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簡介
自1985年起在中央財經大學(時名中央財政金融學院)從事教學與科學研究工作,1997年起擔任保險學、精算學碩士生導師,2004年起擔任保險學、精算學博士研究生導師,指導了一大批本科、碩士和博士、博士後、訪問學者;獨立完成和合作完成並出版了數十部著作,主持
財政部、原
保監會、
教育部重點基地重大項目等十餘項,大型保險、金融企業與地方政府委託項目數十項;發表論文數十篇。
學習經歷
1981年9月至1985年7月,
山東大學數學學士;
研究方向
基礎研究
保險基本原理的研究與傳播、精算相關知識的專業梳理與普及。
該方向的工作主要是從上世紀末開始,學習、梳理、探究了保險學與精算學的學科體系,思考相關關鍵性制度的建立路徑,出版了《精算學原理(四卷)》等著述十餘部,發表了一系列論文和普及性文章,完成了有關研究項目,推動了中國精算制度與精算師考試體系的建立。相關研究成果,側重於保險學科體系的完善,國際精算體系的引進,特別是英國精算體系在中國的實踐,以及我國精算學科體系的構建。
關於風險與保險基本理論的創新探討。
該方向的研究,主要是在風險陷阱理論,保險的風險治理職能、價值創造職能與資源配置職能,保險與社會治理,保險的價值循環理論,保險與經濟成長等方面,做了積極的探索,在雜誌報刊的文章中,在APEC保險論壇、中國保險行業峰會等論壇和會議上,提出了一些新的認識和觀點。
精算研究
精算學理論研究,人身保險業生命表、農業氣象災害機率圖譜等保險業和風險管理的基準性工具的研究,以及養老保險中長期精算分析等全國重大精算測算項目。
1. 發表和出版了多部關於死亡率、生命表技術方面的論文、著作,參與了我國生命表多次編制或審定相關的部分工作,提出了一些解決相關問題的方法、思路和具體觀點。
2. 編制《中國農業災害地圖》(與包雙寶等),包括《中國農業乾旱災害地圖》、《中國農業洪澇災害地圖》、《中國農業風雹災害地圖》、《中國農業低溫凍害地圖》、《中國農業颱風災害地圖》等災害損失機率地圖。
3. 受財政部委託,帶領研究團隊全面分析和測算了我國養老保險的相關變數,完成了“2015-2090年企業養老金中長期精算報告”和“2015-2090年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中長期精算報告”等多項重大精算測算成果。
市場研究等
保險市場與保險監管研究。
1. 保險機構償付能力與保險行業償付能力研究,著重研究保險業務的盈虧、保險公司償付能力與保險行業償付能力的界定和聯動關係,以及保險行業內部消化風險、化解危機的機制。
2. 壽險公司內含價值與價值評估研究,研究內容包括內含價值評價方法、壽險公司內含價值的影響因素分析、數據可靠性對內含價值的影響、壽險公司內含價值提升規劃、市場一致性內含價值評估、精算假設變動對內含價值的影響、歐洲內含價值指引分析、內含價值評估與償付能力監管的關係等。
3. 保單貼現及保險二級市場研究,包括保單貼現對市場各方的價值分析、保單貼現對保險公司利潤的影響、保單貼現證券化問題以及一級、二級保險市場間的死亡率風險對沖策略等問題,形成了《壽險保單貼現研究》等部分論著和文章。
4. 保險最優業務結構研究,包括分析影響保險公司內含價值的各種因素,研究公司取得內含價值最大化所受到的約束,根據精算理論和實務數據繪製相關業務曲線,用數學語言刻畫各種約束條件和決策目標,發現內在的規律性,建立數學模型;藉助計算機得到該數學模型的最優或次優業務結構,並根據公司的實際情況,確定公司按照該方案進行最佳化應採取的具體實施途徑。其核心是將運籌學工具與精算學的傳統統計學工具結合起來,是將運籌學和博弈論融進精算學,將其與傳統的統計學工具融合起來為精算學的發展而發力的關鍵性步驟。
5. 提出並嘗試建立中國保險產品評價體系。針對社會公眾認為保險產品不夠透明,保險的傳播和保險產品的普及仍然存在一定的障礙,在銷售環節,部分從業人員誤導消費者的情況時有發生;針對保險產品的透明與標準化,仍然是當時保險發展歷史階段中的主要矛盾之一;推動保險產品標準化的進程,啟動了中國保險產品評價體系的研究,出版了《保險公司信用評級與壽險產品評價體系研究》等著述,發表了“壽險產品評價體系研究”等論文,編制並於2006年6月發布了第一批中國人身保險產品評價指數,獲中國保險學會保險理論創新獎。
6. 設計和發布了保險資金運用指數、中國企業年金指數等保險市場基準性指數。針對保險業的保險資金運用績效評價基準的缺失,以及向社會公眾報告的機制缺失,帶領溫賢烴博士等專業研究人員,以2002年1月1日為基期,1000為基值,設計並測算了中國保險資金運用指數,並於本世紀初發布了該指數。此外,還主持編制發布了中國企業年金指數,等等。
7. 長期跟蹤和研究保險中介產業的發展,編制發布了保險中介發展報告。自上世紀90年代跟蹤和研究保險中介,並配合原中國保監會啟動了保險經紀人、保險公估人等中介市場的發展。提出,在連結為王、平台經濟時代,保險中介對保險市場尤為重要;要充分認識、妥善處理諸多矛盾的關係,特別是價值創造與價值寄生之間、信息溝通與信息壟斷之間、助推產業升級與阻礙升級之間的邊界;並通過《保險中介發展報告》等著述中報告了保險中介市場的發展之道、發展方向、競爭核心、動力、效率、模式、生態以及理想與貪婪的分水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8.關於保險市場體系建設與相關制度研究。該研究工作主要圍繞以下若干問題開展:(1)在隨機理想與博弈現實的衝突中保險業如何發力並獨善其身;(2)建立健全保險與精算相關制度;(3)推進政策性保險與強制性保險制度;(4)以發揮保險的資源配置職能為目標建立保險社會;等等。
信息科技突破帶來經濟社會高維並行化,以及更高維的風險約束和風險治理機制研究。
長期跟蹤信息技術的發展,“九五”期間受人民銀行總行的委託,參與研究我國“十五”期間金融信息化發展規劃,並主持了我國“十五”保險信息化戰略發展規劃研究;本世紀後發表或出版了保險信息化方面的論文、講話和專著數十篇,受前保監會委託主持了我國“十二五”保險信息化發展與信息安全戰略研究”,提出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技術(互聯技術)顯著加大了經濟社會的風險變異程度並改變了演進規律,特別是對保險業的系統性影響;其中最重要的是經濟社會的高維化、並行化與保險異化;社會呼喚更高維與穿越維度的風險約束和風險治理機制。
主講課程
為本科生開設了保險學、人身保險學、保險精算學、社會保障學、壽險精算原理、風險統計模型、利息理論、精算數學等課程;為研究生開設了風險統計、金融數學、精算數學、壽險精算、生命表技術、風險管理、風險評估與風險控制、人壽與健康保險研究、經濟學前沿問題研究、保險學前沿問題研究、保險的價值管理、風險與保險方法導論等課程;曾講授微積分、線性代數、機率論與數理統計、線性規劃、運籌學等數學類課程。
部分研究成果
成果介紹
主要研究成果分別出版於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商務出版社等,或發表於“經濟學動態”、“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中國人口科學”、“保險研究”、“金融論壇”等雜誌,以及多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等項目成果報告和一些內部報告。
部分著述
《利息理論》,《風險統計模型》,《一元生命保險與年金》,《複合生命保險函式》,《複利數學》,《風險統計基礎》,《精算數學》,《中國農業乾旱災害地圖》,《中國農業洪澇災害地圖》,《中國農業風雹災害地圖》,《中國農業低溫凍害地圖》,《中國農業颱風災害地圖》,《日本強制性保險制度研究》,《壽險保單貼現研究》,《保險公司信用評級與壽險產品評價體系研究》,《養老基金建立與轉移支付》,《養老金計畫投資和資產評估》,《壽險公司經營風險研究》,《壽險業務之精算分析》,《中國保險業IT服務發展研究報告》,《中國保險智庫叢書》(《農業自然風險評估及其分散機制研究》、《中國洪水風險中財產損失補償機制研究》、《中國工傷保險市場化運作模式研究》、《健康保險逆向選擇風險控制方法研究》、《基於生命周期的養老基金投資策略研究》、《大型賽事的風險管理與保險》等),《生命表基礎》,《壽險精算原理》,《社會保障學》,《風險管理》,《人身保險》,等等。
部分課題項目
“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長期精算分析”(財政部項目),“數據時代商業保險服務健康保障體系的機制與智慧型路徑研究”(教育部基地重大項目),“中國保險行業償付能力問題研究”(教育部基地重大項目),“保險機構償付能力評價體系研究”(教育部社科規劃項目),“農業風險分布及其防範機制研究”(教育部基地重大項目),“關於建立中國精算師制度及其發展途徑的研究報告”(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完善我國多層次社保體系的關鍵問題和政策措施”(國家發改委項目),““十五”金融(保險)信息化戰略研究(中國人民銀行總行)”,“補充養老保險國別研究”(前中國保監會項目),“補充養老保險監管框架研究”(前中國保監會項目),“保險信息化戰略研究”(前中國保監會項目),“保險公司治理結構研究”(前中國保監會項目),““十二五”保險信息化發展與信息安全戰略研究”(前中國保監會項目),“(農業)指數保險契約標的指數產品研究”(新華社科研專項項目),“建立國家計畫生育保險制度研究”(前國家計畫生育委員會研究項目),“洪水巨災風險研究”(中國保險學會項目),“國際保險監督官協會保險監管體系研究”(歐盟-中國金融合作項目),“青島市社會保險精算項目研究”(青島市社會保障局), “中國保險產品評價指數研究”,“社會轉型中保險服務社區治理的理論和實踐探索”,“大數據時代的保險創新與監管”,“商業健康保險服務醫療保險改革研究”,“商業保險服務三農保障機制研究”,“保險理算機制研究”,“保險在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建設中的作用研究”,“廣東自貿區保險產業聚集區規劃”,“農業相互保險體制機制研究”,“網際網路保險行銷未來發展研究”,“保險企業‘走出去’與‘一帶一路’戰略”,“改革開放三十五年保險業發展回顧”,“‘ 十三五’期間保險業服務社會治理創新研究”,《保險深化與經濟社會發展藍皮書》,“京津冀一體化背景下的商業保險服務社會治理”,“相互保險的發展路徑及其監管”,“對資本市場發展若干問題的思考和建議”,“中國保險市場模式研究”,“保險保障基金性質研究”,“互助保險在農險中地位與作用”,“頂層設計政策補貼與再保險”,“保險資金創新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研究”,“準確認識我國資本市場階段性特徵,進一步發揮保險業在市場配置資源中的重要作用”(前中國保監會項目),“中國農業保險指數模型研究”,“四川康定地區爐霍縣俄色茶收購價格保險研究”,“四川康定地區爐霍縣俄色茶收購價格保險研究”,“吉林延邊家庭農場玉米區域產量指數保險研究”,“陝西楊陵玉米區域產量指數保險研究”,“遼寧省朝陽市朝陽縣玉米天氣指數保險研究”,“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獼猴桃產量保險研究”(中航安盟財產保險有限公司),“食品安全責任強制保險制度研究”(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組建中國鐵路保險公司可行性研究”(中國鐵路總公司),“中國工商銀行企業年金業務年金基金積累測算”(中國工商銀行),“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業務發展規劃研究”(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等等。
社會任職
中國保險學會副會長;中國精算師協會理事、正會員,英國精算師協會榮譽精算師;全國保險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秘書長;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網際網路保險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車險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保險保障基金保險行業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保險學會社會保障教學與研究指導委員會成員;多所大學兼職教授,多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學術委員會委員,多個省、市政府社會保障首席專家。
社會活動
中國網財經9月28日訊,2018中國銀行保險業國際高峰論壇正在熱烈召開。會上,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李曉林表示,經濟社會在高速增長中進入複雜的階段,風險管理成為現階段發展的關鍵環節。我們的經濟社會在高速發展中進入新的階段,風險管理是這個階段的重中之重。
2006年6月26日,《國務院關於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業內稱之為保險業“國十條”)出台。本報特邀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精算研究院院長李曉林針對其中部分內容進行了解讀。
政策一:用立法等強制方式發展安全生產責任、公眾責任等保險業務。在煤炭開採等行業推行強制責任保險試點,取得經驗後逐步在高危行業、公眾聚集場所、境內外旅遊等方面推廣。
解讀:通過立法強制的手段來促進公眾責任險等險種的推廣,商業機構介入風險管理,有利於降低事故率。
政策二:《意見》指出,要大力推動健康保險發展,支持相關保險機構投資醫療機構。
解讀:保險公司嘗試投資醫療機構,有利於降低投保人的醫療開支,給百姓帶來實惠。
政策三:大力發展商業養老保險和健康保險等人身保險業務。
解讀:在未來,保險產品將更加豐富,消費者可以有更多的選擇,尤其在養老和健康方面。
獲獎記錄
榮獲2016年當代中國經濟學家市場價值排行榜百位經濟學家,曾五次獲得四年一度的北京市普通高校優秀教學成果一等或二等獎;獲北京市愛國立功標兵稱號和中國保險學會保險理論創新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