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恩菲爾德式短步槍

李-恩菲爾德式短步槍

李-恩菲爾德短步槍(Short Magazine Lee-Enfield,“SMLE”),是由恩菲爾德皇家兵工廠生產的槍管和“李”式槍機機構結合而成的,英軍1895年裝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恩菲爾德式短步槍
  • 口徑:7.7毫米槍長
  • 槍重:8.8磅
  • 彈倉容量:10發
基本信息,武器介紹,

基本信息

口徑:7.7毫米 槍長:1130毫米
李-恩菲爾德式短步槍李-恩菲爾德式短步槍
槍重:8.8磅
彈倉容量: 10發
射速:15發/分
有效射程:1000碼
初速:738米/秒
運作方式:旋轉後拉槍機
裝備時間:1907~1945 (英)

武器介紹

口徑7.7毫米,當時使用柯達無煙藥,腐蝕性較大。李-恩菲爾德短步槍是由恩菲爾德皇家兵工廠在李氏步槍的基礎上改進而來,正式命名為“李-恩菲爾德彈匣式短步槍”,1903年投產,1931年研製成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韓戰中是所有大英國協國家的制式裝備。  李-恩菲爾德短步槍首創了“短步槍”的概念,全槍長度由李氏步槍全長1257毫米縮短為1130毫米。它的特點在於,採用由詹姆斯·帕里斯·李發明的後端閉鎖的旋轉垃式槍機,與前端閉鎖槍相比,後端閉鎖可以縮短槍機行程,裝填子彈速度比較快;安裝盒性彈匣,雙排彈夾裝彈(在使用中彈匣不拆卸,子彈由兩個5發彈夾通過機匣頂部填裝),這樣就有10發子彈,比同時代的步槍容量的5發提高了持續火力,是實戰中射速最快的旋轉後拉式槍機之一,而且具有可靠性強、操作方便的優點。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塹壕戰中,它迅猛的火力給敵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菲爾德步槍有多種基本型號,還有基於基本型號持續改進的眾多改進型號,為此採用了煩瑣而複雜的命名方法。
No.1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軍隊廣泛使用。前槍托與槍口齊平是它外形上最顯著的特徵,擁有多種改進型號,1907年定型的MK.III是主要的改進型號。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滿足提高步槍產量的需要,MK.III簡化型於1916年投產,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仍大量生產、使用,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期英軍裝備的主要步槍。
No.2型:採用0.22英寸口徑。訓練用步槍。
No.3型:仿自毛瑟式(前端閉鎖)槍機,槍管長660毫米,容量5發子彈的彈倉供彈。也稱為P-14步槍。1916年轉給美國承包商生產並裝備英軍,以彌補步槍需求的空缺。1917年,美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軍隊裝備步槍數量不足,於是將P-14步槍口徑改為7.62毫米(M1917),大量裝備赴歐洲參戰的美國軍隊。戰爭結束後,英、美軍隊全部撤裝封存,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重新服役。No.3型結構上已經不屬於李-恩菲爾德短步槍系列,但恩菲爾德皇家兵工廠一直將它包含在恩菲爾德步槍名錄中。
No.4型:No.1型的改進型,主要改用覘孔式照門,為了更容易生產,簡化了主要零部件,外形上與No.1型很容易區分。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一直進行測試而未投產,1939年英國軍隊選定為制式步槍,1943年之後英軍才廣泛裝備使用。No.4的基本型號MK.I主要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改進型MK.II主要在韓戰中英軍大量使用。No.4型生產一直持續到1955年。
No.5型:No.4型的縮短型,槍管縮短為520毫米,為了克服槍管縮短導致槍口焰過多的問題,在槍口安裝了喇叭形消焰器。1944年定型投產。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主要用於東南亞戰場。
技術參數
操作:單發手動
口徑: .303
彈藥:7.7×56mm R步槍彈
彈匣容量:5發/彈夾(雙彈夾)
重量:8.8磅
全長:1130毫米
槍管長:640毫米
初速:738米/秒
射程:1000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