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白

李時白

李時白(이시백,1581年—1660年),朝鮮王朝中期大臣。字敦詩,號釣岩,本貫延安,延平府院君李貴之子。

李時白最初只是無功名的儒生,後隨父親李貴參與仁祖反正發跡,歷任協守使、兵曹參判、兵曹判書等要職,孝宗繼位後,李時白入閣拜相,任領議政,封延陽府院君,並在1652年作為謝恩使出使清朝。去世後諡號忠翼。

基本介紹

  • 全名:李時白
  • :敦詩
  • :釣岩
  • 諡號:忠翼
  • 封號:延陽府院君
  • 所處時代:朝鮮王朝
  • 出生日期:1581年
  • 逝世日期:1660年
  • 最高官職:領議政
人物生平,軼事典故,人際關係,歷史評價,

人物生平

李時白師從成渾金長生李恆福,年過四十仍是沒有功名的一介儒生,與崔鳴吉張維趙翼交好,稱為“四友”。
1623年,與其弟李時昉隨父李貴參加仁祖反正,被策為二等靖社功臣,封延陽君。
1624年,李适之亂爆發,他作為協守使奔赴伊川,募集鄉兵,把守要道,但李适選擇其他道路,攻破漢城,他又與鄭忠信一起在鞍峴大破李适,平息叛亂,因功授水原防禦使,訓練三千兵馬,有事時以十丈旗及放炮為信號。
丁卯胡亂時,他率兵迅速趕到銅雀津,協助仁祖渡海。
1629年,因怠慢於向國庫繳納“三手米”而受彈劾免職,不久起用為楊州牧使、江華留守等職。
1633年,任兵曹參判,後為父守喪。
1636年,出為慶州府尹,但當時清鮮交惡,戰雲密布,仁祖將他召還為兵曹參判,兼任南漢山城守御使。丙子胡亂時負責防守南漢山城之西城,翌年升工曹判書。
1638年,調任兵曹判書。當時清朝要求朝鮮公卿送子入盛京為質,李時白先送出嫡子李悅,後又換成庶子李愉,1640年被清人發覺,問責朝鮮,李時白就被流放忠清道礪山。翌年釋放,任總戎使。
1644年,一度捲入沈器遠謀反案,但因仁祖信任而無事。
1645年,昭顯世子暴卒,仁祖欲立鳳林大君(後來的朝鮮孝宗)為世子,他和李敬輿則主張立元孫為世孫。
1646年,再任兵曹判書。
1649年,仁祖彌留,召李時白等幾人飲酒,並託付後事,對孝宗說:“這個人(李時白)我視如股肱,你在將來待他要像對待我一樣。”孝宗即位後,李時白任吏曹判書、議政府左參贊,1650年九月拜相,任右議政,翌年正月升左議政。1652年作為謝恩使赴清,回國時伸救因言獲罪的趙錫胤,未能成功,隨即辭官。
1653年十月,晉封延陽府院君。
1654年六月再任左議政,九月拜領議政。1656年閏五月卸任。
1660年五月卒,諡號忠翼。

軼事典故

據說仁祖對李時白一開始並不是特別重視,“以凡常功臣待之”。直到1646年李時白為父掃墓回京途中聽說忠清道有盜賊作亂,馬上回京入宮,請求督戰,然後從宮廷直奔官衙,不回家,當天啟程,行軍途中盜賊就被平息。仁祖聽說後,才公開褒獎他的忠誠,從此完全倚重他。

人際關係

  • 父親:李貴
  • 母親:張氏(本貫仁同,張旻之女)
  • 弟弟:李時昉(1594年—1660年,封延城君,去世早於李時白百餘日)
  • 妻子:尹氏(1581年—1627年,本貫南原,尹軫之女)、黃氏(1608年—1687年,本貫昌原,黃有詹之女)
  • 兒子:李忻、李憪、李悅(均尹氏所生)、李愉(庶子)
  • 女兒:李氏(嫁金鍊)、李氏(嫁趙來陽)

歷史評價

朝鮮王朝實錄》:①時白無他才能,且乏相業,而其清白忠慎一節,非一時在相位諸人之所及也。病中諄諄,皆是國憂……然時白不學無術,推許宋時烈宋浚吉等,至以伊、傅、周、召稱之於疏札中,水原山陵之議,力主不可用之論,其意蓋在附會時烈,人以此疵之。②雖質樸少文,然嘗讀《國小》累千遍,居家常以是自律,立朝三十八年,清慎恭儉如一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