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端圖

李端端圖

《李端端圖》是明代畫家唐寅創作的一幅紙本設色畫。該畫現藏於南京博物院

該畫是唐寅仕女畫的代表作,描繪了唐代揚州名妓李端端與詩人崔涯之間的逸聞趣事 。畫中女子髮簪高尚挽起,表情凝眸靜思,素妝典雅明麗,風姿亭亭玉立。裙帶在微風之中輕輕飄動,姿容秀芙,栩栩如生。該畫用筆工致,用墨清潤,設色雅麗,為一幅人物、山水俱佳之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端端圖
  • 規格:縱122.8厘米,橫57.2厘米
  • 材質:紙本
  • 現收藏地南京博物院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者:唐寅
  • 作品幅式:立軸
  • 畫作類型:設色畫
  • 作品別名:李端端落籍圖、李端端乞詩圖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賞析,用筆,形象,名家點評,重要展覽,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李端端圖
該畫共作五人,居中為唐代詩人、久居揚州的狂士崔涯,戴文生巾、留八字須,神情俊朗清爽,端居而坐,手持詩文捲紙半垂膝腿下。崔涯對面持白牡丹者即為揚州名妓李端端和其婢女,李端端姿態文雅,面部表情從容大方,傲然站立於崔家客堂,在向崔涯細細陳述什麼。崔涯正凝神諦聽李端端的講述,其面部神情和倚坐姿態,透露出儒雅灑脫的精神氣質,似乎深為其言辭所折服,欽佩之情溢於眉目間。案上一古琴放於錦囊中,筆墨、書卷陳列案幾。左側書案兩邊站立者為主人的兩位婢女,一著紅色套裙,一著白色衫裙,在主人身後皆拱手靜靜傾聽主客的議論。
畫上有唐寅詩跋:“善和坊里李端端,信是能行白牡丹。誰憶揚州金滿市,胭脂價到屬窮酸。唐寅畫並題”。
鈐“唐伯虎印”、“唐居士”印等。

創作背景

該畫乃根據唐人范攄《雲溪友議》所記唐代名士崔涯為名妓李端端作詩、改詩故事所繪而成,作李端端與狂士、詩人崔涯相會情形。李端端與崔涯同為唐代人,一是揚州名妓,一是淮揚名詩人;他倆之間有過交往、摩擦,關係從疏到密,從論辯、譏怨到相識互重,擦出愛的火花。崔涯為人豪俠,長於宮詞,與同代詩人張祜齊名。崔每題一詩於娼肆,即傳誦於街頭巷尾:“譽之,則車馬繼來;毀之,則杯盤失錯”。於是乎“紅樓以為倡樂,無不畏其嘲謔也”。一次,崔嘲笑李端端“黃氏不語不知行,鼻似煙窗耳似鐺。獨把象牙梳插鬢,侖侖山上月初生”。李端端見詩後“憂心如病”,守候道旁,向必經此路的崔涯跪拜,“優望哀之”,崔被感動。真是“不打不相識”,一個風塵奇女,一個詩壇高手,一來一往,相互理解,交誼日深;後崔涯另題“一絕飾之”:“覓得黃騮被繡鞍,善和坊里取端端。揚州近日渾成差,一朵能行白牡丹。”於是“大賈居豪,竟臻其戶”。有的戲之曰:“李家娘子,才出墨池,便登雪嶺。何期一日,黑白不均”。原來李端端膚色稍黑,然美艷過人,人戲呼之為“黑妓”,而今“黑妓”卻勝豐潤濃香的白牡丹,更是名噪遐邇,足見崔詩的社會效應。唐寅即據此創意而創作了《李端端圖》。

藝術賞析

用筆

該畫用筆極為清新洗鍊,用筆瘦硬,多以方折的線條勾畫衣紋線,線條凝練勁暢,疏落有致,濕筆生紙,亦見老辣、勁峭筆墨的韻致。背景山水、樹木的勾勒、皴擦,亦多砍斫之筆,極見小斧劈皴的筆勢。畫中山重嶺復,以小斧劈皴為之,雄偉險峻,而筆墨細秀,布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由於唐寅儒雅、文秀氣質的浸潤,使過於生硬、蒼勁、狂縱、板硬的筆勢有很大的減弱和消除於酣暢淋漓中呈現出秀雅、文秀的氣韻,確實最見唐寅山水畫的精彩之處。

形象

全幅人物形象瀟灑生動,嫻雅俊美,線條灑脫勁挺。李端端雖然從容安然向崔涯陳說自己的理由,但也微微露出某種不安和期待,將青年女性求見生人時忸怩不安的神態非常微妙地體現出來,頗為傳神。李端端隨行侍女,則背向觀眾而立,小心地隨侍在主人身後。背景作一山水大屏風,帶有明顯的南宋山水畫面貌,為唐寅典型的新院體山水畫手筆。

名家點評

上海財經大學副教授楊孝鴻:該畫無論是工筆重彩還是寫意淡彩,均顯示其極高寫實陵巧,形象準確而神韻獨具。
南博藝術研究所副所長萬新華:該畫作內容比較隨意,由此可以得知唐寅生性風流,偏好文人與名妓這類題材。

重要展覽

2014年12月9日—2015年3月8日,蘇州博物館舉辦“六如真如—吳門畫派之唐寅特展”,其中包括《李端端圖》。
2015年4月27日,南京博物院藝術館推出明代吳門書畫特展,展出100多件書畫精品,其中包括《李端端圖》。

作者簡介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吳縣(今江蘇蘇州)人。29歲得中應天府(今南京)第一名“解元”,30歲赴京會試,卻受考場舞弊案牽連被斥為吏,此後以賣畫為生。其繪畫擅長山水、人物、花鳥各科。畫法早年受沈周、文徵明影響,30餘歲時拜周臣為師,主宗南宗“院體”一路,後泛學宋元諸家,自成一體。繪畫上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詩文上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才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