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勉

李時勉

李時勉(1374年—1450年),名懋,以字行,號古廉,江西吉安安福人,明代官員、學者。歷仕建文永樂、洪熙、宣德正統、景泰六朝。

永樂二年(1404年),李時勉中進士,參與修成《太祖實錄》。升為翰林侍讀。永樂十九年(1421年),上書反對遷都北京。明宣宗時,因言事下獄,至宣德(1426年—1435年)初年復官,官至國子監祭酒景泰元年(1450年)逝世,諡號“文毅”。成化五年(1469年),改謚“忠文”,再贈禮部侍郎。

概述內圖片來源:《三才圖會

基本介紹

  • 本名:李懋
  • 別稱:李忠文
  • 字號:字時勉
    號古廉
  • 所處時代:明朝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安福
  • 出生時間:1374年
  • 去世時間:1450年
  • 主要作品:《明太祖實錄》
  • 諡號:忠文
人物生平,初入仕途,兩度入獄,恢復官職,得罪王振,退休回家,晚年生活,軼事典故,歷史評價,家族成員,史籍記載,

人物生平

初入仕途

李時勉在童年時期,曾在寒冬季節用棉被將腳裹起來塞進桶中,堅持讀書。李時勉5歲發蒙,7歲就能背誦《四書》、《五經》,12歲能詩會賦。永樂二年(1404年)中進士,被選為庶吉士,入文淵閣學習,參與編修《太祖實錄》。李時勉後被授予刑部主事,又參與重修《實錄》。書成後,改任翰林侍讀。

兩度入獄

明成祖永樂十九年(1421年),三殿失火,明成祖朱棣下詔徵求直言。李時勉上書評論時事計十五項。成祖當時已決定遷都北京,正在招來遠方的人民。而李時勉卻說營建北京不合適,並說外國來進貢的人不宜讓他們群居在明成祖朱棣身邊。這些話都忤逆了明成祖朱棣的意志。明成祖朱棣接著往下看李時勉的其他建議,大都切中時病,明成祖朱棣氣得幾次將李時勉的奏章扔到地下,但又都忍不住地撿起來再看,結果許多建議都得以施行。不久李時勉被誣陷入獄。一年多後獲釋,得到楊榮的推薦,官復原職。
洪熙元年(1425),李時勉又上疏議論政事。仁宗非常憤怒,將李時勉召到便殿,但李時勉在答辯中毫不退讓。明仁宗朱高熾氣得命武士用金瓜擊打李時勉,李時勉三根肋骨被打斷,抬出去時都快死了。第二天,改任為交趾道御史,命李時勉每天審查一件獄案,提交一份議政報告。李時勉上奏了幾次,於是被投進錦衣衛監獄。李時勉曾有恩於某位錦衣衛千戶,這位千戶正好來視察監獄,便偷偷地請來醫生,用海外進口的血竭藥給李時勉療傷,李時勉才得以不死。仁宗病情加重,對夏原吉說:“李時勉在朝廷上侮辱我。”說完,他勃然大怒,夏原吉忙安慰勸解。這天晚上,明仁宗朱高熾逝世。

恢復官職

宣宗即位已過了一年,有人談到李時勉得罪先帝的情形。明宣宗朱瞻基大怒,命令使者說:“去把李時勉捆來,朕要親自審問他,非把他殺了不可。”過了一會兒,又命令王指揮馬上把李時勉綁到西市斬首,不用帶來相見了。王指揮走出端西旁門,而前面的使者已綁著李時勉從端東旁門進來了,兩人沒有碰上。明宣宗朱瞻基遙見李時勉,罵道:“你這小臣膽敢觸犯先帝!你在奏疏中說了什麼?快說!”李時勉叩頭說道:“臣說在居喪守孝期間不宜親近嬪妃,不宜讓皇太子遠離於左右。”明宣宗朱瞻基聽說後,臉色稍有和緩。李時勉又從容談到第六件事時停住了。明宣宗朱瞻基命李時勉全部說出來。李時勉答道:“臣惶懼不能全部記住。”明宣宗朱瞻基怒意更消除了,說:“這是難為你了,草稿在哪裡?”時勉答道:“已經燒了。”明宣宗朱瞻基為之嘆息,稱讚李時勉忠誠,馬上赦免了李時勉,恢復侍讀的官銜。等王指揮從監獄回來,李時勉已經冠帶整齊地站立在階前了。
宣德五年(1430年),《成祖實錄》修成,升為侍讀學士。明宣宗朱瞻基幸臨史館,把金錢撒到地上賜給學士們。眾人都俯身拾取,唯獨時勉站著不動。明宣宗朱瞻基於是把剩下的錢都賜給了李時勉。正統三年(1438年),因《宣宗實錄》修成,升為學士,主管院事兼經筵官。正統六年(1441年)取代貝泰任祭酒。正統八年(1443年)請求退休,皇上不批准。

得罪王振

李時勉請改建國子學。明英宗命王振去視察,李時勉接待王振的禮儀不夠隆重。王振懷恨在心,便蒐集李時勉的短處,竟一無所得。李時勉曾經折斷彝倫堂前一棵樹的枝條,王振於是說時勉擅自砍伐官木回家。王振拿著聖旨,將李時勉和司業趙琬、掌饌金鑒一起枷在國子監門前。當時官校到來時,李時勉正坐在東堂批閱學生們的試卷,李時勉從容不迫地宣布學生們的成績,讓僚屬們定出甲乙等級,放榜公布,這才出來受刑。當時正當盛暑,枷鎖三天不解。國子監學生李貴等一千多人到宮門前請求寬恕時勉。有個叫石大用的,上奏情願自己代替受刑。學生們圍聚在朝廷門口,呼聲響徹殿庭。王振聽說學生們不平,恐怕激出變故。到通政司將石大用的奏章呈上去後,王振內心有愧。助教李繼請求會昌侯孫忠調解。孫忠是皇太后的父親。孫忠生日那天,太后派人到孫忠家賜給禮物。孫忠便附帶奏報太后,太后又為他向明英宗說明了情況。明英宗開始並不知道這件事,這時馬上將李時勉釋放了。李繼為人放蕩不羈,李時勉曾經懇切地規勸過李繼。但李繼不能完全接受,不過李繼內心很感激李時勉,所以這時出來幫助了李時勉。
李時勉半身像李時勉半身像

退休回家

正統九年(1444年),明英宗朱祁鎮視察國子學。李時勉為皇上講解《尚書》,講得透徹清楚。皇上很高興,給了李時勉許多賞賜。李時勉一連上書請求退休,都不批准。正統十二年(1447年)春才獲得批准。朝臣和國子監學生近三千人到都門外為李時勉餞行,有的還一直把李時勉送到船上,等船走後才離開。

晚年生活

英宗北狩(被俘)期間,李時勉日夜都非常悲痛。李時勉派孫子李驥到朝廷上書,請求選將練兵,親近君子,疏遠小人,褒揚忠誠而有氣節之士,迎回英宗,復仇雪恥。景泰元年(1450年)代宗發聖旨給予褒獎,而李時勉卻已經去世了,終年七十七歲。諡號文毅。成化五年(1469),聽從李時勉孫子李驥的請求,改謚忠文,贈禮部侍郎。

軼事典故

太平盛事事件
太祖任宋訥為祭酒,宋訥最有名氣。後來寧化人張顯宗申明學規,人們把張顯宗比作宋訥。而胡儼在成祖之世,更被人稱頌為人師。但論正直而有節操,德高望重而為士大夫們所依歸的,都不如李時勉。英國公張輔與各侯、伯上奏,願意一起到國子監聽時勉講學。皇上命他們三月三日前往。李時勉升坐師席,學生們都依次站在下面,李時勉講解了《五經》各一章。講課結束後設酒席,各侯、伯推讓說“:這是我們受教的地方,應當與其他學生坐在一起。”只有張輔與李時勉執平禮。學生們唱起《鹿鳴》這首詩,賓主和諧融洽,直到天黑才各自散去。人們把這件事稱作太平盛事。

歷史評價

《明史·列傳第五十一》:“性剛鯁,慨然以天下為己任。”

家族成員

孫子:李驥

史籍記載

《明史·列傳第五十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