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泉(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

李泉(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泉
  • 畢業院校:美國西北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薄膜材料與先進電子顯微學
個人簡介,研究方向,主要學術貢獻,獲獎及榮譽,

個人簡介

李泉,女,副教授,博士生導師。1975年6月生。1992年就讀於北京大學化學系,師從高分子專業周其鳳院士。1997年於美國西北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是薄膜材料與先進電子顯微學。 (導師Laurence D. Marks教授, Scott A. Barnett教授, and Yip-wah Chung教授)1999年以合作實習方式加入香港城市大學李述湯院士研究組,開始納米材料的研究。博士畢業後加入香港中文大學至今,一直從事功能納米材料,特別是光電,能源類納米材料,和先進分析電子顯微學的研究。2008年與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肖旭東教授和林海青教授在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共同建立光伏太陽能實驗室,致力於高效太陽能電池的研發。她在國內外重要學術研討會作邀請報告10餘次。現為JACS., Adv. Mater., Adv. Func. Mater., 和 Appl. Phys. Lett.等科技刊物的論文審稿人, 美國材料學會會員。

研究方向

清潔能源材料:第二代及第三代太陽能電池材料。
生物學套用材料:納米顆粒在癌症治療方面的套用。
功能材料:低維納米結構包括同(異)質結的可控合成,表面修飾,大尺度有序結構的自組裝,和單個納米材料的微觀結構以及局域電子結構的表征和測量。

主要學術貢獻

1)運用物理,化學相結合的方法,合成出形貌和尺寸可控半導體準一維納米結構,特別是在異質結半導體納米材料的合成上,發現一種附著伴隨生長的新型機理從而研發出具有普適性的合成方法,可以用於多種半導體異質結納米結構的製備。
相關的工作成果不僅已經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如套用物理快報(Applied Physics Letters), 美國化學會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以及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等等)上並被多次引用,而且也在納米材料合成國際會議上做出相應的邀請報告。
2)在一維異質結系統中發現並進一步通過設計實驗證實了一種異常的固態相分離現象,這個相分離現象決定了一種在納米尺度上新的自組裝機理,從而導致了準一維長程有序結構的形成。這個發現不僅挑戰了傳統物理意義上相分離的概念,也為納米尺度的材料調控提供了一種新的思維。這項工作發表在了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並被nanotechweb.org新聞專欄採訪,作為封面文章“Nanowire coating self-assembles”予以介紹。
3)利用透射電子顯微術和電子磁圓二色性技術,首次揭示半導體納米線的本徵鐵磁特性,為磁性半導體的發展邁出了重要一步。此項突破性的研究發現為半導體物理學及納米技術的發展開闢嶄新領域,有望可大大提升計算機科技,以研製具備更快運算速度、更大存儲容量且更低耗能的計算機。這項研究已刊載於國際權威雜誌《自然‧納米技術》(Nature Nanotechnology,13 July 2009)。

獲獎及榮譽

李泉教授因在納米結構研究領域的重要貢獻,在2006年度獲中大授予青年學者研究成就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