐富的“閱歷”。由詹姆斯·帕利思·李設計的步槍經恩菲爾德兵工廠改進後,幾十年間一直被英軍採用,因而這一系列武器被稱為“李-恩菲爾德步槍”。從布爾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到韓戰,李-恩菲爾德系列步槍均是大不列顛及其他大英國協國家軍隊使用的主流武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恩菲爾德步槍
- 設計者:詹姆斯·帕利思·李
- 國家:英國
- 主要戰場: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等
恩菲爾德鎮位於英國倫敦的北郊,英國政府於1804年在那裡建了一家兵工廠——恩菲爾德兵工廠。最初,恩菲爾德兵工廠只是負責組裝布朗-貝絲(BrownBess)燧發槍,後來逐步發展成設施完善、具有研發能力的輕武器研究與生產廠。雖然英國皇家擁有不只一家輕武器兵工廠,但恩菲爾德兵工廠是其主要的研發中心,在那裡研製的步槍均被冠以恩菲爾德步槍的名稱。
李-恩菲爾德步槍
李-恩菲爾德步槍
自金屬定裝槍彈出現後,英國軍隊一直使用的是馬蒂尼-亨利單發步槍。1888年12月,英國正式採用了他們的第一種連發步槍——李-梅特福德彈匣式步槍(MagazineLee-Metford),簡稱為mlm步槍。在這個名稱中,包含了兩個發明家的名字。其中的“李”自然是指詹姆斯·帕利思·李,他設計的旋轉後拉式槍機和盒形彈匣被李-梅特福德步槍所採用。此後數十年的李-恩菲爾德步槍均是對這個系統的改進,因此李-梅特福德與李-恩菲爾德步槍也常常被統稱為“李氏步槍”。至於“梅特福德”則是指威廉·艾里斯·梅特福德(WilliamEllisMetford,1824~1899),一個精通機械的英國土木工程師,他發明了0.303英寸口徑的黑火藥全被甲彈及相應的膛線。這是一種稍帶圓角的淺陰線,被稱為“梅特福德膛線”,在黑火藥時代廣泛套用於英制步槍上。由於早期槍彈所用的黑火藥燃燒殘渣比較多,故淺圓陰線的設計可以減少槍膛內的殘留物,類似的設計在黑火藥時代相當流行。
李-梅特福德步槍第一個被正式採用的型號命名為MLMMkI步槍,該槍長度與馬蒂尼-亨利步槍相同,但採用8發單排彈匣供彈,因此極大地提高了射擊速度。英國於1892年又定型了稍作改進的MLMMkI*步槍(註:英國國防部在步槍命名中用加“*”的後綴表示該型號只是在原有型號上稍作改變,且變化不大)。1893年,又定型了MLMMkII步槍,MLMMkII步槍的其中一項變化是改用10發雙排彈匣,此後,10發雙排彈匣一直成為李氏步槍的標準配置。1895年,英國又定型了稍作改進的MLMMkII*步槍。另外,還有一種長1013mm的卡賓槍在1894年被正式定型為李-梅特福德1型騎兵卡賓槍(Lee-MetfordCavalryCarbineMarkI,簡稱LMCMkI)。
李-恩菲爾德步槍
MLEMkI步槍的外觀與MLMMkII步槍相同,全長均為1257mm。當時為了節約成本,有許多李-恩菲爾德步槍是直接將李-梅特福德步槍更換槍管而成的。為了能夠能區分開來,避免裝錯彈藥,採用恩菲爾德膛線的槍管外表都打上了一個“E”字標記。
李-恩菲爾德步槍
在那個年代,還沒有人想到利用可卸式彈匣提高裝填速度,即使是這種“前衛”的可卸式彈匣設計,也只是把彈匣卡筍設計在扳機護圈內,放在這個隱蔽的位置是為了防止誤操作而掉丟彈匣。事實上,當時的軍官們還擔心連發步槍的射速過快,士兵們會在敵人還很遠時就拚命開槍而浪費槍彈,所以那時候許多連發步槍往往都配有一個稱為“彈匣隔斷器”(MagazineCutoff)的裝置,其實就是一塊用來隔斷彈倉/彈匣的插板。李氏步槍上也有這個裝置,把它從機匣右側插入,這樣就無法從彈匣供彈,士兵每發射完一發槍彈後,必須從身上的彈藥袋中取出另一發來裝填,這樣就可以起到降低射速、節約槍彈的作用。當敵人靠近而戰況激烈時,再把隔斷器抽出,改由彈匣供彈,以提高射速。在經歷了一戰後,彈匣隔斷器被證實不符合實戰的需要,所以到二戰前,許多步槍都取消了這個裝置。
李-恩菲爾德步槍
李-恩菲爾德步槍
李-恩菲爾德步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