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別名:李鎮國
- 所處時代:朝鮮王朝
- 民族族群:朝鮮人
- 出生日期:1572年9月20日(隆慶六年八月十四日)
- 逝世日期:1609年6月1日(萬曆三十七年四月二十九日)
- 本名:李珒
- 爵位:臨海君
人物生平,早年生涯,倭亂被俘,胡作非為,流放遇害,親屬成員,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早年生涯
隆慶六年(1572年)八月十四日,朝鮮宣祖李昖的長子李珒出生,取乳名“鎮國”。母親是當時受宣祖寵愛的後宮金淑儀,但不久就歸入王妃朴氏(懿仁王后)名下。四歲時弟弟李琿出生,六歲時母親升為恭嬪,但不久去世,他和李琿都是由懿仁王后撫養成人的。其後兩兄弟各封臨海君、光海君,臨海君李珒於萬曆十三年(1585年)與許銘之女結婚。
史載臨海君“荒怠不學,縱奴作弊尤甚”,導致“朝野以為憂”,因此在萬曆二十年(1592年)壬辰倭亂爆發、宣祖逃離漢城之際,其宅邸被民眾燒毀泄憤,史官也將壬辰倭亂期間民眾大量歸順日軍的現象歸咎於臨海君為首的王子“占民土田,無所不至”。
倭亂被俘
就在壬辰倭亂爆發時,立世子的問題也浮出水面,宣祖當時還沒有嫡子,臨海君作惡多端,光海君聰明好學,於是宣祖選擇光海君為世子,並在立世子兩天后命臨海君到鹹鏡道募兵勤王,不久之後,去江原道募兵的順和君李𤣰也被日軍所迫,到鹹鏡道與臨海君會合。
七月,臨海、順和兩王子及隨從到了鹹鏡道東北端的會寧,然而“縱豪悍奴僕,侵擾民間,逼責守令,大失人心”,再加上鹹鏡道民眾本身就“怨國最甚”,大多歡迎日軍,因此當地土官鎮撫鞠景仁趁機譁變,逮捕兩王子及隨從,扭送於日軍將領加藤清正處,時為萬曆二十年(1592年)七月二十四日。不過加藤清正責備鞠景仁虧待兩王子,並對兩王子相當禮遇,“供饋甚厚”,加藤清正後來形容他和兩王子的關係“如父子作親之處”。其後明軍東援,克復三京,日軍南撤至釜山一帶,並與明朝議和。根據初步的和談結果,日本釋放兩王子和他們的隨從,於是臨海君和順和君在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六月被加藤清正釋放,並派九鬼四郎兵衛護送至漢城。被釋放之際,兩王子致書感謝加藤清正厚待與釋放之恩,臨海君單獨留一書致謝。
胡作非為
此後,臨海君不但沒有收斂,反而越來越自暴自棄、胡作非為。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他一度因醉酒見宣祖而被罷職。萬曆三十年(1602年),更是光天化日之下在宮外杖殺了前主簿蘇忠漢。宣祖忍無可忍,在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下備忘記列舉臨海君罪狀,並指示繩之以法:“閨門之內,恩雖掩義;朝廷之上,義不容恩。臨海君珒不循規矩,多行非義,私門打傷人民,臧獲惟意所奪,縱其悍奴隳突閭閻,所在憑陵,害及雞豚,小民其咨,怨聲載路。至如兩界官物,毋得率畜,祖宗法制至嚴且重。成川妓女,累年不還,有司莫敢舉,憲府不能論。放縱若此,國法日壞。令中外奴婢等物被奪人,皆許呈訴,辨其真偽,各還其主;成川妓女稱名人,押還本鄉;奴子之泛濫作弊,令憲府一一摘發治罪,以為諸王子之戒。”一時大快人心,紛紛檢舉,但宣祖始終拒絕將臨海君本人罷職治罪。
流放遇害
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冬,宣祖病重,光海君地位岌岌可危,同時“人心洶懼,皆疑臨海有不測意”。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二月,宣祖暴死,光海君李琿繼位。其時有臨海君謀反的傳聞,加上宮中武庫據稱有武器遺失,被懷疑是臨海君偷竊,臨海君鄰居都搬走了,也引發懷疑。十餘日後,臨海君被彈劾“久畜異志,私藏軍器,陰養死士。自上年十月大行大王違豫之時,非但多聚賊黨,亦多締結名將,召集武士,日夜潛圖不軌之事,國人所共明知。及至賓天之日,未發喪之前,公然出去其第,移時後始為奔入,其情跡綢繆,顯有指揮家兵之狀。今在咫尺之地托以營造,鐵椎、環刀裹以空石多數入之,不測之禍迫在朝夕”,隨後臨海君及其親信被逮捕,他的奴僕也受到審訊,但都否認這些指控,還有人說臨海君仇人眾多,這可能是仇家誣陷的。直到四月二十七日,臨海君的一名親信河大謙在烙刑之下招認臨海君謀反,他最後被處死。高彥伯、楊鶴瑞、梁諿、雲原都正李橈等都被處死,由於多數朝臣主張對臨海君“全恩”,故光海君先將臨海君廢為庶人,流放珍島,旋即改為流放喬桐島。還有一些大臣、宗室多次請求將臨海君按律正法,但光海君拒絕道:“予早失慈母,兄弟兩人相依長成,切擬唐家之宋王(唐朝宋王李成器)、我朝之月山(月山大君),由予不德,致有同氣之變……此不過賦性狂妄,為凶賊輩所誘耳,況先王遺教丁寧,何宜割恩?”“臨海還自賊中,失性已甚,宗戚之所共知也。加以被人誑誘,雖或為悖妄之事,然此豈出於本心哉?”
當時,由於臨海君還在,所以明朝拒絕立刻冊封光海君,而是先派人來朝鮮調查情況。於是臨海君被流放三個月後又被押回漢城,光海君派他和臨海君的表叔金禮直給臨海君傳授回答明使的說辭,即失性、有風疾及以及謀反等,臨海君則哭訴無罪。在面對明使嚴一魁等時,臨海君承認他“曾為倭賊所執,失性悖行,且有風疾,不能運手足”,但否認他本人謀反。加上光海君賄賂了明使,明使便上報臨海君有病不能繼位,使光海君最終得到冊封。事後臨海君又被押回喬桐島,圍籬安置。
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四月二十九日,喬桐別將李廷彪逼臨海君喝下毒藥,臨海君不肯,李廷彪便把臨海君勒死(一說四月三十日被喬桐縣監李稷長期給他食用腐壞食物而死)。光海君對胞兄的死表示震驚悲痛,但並未真正處罰李廷彪。臨海君死後,初葬於水原光教山,仁祖反正後恢復爵位,改葬於楊州赤城洞恭嬪墓附近,因其沒有子嗣,遂將臨海君的異母弟慶昌君李珘次子李儆過繼給他為嗣。朝鮮高宗時賜諡號“貞愍”。
親屬成員
- 父親:朝鮮宣祖李昖
- 母親:恭嬪金氏
- 妻子:陽川許氏(許銘之女)
- 養子:陽寧君李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