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晟碑

李晟碑

李晟碑》,全稱《太尉中書令西平郡王贈太師李公神道碑銘並序》,唐代名相裴度撰文,柳公權書並篆額。鐫立於唐文宗大和三年(839年)。碑連額高一丈四尺二寸,寬五尺八寸二分,三十四行,行六十一字。碑現存高陵區第一中學校園內。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太尉中書令西平郡王贈太師李公神道碑銘並序
  • 簡稱李晟
  • 年代:唐文宗大和三年(839年)
  • 撰文:裴度
  • 書丹:柳公權
  • 書體:楷書
簡介,關於李晟,關於柳公權,

簡介

李晟碑》原位於西安城東北高陵縣榆楚鄉馬北村東渭橋北李晟墓西北200米處。李晟為唐德宗時期大將,朱泚作亂,李晟率兵平叛,在東渭橋畔與朱泚激戰獲勝,收復了京城。碑由裴度撰文,柳公權書丹,俗稱三絕碑。自唐迄今,渭水北移4公里,為防止碑沒入渭水,遷碑至高陵縣文化館。為了加強保護,現移至高陵縣第一中學校園內。
此碑明代已多漫漶,近拓石花滿布。清孫承澤《庚子消夏記》云:“字雖剝落,然一看挺拔不群之概,尚可捫而得之也。”與《金剛經》相比,加強了斬釘截鐵、稜角分明、點畫爽利森挺、挺拔不群之概。但是有些地方結字顯得拘謹,侷促。

關於李晟

李晟(727年-793年),字良器,洮州臨潭(今屬甘肅)人,朝宰相、軍事家。
李晟李晟
李晟原為邊鎮裨將,以戰功累遷至右金吾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涇原四鎮北庭都知兵馬使,封合川郡王。後來,李晟入朝任右神策軍都將。
建中二年(781年),李晟以神策先鋒都知兵馬使討伐反叛的河朔三鎮。建中四年(783年),涇原兵變,李晟前往奉天勤王,加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京畿、渭北、鄜坊、商華兵馬副元帥。
興元元年(784年),李晟收復長安,平定朱泚之亂,兼任鳳翔、隴右、涇原三鎮節度使、行營副元帥,改封西平郡王。貞元三年(787年),李晟被罷去兵權,改封太尉
貞元九年(793年),李晟去世,追贈太師,諡號忠武

關於柳公權

柳公權(公元778年-公元865年),字誠懸,代書法家,楷書四大家之一。京兆華原(今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官至太子少師,世稱“柳少師”。柳公權書法以楷書著稱,與顏真卿齊名,人稱顏柳。他的書法初學王羲之,後來遍觀唐代名家書法,認為顏真卿,歐陽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顏,歐之長,在人勁媚和顏書雍容雄渾之間,形成了自己的柳體,以骨力勁健見長,後世有 “顏筋柳骨”的美譽。
柳公權柳公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