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唐朝官吏)

李承(722—783),趙郡高邑人,吏部侍郎至遠之孫,國子司業畲之第二子也。承幼孤,曄鞠養之。既長,事兄以孝聞。舉明經高第,累至大理評事,充河南採訪使郭納判官。尹子奇圍汴州,陷賊,拘承送洛陽。承在賊庭,密疏奸謀,多獲聞達。兩京克復,例貶撫州臨川尉。數月除德清令,旬日拜監察御史。淮南節度使崔圓請留充判官,累遷檢校刑部員外郎、兼侍御史。圓卒,歷撫州江州二刺史,課績連最。遷檢校考功郎中兼江州刺史,征拜吏部郎中。尋為淮南西道黜陟使,奏於楚州置常豐堰以御海潮,屯田瘠鹵,歲收十倍,至今受其利。

基本介紹

  • 本名:李承
  • 所處時代:唐朝
  • 出生時間:722
  • 去世時間:783
梁崇義縱恣倨慢,朝廷將加討伐。李希烈揣知之,上表數崇義過惡,請率先誅討。上悅之,每對朝臣多稱希烈忠誠。承自黜陟回,因奏之曰:“希烈將兵討伐,必有微勛,但恐立功之後,縱恣跋扈,不稟朝憲,必勞王師問罪。”上初未之信。無幾,希烈既平崇義,果有不順之跡,上思承言,故驟加擢用。建中二年七月,拜同州刺史、河中尹、晉絳都防禦觀察使。九月,轉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觀察鹽鐵等使。希烈既破崇義,擁兵襄州,遂有其地。朝廷慮不受命,欲以禁兵送承,承請單騎逕行。既至,希烈處承於外館,迫脅萬態,承恬然自安,誓死王事。希烈不能屈,遂剽虜闔境所有而去,襄、漢為之空。承治之一年,頗得完復。
初,希烈雖歸蔡州,留將校等於襄州守當時所掠得財帛什物等,後使襄、漢,往來不絕。承亦使腹心臧叔雅往來許、蔡,厚結希烈腹心周曾、王玢、姚憺等。及曾等謀殺希烈,以眾歸朝,多承首建謀也。累賜密詔褒美之。承尋改檢校工部尚書,兼潭州刺史、湖南都團練觀察使。建中四年七月,卒於位,年六十二,贈吏部尚書。承少有雅望,至其從官,頗以貞廉才術見稱於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