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個人作品,家族成員,歷史評價,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李承休九歲開始讀書,後來師從圓靜國師鏡智(高麗熙宗之子),並由名儒申諝傳授《左傳》與《周易》。十四歲那年父親去世,他被從祖母元氏在撫養,在江都(江華島)過了一段放蕩的生活,後知遇於宰相崔滋,於高麗高宗壬子年(1252年)在崔滋主持的科舉考試中及第,其後為探望母親而赴東界三陟(真珠府)。翌年蒙古元帥也窟大王入侵高麗,第五次高麗蒙古戰爭爆發,李承休曾參與守護蓼田山城。由於連年戰亂,他無法返回江都,加上遭到強盜搶劫,只好留在三陟,躬耕於頭陀山龜洞龍溪,奉養母親十年之久。到高麗元宗中統四年(1263年)正月遭遇瘟疫,李承休母子及家中的很多奴婢都染上疾病,李承休親侍湯藥,二月有所好轉。同年冬,兵部侍郎李深以安集使出鎮東界,與李承休會晤,勸他去江都做官,並贈送馬匹。李承休於次年正月到江都後,他的貳座主皇甫琦讓他做同文院修制,李承休嫌棄這是閒職,便給李藏用、柳璥、崔允愷、韓就、俞千遇等宰相上乾謁詩。其後李藏用等宰相向元宗推薦李承休,李承休便出任慶興都護府(今韓國江原道江陵市)判官兼書記,後還朝任都兵馬錄事。
至元七年(1270年)五月,自蒙古歸來的元宗宣布還都開京,引發三別抄之亂。李承休當時在江華島,一度被三別抄裹挾,不久後趁亂逃脫,謁見元宗,獻上平定三別抄之策,但未被採納。當時蒙元的征索、修復開京的費用及征日本所需軍費等諸多征斂被轉嫁到百姓頭上,整個高麗民不聊生,李承休上書極言其弊,後因事被罷官。李承休正要返鄉隱居時,順安公王悰被派到元朝,祝賀元廷冊封皇后與皇太子,宰樞兩府推薦李承休為使團的書狀官,李承休辭以年老,元宗說:“庚午年(1270年)就把你名字寫在硯匣上了,現在還在桌案上,你得努力啊!”仍然贈送他白金三斤派去元朝。李承休在元朝期間親撰表文,獲得侯友賢等元朝官員的交口稱讚,同行的高麗宰相宋松禮也對李承休說:“文章感中華國者,子之謂矣!”這是至元十年(1273年)的事。一年後元宗薨,世子王諶還在元朝做人質,李承休作為書狀官再次出使元朝告哀,並給世子傳達了遺命。當時世子作為元朝駙馬,已是辮髮胡服,李承休擔心世子回國後在元朝壓力下命高麗剃髮易服,便請世子向元世祖忽必烈上言本國衣冠典禮始末,於是元世祖同意世子不改高麗祖宗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