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祖墓》是清代文學家計六奇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李自成祖墓
- 作者:計六奇
- 創作年代:清代
- 出處:《明季北略》
- 作品體裁:散文
《李自成祖墓》是清代文學家計六奇創作的一篇散文。
《李自成祖墓》是清代文學家計六奇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李自成祖墓先是,陝西參政都任,憤李賊所至掘陵冢,甫蒞延安,即拘李氏宗而詰自成父母骸骼何在。初,噤不吐,則大呼吾將盡掘李氏墓。始有報者。掘視則膚色如生,骨且有肉,乃刀...
李自成(1606年—1645年),原名鴻基,小字黃來兒,又字棗兒,生於陝西延安府米脂縣李繼遷寨(今殿市鎮李繼遷村,劃歸橫山縣)。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大順政權建立者。李自成年幼時為地主牧羊。成人後曾充銀川驛卒。崇禎四年(1631年)於米脂號召饑民起義,率眾投靠農民軍不沾泥,繼投高迎祥,號八隊闖將。王自用病...
李自成衣冠冢序,道光十年李過八世孫撰李自成衣冠冢序。祖皇衣冠冢序 古稱奇傑之士多艱難中者,以才識皆由歷練而出,以堅韌之力荷之事,克濟而其人蜀重望焉。吾祖秉質魁梧,賦性剛毅,天資最高人也。其見事有識,臨事有膽,裁事能決,即古來具大胸襟者也。然叱吒風雲,牽動南北,掀天揭地第一人也,誰...
茅庵佛墓其實以前是一個很大的寺廟,名為矛庵寺。當年闖王李自成從北京城敗退南下以後,隱居山林,到過不少地方,修過不少寺院,矛庵寺就是當年闖王所建。寺院興建完工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一度香火鼎盛,聲名遠播,香客連綿不絕,影響甚遠,只是後來隨著時光推移和歷史的變遷,寺院逐漸敗落,特別是歷經十年浩劫,...
《李自成祭墓》是清代文學家計六奇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 李自成祭墓 十一月,自成會群賊,戎馬萬匹,旌旗數十里,於米脂祭墓。以兵百騎按行,鳳翔守將誘而殲之,自成怒攻鳳翔,陷之,屠其城。作者簡介 計六奇(1622~約1687年),字用賓,號天節子,別號九峰居士。江蘇無錫縣興道鄉(今前洲、玉祁一帶)...
李自成陝北史事研究 《李自成陝北史事研究》是甘肅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發行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對李自成的祖墓、鄉籍、名號、家世、家境、讀書情況,習武戰鬥生涯、起義前經歷、起義後回陝北等歷史進行了探討。
邊大綬,字素一,號長白,直隸(今河北)任丘人。明末政治人物。簡介 崇禎十二年(1639年)中舉人,曾任陝西米脂縣知縣。陝西總督汪喬年下令邊大綬在崇禎十五年(1642年)正月初八,掘毀李自成的祖父李海和父親李守忠的墳墓,“盡數伐掘”,將骨骸“聚火燒化”。不久因為害怕李自成報復,遂辭官。不知所終。順治...
奉天玉大和尚(1606-1675),夾山寺僧人。根據傳說,其即李自成。圓寂於夾山靈泉禪院,葬於夾山寺西坡,在奉天玉大和尚墓原址上現建有闖王陵。簡 介 順治初年,夾山寺來了一位自號法名“奉天玉”的和尚,他聽到小和尚介紹了“丁亂灰燼”是指清順治四年(丁亥歲)“招撫澧屬諸縣”,探知夾山寺藏有抗清義士,遂兵...
馮起龍,字雲潭,陝西米脂縣城東街人,初為藍田教諭,明崇禎十五年(1642),米脂知縣邊大綬帶紳士艾詔和役卒掘李自成祖墓,以“斬斷龍脈”,破壞風水。十六年(1643),李自成揮兵北上攻取三邊,時傳李自成將血洗米脂。起龍與眾人計議,認為自成主要仇恨邊、艾等人,未必遷怒百姓。便密商屆時捉拿邊大綬獻出,...
米脂行宮:李自成衣錦還鄉 多疑暴躁好殺 北京皇宮:如摧枯拉朽而來,如風卷落葉而去 山海關:決定李自成命運的大決戰 九宮山李白成墓:惟一保存下來的農民起義領袖陵墓 治國乏術邀譽有方大明輓歌景山遊魂 亡國之君崇禎帝 乾清宮:戰戰兢兢繼大統 崇禎帝——一個孤獨的人 他在極度疲勞中熬過了而立之年的一個春天 ...
位於夾山寺西側山坡塢形地,坐西向東占地30畝,是明末清初農民起義領袖闖王李自成兵敗後化名奉天玉禪隱夾山寺圓寂後的安葬地,由一組仿古建築和綠化帶組成,莊嚴肅穆、氣勢雄偉。夾山國家森林公園境內西北一字排列海拔180米至420米的高山,南面是一排丘陵低山,構成西高東低馬蹄形盆地,全園林木茂盛,森林覆蓋率達95%...
歷史名人墓 在國家文物保護單位中還有一些歷史名人墓,例如:紀念民族始祖的黃帝陵、成吉思汗陵;屬於文化名人和民族英雄的孔林、司馬遷墓和祠、張衡墓、張仲景墓及祠、司馬光墓、岳飛墓、李時珍墓、徐光啟墓、李自成墓、鄭成功墓;少數民族地區的楊粲墓、奢香墓、阿巴和加麻札;有關中外關係的浡泥國王墓、伊斯蘭教...
陝西總督汪喬年下令邊大綬在崇禎十五年(1642年)正月初八,掘毀李自成的祖父李海和父親李守忠的墳墓,“盡數伐掘”,將骨骸“聚火燒化”。不久因為害怕李自成報復,遂辭官。不知所終。入清後,補河南修武知縣,順治八年,任太原知府,曾為傅山開脫。順治十三年,以病辭歸。原文 余自壬午春伐賊墓木,米人洶洶,...
孫光澤,明末人,流寇李自成犯境,光澤欲以理卻兵,乃正襟岸幘,徒步詣賊所,與之齗齗辯爭,賊目笑其為,以迀遣之,光澤面赤眥裂,須髯盡張,戟指署賊,不絕口。賊怒,殺之。家人葬其屍青華東門外,墓前植盆玩小刺柏一株以志,迄今柏高二丈,枝葉蔥菁蔽日,邑人共指,以為異雲。按王夫之《永曆實錄》,有...
《在園雜誌/歷代史料筆記叢刊》是2005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廷璣、張守謙。內容簡介 廷璣字玉衡,號在園,鑲紅旗漢軍。由蔭生官至江西按察使,後降補分巡淮徐道。是編雜記見聞,亦間有考證。頗好譽己詩,似張表臣《珊瑚鉤詩話》。四卷錄乩仙詩至十五六頁,亦太近夷堅諸志。所記邊大綬伐李自成祖墓事甚...
明朝,從太祖朱元璋,建元洪武(1368),到崇禎十七年(1644)被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推翻,統治時間277年,其間經歷了16位皇帝。其中,除惠帝朱允炆因“靖難之役”,下落不明,沒有營建陵園外,其餘15皇帝,都依帝制建造了陵園。太祖朱元璋死後埋葬在南京鐘山腳下,稱明孝陵;明景帝朱祁鈺,因英宗復辟遇害,初以王...
李時珍墓 第三批 八嶺山古墓群 擂鼓墩古墓群 顯陵 李自成墓 第四批 紀山楚墓群 第五批 明楚王墓 第六批 青山墓群 九連墩墓群 關陵 合併項目 雨台山墓群 天星觀墓群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第一批 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 第二批 八七會議會址 第三批 北伐汀泗橋戰役遺址 紅安七里坪革命舊址 湘鄂西革命...
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昭陵明樓被李自成農民軍燒毀。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三月五日,祾恩殿和兩廡配殿遭雷擊起火,護陵人員拚命撲救,結果只保住了兩廡配殿,祾恩殿被徹底燒毀。至清乾隆年間,兩廡配殿及祾恩門又相繼殘損。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至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清政府為緩和民族矛盾,...
山下有一洞名藏軍洞,相傳為李自成禪隱之地,洞中可以容納上千人,抗日戰爭時期,周圍的民眾為了躲避災難,也在此居住過。又有一洞名儲糧洞,洞深不可測,洞內為大軍儲糧以備戰用,相傳李闖王禪隱後,藏寶於寺廟地宮之中,藏兵於寺廟對面山洞之中,以待東山再起。現僅存九寨殘牆和鐵爐灣造兵器遺址。樵夫山和...
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明憲宗擔心慶王墓遭韃靼蹂踐,命寧夏總兵派軍士500人,常年守護慶王陵。今日之狀況 明世宗嘉靖四十年(1561年)十一月,韃靼吉能部兩萬餘騎兵攻掠寧夏、鐵柱泉(今鹽池縣境內),南下固原,然後循下馬關至羅山,“焚掠慶王陵園,全陝震動”。所幸地下墓葬並未受損。公元1644年,李自成農民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