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83年考入
山東大學中文系;1987年獲學士學位。
1990年獲文藝學碩士學位。
1993年獲得文學博士學位。
1999年為北京語言文化大學教授,曾任國家漢語水平考試中心第二命題室主任。先後赴馬來西亞、菲律賓、俄羅斯、韓國、義大利、德國、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美國、加拿大、香港進行學術文化交流活動。
主講課程
1、為外國留學生開設《現代漢學口語》、《現代漢學漢字》等課程。
2、為中國本科生開設《比較文學原理》、《大學語文》等課程。
3、為中外碩士研究生開設《西方文論》、《跨文化研究》、《國外生態美學研究》、《文化翻譯與理論研究》等課程。
4、為博士生開設《比較詩學與美學》、《世界學術名著精講》等課程。
研究方向
目前主要學術興趣為
伯明罕學派文化研究、文化產業與文化傳播、生態文明與生態美學。曾獲
霍英東教育基金青年教師獎(研究類)。
主要貢獻
主要著作
《漢語水平等級標準與語法等級大綱》(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儒釋道文化叢書:中國歷代名道》(合著),
吉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0世紀中國浪漫主義美學》(專著),現代出版社1999年1月版。 全部。22萬6千字。
《走出混沌:
王國維的讀書與治學之路》(專著),中原農民出版社1999年2月版。全部14萬8千字。
《儒家文化大觀》(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跨文化視野:轉型期的文化與美學批判》(專著),中國文聯出版社2003年版。
《西方後現代雕塑經典》(合著,第一作者),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版。
《歐盟各國文化產業政策諮詢報告》(合著,第一作者),大象出版社2008年6月版。
《中西文學比較》(中英文版,合著,第一作者),
五洲傳播出版社,2008年9月版。
主要論文
1《
茅盾美學思想芻議》 載《紹興師專學報》1987年第4期,轉載於《人大復 印資料<美學>》1988年第2期。
2《直觀的感悟與理性的掃描》 載《文學評論家》1988年第6期。
3《建構主義美學觀:皮亞傑啟示錄》 載《青年思想家》1992年第3期。轉載於《人大複印資料<美學>》1992年第9期。
4《美學與辯證邏輯》 載《西北師大學報》1989年第2期。
5《美學中的經驗與理論》 載《文藝研究》1992年第1期。
6《在歷史的轉折處:毛澤東<講話>的美學意義》 載《
山東大學學報》1992年第2期。
7《尋找美學研究的理論基點》 載《文科教學》1993年第1期。
8《文壇泰斗
郭沫若》 載《20世紀中國十大學問家》,青島出版社1992年12月版。
9《
孟子的“性善論”與基督教的“原罪說”》 載《東方叢刊》1992年第2輯。
10《20世紀中國浪漫主義》 載《東方叢刊》1993年第2、3合輯。
11《關於
廢都》 載《廢都廢誰》,學苑出版社1993年10月出版。
12《中國現代美學的四種形態》 載《東方叢刊》1994年第1輯。
13《台灣舞蹈在京城》 載《文藝生活報》1994年5月13日。
14《“文革”題材熱透視》 載《中華工商時報》1995年4月29號。
15《中外文學名著的再包裝》 載《中華工商時報》1995年7月1號。
16《作文作為高等漢語水平考試的理論依據及命題原則》 載《漢語水平考試研究論文選》,現代出版社1995年8月出版。北京。
17《
王國維對德國浪漫派美學的引進》 載《東方叢刊》1995年第3輯。
18《當代浪漫主義的終結》載《中國文化研究》1996年第4期。北京。
20《漢語水平考試的測試目標》載《漢語水平考試研究》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21《對亞里斯多德“淨化”理論的美學闡釋》載《外國美學》第14輯,商務印書館,1997年12月。
22《審美意識的現代轉型》,《文史哲》1998年第一期。濟南。人大書報資料中心《美學》1998年第3期全文轉載。在第二屆華中地區科學技術推廣大會上被評為二等獎。收入《現代科學技術文庫》。
23《從傳統到現代》,《中國文化研究》1998年春之卷。北京。被作為優秀論文選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寶典》一書。
24《國學研究中價值與知識二元論》,《中國文化研究》1998年夏之卷。北京。作為優秀論文選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寶典》一書。
25《
梁實秋與中國近代浪漫主義的終結》,《東方叢刊》1998年第二輯。桂林。人大書報資料中心《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8年第12期全文轉載。
26《
王國維與中國古典美學的現代轉型》,《中華文化集刊》第一集。1998年
27《黑格爾的藝術類型學》載《外國美學》第15輯,1998年10月,商務印書館。
28《全球一體化與文化多元化》,《中國文化研究》1999年第一期。
29《東方文化研究的誤區與盲點》,《文藝報》1999年4月27號。
30《
蔡元培的自由之界》,《中國教育報》1999年5月2號。
31《HSK(高等)口試評分的誤差控制》,《世界漢語教學》1999年第三期。
32《20世紀中國浪漫主義的歷史發嬗變》,《天津社會科學》1999年第三期。人大書報資料中心《文藝理論》1999年第9期全文轉載。
34《二十世紀中國美學史研究中的幾個問題》,《文藝研究》1999年第四期。
35《世紀回眸
蔡元培》,《中國教育報》1999年8月8號。
36《全球化語境下的比較詩學》,《中國文化報》1999年12月11日。
37《美學史方法論》,〈中華文化論叢〉第二集,商務印書館1999年12月版。
38《走向跨文化研究的美學》,《文藝研究》2000年第三期。人大複印資料《美學》2000年第7期全文轉載。
39《拒絕平庸》,《中國教育報》2000年6月7日。
40《文化多元化:全球化下的新思維》,中共中央黨校《學習時報》2001年5月7日。
41《追憶“盛世風韻”》,《中華讀書報》2001年5月17日。
42《看上去很美》,《中國文化報》2001年7月14日。
43《全球背景下的文化身份問題》,載《經濟全球化與中華文化走向》,香港東方紅書社2001年版。
44《在思與史的途中》,《中國文化研究》2001年第3期。
45《超越審美研究與文化研究》,《學習時報》2001年7月31日。
46《西方浪漫主義闡釋的有效性》,《文史哲》2001年第6期。
47《悟後悟與悟後解》,《中國教育報》2002年1月24日。
48《對後現代主義的超越》,《中華讀書報》2002年7月30日。
49《關於文化自覺與跨文化理解問題》,《中國教育報》2003年1月16日。《神州學人》2003年第3期轉載。
50《2002年中華文化世紀論壇紀要》,《中國文化研究》2003年第1期。
51《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身份的認同與建構》,《東方叢刊》2003年第2輯。
52《文化自覺與跨文化對話》,載《中華文化世紀論壇論文集》,香港東方紅書社2003年版。
53《漢語語境下審美現代性的發生》,《求是學刊》,2003年第6期。
54《對世紀末中國文學的人文關懷》,《文藝報》,2003年12月2日。
55《比較美學研究的新發展》,《中國美學年鑑2002》,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6《〈紅樓夢評論〉的現代學術範式》,《中國文化研究》2004年第2期。
57《傳統與當代息息相關》,《中國教育報》2004年9月16日。
58《
蔡元培:跨文化互釋與審美拯救方案》,《中國美學》2004年第2期。
59《跨文化的環形之旅》,《中西文化研究》(澳門),2004年12月第2期。
60《通往馬爾他的漢語橋》,《中國教育報》2005年6月29日。
61 Characters in Beijing Opera 《京劇的人物造型》(英文),《文化21》季刊,2006年第一期。馬爾他。
62《The Chinese Kite: a flight through times》,<The Sunday times>,April 2,2006
63、《吐痰與文明問題》,《中國教育報》2006年10月22日。
64、《多元文化問題的三個層面和內在張力》(譯文),《江西社會科學》2007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文化研究》2008年第3期全文轉載。
65、《
錢鐘書的跨文化闡釋法》,《中西文化研究》(澳門),2007年第1期。66、《歐洲文化一體化的新進展》,《東嶽論叢》2007年第5期。
67、《走向跨文化研究的文學理論》,《中國文化研究》2007年第3期。
68、《比較美學的影響和跨文化研究》,《文藝研究》2008年第2期。
69、《讓世界讀懂中華文化》,《中國教育報》2008年4月24日。
70、《中華文化的跨文化闡釋與傳播》,《人民日報》2008年6月19日。
71、《關於“胡同文化”的漫談》,《中國教育報》2008年6月20日。
72、《端午節·
屈原·端午祭》,《人民政協報》2008年6月2日。
73、《文化產業:中華文化世界傳播的重要途徑》,《文藝報》2008年7月3日。
74、《中華文化傳播要重視民間渠道》,《北京日報》2008年7月22日。
75、《間性研究與中國當代文藝美學的理論創新》,《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第11輯。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年6月。《中西文化研究》(澳門)2008年第2期。
76、沃爾夫岡·伊塞爾:《嵌套在佩特式話語中:翻譯的模式》,李慶本譯,
山東大學文藝美學研究中心編:《文藝美學研究》第四輯,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版。
77、《國外生態美學狀況》,《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8年第5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美學》2008年第11期撰文轉載。
78、《跨文化闡釋學:中華文化世界傳播的學理依據》,《中國文化報》2008年9月13日。
79、《審美教育的現代性與跨文化性》,《中國文化研究》2008年第4期。
科研項目
1、主持教育部重點學科基地重大招標項目:“陰陽兩儀”思維與中國審美文化研究(08JJD751077)。
2、主持
北京語言大學校級規劃項目:比較文學與當代文化熱點問題研究(06GH05)。
3、主持
北京語言大學校級科研項目:比較文學的跨文化闡釋(02YB10)。
4、參加北京市教委與
北京語言大學共建項目:首善之區文化建設與留學生博雅教育。
5、參加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委託項目:新時期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
6、參加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招標項目:中西審美教育比較研究。
學術活動
1、200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
中國婦女活動中心參加“經濟全球化與中華文化走向”國際學術研討會,擔任分組主席,發言“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身份問題”。獲得優秀論文獎。費孝通入會。
2、2008年4月1日-4日,參加陝西省人民政府舉辦的“紀念人文初祖黃帝,建設民族精神家園”學術研討會,發言題目:中華文化傳播對象國的文化政策研究報告。
3、2008年6月2-4日,參加山東比較文學學會主辦的“新時期比較文學30年”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言題目:跨文化闡釋學——中華文化世界傳播的理論依據。
4、2008年6月24日至29日,參加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創意產業研究中心主辦的“在商業和共識中創造價值”文化創意產業國際論壇,發言題目:中國對外文化交流中的創意體系。
5、2008年11月20日,在湖北經濟學院新聞傳播系,舉辦“中華文化傳播與漢語國際推廣”的講座。
7、2008年11月21-25日,在廣州參加由
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廣東炎黃文化研究會和暨南大學聯合舉辦的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世界論壇:中華文化與和諧社會建設國際研討會。擔任分組討論主持人,發言題目:原始儒學與中國古典和諧論美學的確立。
8、2009年1月11日至13日,在北京參加由教育部社會科學司和歐盟研究總司共同發起的“中國—歐盟人文社會科學學術研討會”。發言題目:“全球一體化與文化多元化”。
9、2009年2月19日,在京參加由中國外文局舉辦的“中國文化翻譯”研討會。
10、2009年3月20日應清華大學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中心的邀請,在清華大學人文學院353報告廳為清華大學創意產業碩士高級進修班作“歐洲文化創意產業政策”講座。
11、2009年4月8日參加文化部外聯局主辦的“對外文化工作與國家形象建設”研討會,作為主講嘉賓作“對外文化傳播與國家形象建設”的發言。
獲獎記錄
1、 《走向跨文化研究的美學》,1999年11月獲北京語言文化大學第五屆青年學術研討會一等獎。
2、 《審美意識的現代轉型》,1998年10月獲第二屆華中地區科學技術推廣大會優秀論文二等獎。
3、 《從傳統到現代》,1998年9月獲中共中央黨校、北京大學等單位聯合頒發的優秀文章著作證書。
4、 《國學研究中知識與價值二元論》,1998年9月獲中共中央黨校、北京大學等單位聯合頒發的優秀文章著作證書。
5、《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身份問題》,2000年10月獲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頒發的“優秀論文獎”。
6、2002年獲得
霍英東教育基金青年教師(研究類)獎。
7、2005年獲得
北京語言大學第八屆科研報告會優秀論文二等獎。
8、2007年指導的博士生武桂傑獲得當年“優秀博士論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