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領域及方向
從事於能源環境、熱能工程、能源動力裝備腐蝕防護等領域的相關研究,主要研究領域及方向如下:
1. 能源工程裝備腐蝕失效行為及其診斷-預測-調控算法與方法
(1)亞/超臨界水環境化學/電化學腐蝕及防護
(2)壓水堆一迴路腐蝕行為(鈍化、應力腐蝕開裂)的原位電化學測試、確定性算法開發及水化學模擬調控
(3)電站鍋爐、垃圾焚燒爐、工業鍋爐等能源動力裝備的高溫腐蝕及其防控、預警
(4)油氣田、化工管道及設備腐蝕防控及預測預警
(5)腐蝕點缺陷理論發展及套用
(6)多過程(流動、傳熱、反應、腐蝕)強耦合的裝備服役行為跨尺度仿真及預測
2. 超臨界流體技術基礎理論及關鍵技術
(1)環境領域:超臨界水氧化技術 ——實現高濃度有機廢液、城市/工業污泥、有機危廢的高效徹底無害化處理及能源化利用
(2)能源領域:超臨界水熱燃燒型多元熱流體發生技術 ——用於陸上深層油藏及海底的稠油超級熱采
(3)新能源領域:生物質及化石燃料的超臨界水氣化制氫及碳捕集——實現高碳能源向綠色低碳能源的轉化
(4)納米材料:超臨界水熱合成納米金屬及金屬氧化物粉體
3. 有機廢物處理及資源化利用
4. 新型鍋爐、換熱裝備及高溫高壓反應器的開發與設計
5. 新能源技術、工業節能及智慧能源系統
學術及科研成果
從事於能源環境、熱能工程、能源動力裝備腐蝕防護等領域的相關研究,主持及承擔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陝西省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後基金特別資助項目、美國能源部高校核能項目等國家、省部級項目及企業委託課題20餘項。在Corrosion Science、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Water Research等刊物上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100餘篇,其中SCI檢索論文60餘篇、ESI熱點論文1篇、ESI高被引論文1篇,與國內外專家聯合出版英文專著2部;論文他引千餘次,H10指數33,相關學術研究成果獲得國內外學者廣泛引用及高度評價。
堅持科學研究與技術攻關相結合,在有機廢物處理及資源化利用、裝備腐蝕防護、先進燃燒技術裝備、納米材料合成、油氣資源開發、節能環保等方面擁有專利120餘項,其中國家發明專利90餘項;已授權中國專利80餘項、美國專利4項,完成專利技術轉化20餘項,產生了一定的經濟、社會和環保效益。
相關科研成果支撐下,榮獲陝西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陝西省科技工作者創新創業大賽金獎2項(1項排名第1、1項排名第2),陝西高等學校科學技術自然科學一等獎,“首屆全球百強科創大賽(Global Best Innovation 100)”優勝獎,中國高校科技成果交易會“特別項目獎”等科技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