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及獲獎
個展:
1993年10月 日本橫濱舉辦《李強現代中國工筆重彩畫展》
1993年09月 日本名古屋舉辦《李強現代中國工筆重彩畫展》
1995年10月 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辦《李強水墨畫展》
2003年11月 德國多特蒙德舉辦《李強中國畫展》
參展:
1990年 第二屆中國體育美術展覽(北京中國美術館)
1992年 美國Carefree Arizpna畫展
1993年 首屆全國中國畫展(北京中國美術館)
1994年 第八屆全國美展
1995年 韓國·大田藝術交流展(韓國)
1996年 96江蘇青年美術作品展
1997年 第四屆中國體育美術展覽(獲江蘇省二等獎)
1998年 98 江蘇工筆畫展
首屆“江蘇省美術節”作品展
1999年 “鑫光杯”中國畫精品展(北京中國美術館)(獲優秀獎)
2000年 新江蘇畫派七彩世紀中國畫大展(獲銀獎)
2001年 南京書畫院作品展(美國、芝加哥)
江蘇省第二屆山水畫展(獲佳作獎)
2002年 江蘇省慶祝建黨八十周年美術作品展(獲佳作獎)
2003年 江蘇省慶祝建國五十四周年美術作品展(獲金獎)
2004年 傅抱石獎·南京水墨畫傳媒三年展
2005年 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國際藝術作品展(北京中國美術館)
2006年 第六屆江蘇省體育美展(獲佳作獎)
中國美協會員作品展
江蘇省第三屆山水畫展(獲銀獎)
2007年 第四屆全國畫院優秀作品展
江蘇省人物畫展(獲銅獎)
2008年 2007百家金陵畫展
第七屆全國工筆畫大展
江蘇省慶祝改革開放30周年美術作品大展(獲創作獎)
2009年 第十一屆全國美展中國畫展(獲獎提名)、壁畫展
江蘇省慶祝建國60周年美術作品展(獲優秀獎)
經典水墨·中國當代水墨名家邀請展
中國山水畫學術邀請展
中國百家金陵畫展
融·聚——2009中國國家畫院學術邀請展
慶祝南京書畫院建院30周年畫展
時代多嬌——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江蘇省美術作品匯展
2010年 徐州百年中國畫展
第三屆常州畫派邀請展
南京書畫院福州展
鎮江畫派暨江蘇中國畫名家邀請展
2011年 赴德國寫生,並辦展
春風又綠——五城市畫院院長作品展
江蘇省美術書畫作品展(獲優秀獎)
2012年 揚州個園相聚廣陵新金陵水墨六人展
赴非洲寫生
東方欲曉——南京書畫院赴斯里蘭卡國家美術館作品展
悠山幽水——李強山水作品展
2013年 養墨堂五人展
百卉含英·首屆江蘇省民營美術館匯展
大美金陵——金陵晚報(2013)中青年藝術家提名展
作品發表
1992年 《江蘇畫刊》第十期發表作品7幅
1993年 《中國高等美術院校中國畫集》發表作品一幅
1996年 《美術》第12期發表作品一幅
1996年 《江蘇畫刊》第12期發表作品2幅
2000年 《2000年全國中國畫作品集》發表作品一幅
2001年 《美術界》第6期發表作品4幅、論文一篇
2005年 《畫刊》第二期發表作品8幅、論文一篇
2007年 《揚子晚報》3月14日發表作品一幅並作專題介紹
作品收藏
2000年 作品《遠山》被江蘇省美術館收藏
2005年 作品《南京大屠殺》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2010年 作品《蘆笙·蘆笙》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李強評論文集
一、陳光亞:《李強的畫》
李強的畫,首先讓人感受與眾不同的是色彩。他是工筆重彩出身,在用色上有很紮實的功底。就個人愛好,我不大喜歡彩畫。因為相當多的彩畫,用色厚重平實、塗抹成塊,實在糟蹋了見水就興奮的宣紙。李強的畫不同,濃墨重彩中竟然充滿了光與影的變化;絢爛之極竟然給人一種祥和沖淡的感覺。李強似乎有些神秘主義的審美傾向,他的色彩明媚恍惚中有宗教的情感,從某種角度是否可以說那就是一種宗教的色彩。
李強線上條上是一絲不苟的,有時讓我想起宋人的畫。宋畫工大於寫,不夠灑脫,但其精到、深入又是它畫所不及的。自元後一些文人畫家過分強調主觀逸氣而全不顧客觀的形似,過了頭就不大好了。因為線條是中國畫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最直觀的形式美、最重要的優良傳統。李強用筆認真,但不刻板。細看他的作品,畫山水、畫建築、畫人物、畫花卉,線條的微妙變化無處不在。有些畫家,為了追求個人獨異的符號識別系統,不惜放棄浸潤了十幾年、幾十年的線條,實在是不可取的。中國畫就是中國畫,永遠少不了線條。
李強畫作的意境,這是很難說清又不能不說的。因為每每讓人心動的主要不是他作品的色彩、線條,而是他作品內容中的一種衝擊力,尤其這種力往往都還是於靜謐中而生。李強的多數畫作,特別是山水,安靜、清峻,一如其人。西畫對景寫型,中國畫則臨境寫心。李強以心性的徹悟寫眼前實在的山水,沒有刻意的時代標籤,難尋都市的喧囂。乾淨,但乾淨到冷,於李強的年齡是否有些不合?
每讀柳宗元《江雪》詩,總覺得“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過於蕭殺,其所以為千古佳作,乃因後有“孤舟簑笠翁,獨釣寒江雪”二句,破繭而出得大升華、大清淨、大自在。不知李強以為然否?
二、吳東民:《當哲學照進山水——李強山水畫的精神內涵與獨特性》
李強創作工筆重彩花鳥人物畫之外,喜畫山水。如果想深入了解李強其人,就讀讀他的山水畫。這裡,是畫家放牧心靈的後山,是精神的一次洗滌。在我的眼裡,李強山水畫景觀重重,雖淡墨簡筆,然神完氣足、養眼療心。
儒家印象 無論描繪怎樣空靈的心境,畫家的筆觸總是那么的細膩,山的輪廓,水的曲線,雲的迴環,一絲不苟,纖細入微。畫家多年的工筆線描的童子功,可能已經讓線條成了表情達意的習慣方式。但這不能成為主要的理由,因為兼擅工寫的畫家不在少數,他們為了抒放平日“規矩”的神經,需要有時任性潑墨。不過更多地,我想是出於畫家心靈的需要——他就是這樣一個心細、自律的人。他喜畫奇石,筆剛少柔,這是不甘世俗、心志高潔的象徵,但這些奇石的輪廓、結構內部充滿了嚴謹的秩序。李強妻子吳濤說他為人處世遵循“不逾矩”三字,我認為同樣也適用於他的山水。
釋道印象 佛家講求清淨空寂,道家講求本真自然,這兩種境界在李強的山水裡表現得尤為突出。他的山水裡,少有生命體,就算幾株纖長優雅的奇樹也是枝葉寥寥,即使半山一間單薄的亭子也是空空如也,偶爾幾幅畫作會出現一兩人,也絕非男女主角,點綴而已。這是從畫面元素來說的。從畫法上看,他延續了自己一向的線描,然而往往止於線條,少做皴法;上的多是淡色,而不是像他的許多重彩工筆;另外,注重架構,捨棄細節,展現山石的本真面目,仿佛一個人拋棄所有的外在修飾,包括表情、態度、觀念……只剩下一個無雜無染、赤裸裸的心靈,坦露在天地之間,自由地存在著。這些特徵的持續性,流露出畫家的執著,對禪境道骨的一種極致追求。在工筆重彩畫裡他有足夠的舞台去長袖善舞,在日常領導職務工作中他有足夠的領域去披荊斬棘,而在山水畫裡,已經不需要任何多餘的語言了,忘記競爭,忘記市場,忘記聲名,這裡是一個透氣的虛擬空間,對應一顆刪繁就簡的心。極端的書寫,不僅洗淨了畫家的心,也洗淨了觀者的眼。這或許就是藝術存在的理由吧。李強夫婦信佛食素,也不知是山水流入了精神,還是精神照進了山水。
基於以上兩點,我想用“寫意工筆”給李強的山水畫定性:工筆的形,傳達寫意的神。這種形式的山水並不多見,我想原因可能是很少有人能同時具備以上兩種精神特質吧。或可一時模仿,難以一生踐行。他的山水的奇妙在於:外工內寫的技巧,恰與畫者外儒內釋道的精神相合。這個哲學特性決定了李強山水畫的獨特性,而以身驗道的體悟與博大深遠的傳統文化是其生命力的內在支撐。這種極為個人化的抒發,具有不可替代性,可謂“一人一世界”。
此外,李強山水畫體現出了極簡的形式感和理性的秩序性,與現代藝術的形神具備共通之處。他的某些作品,極簡極淨,具有鮮明的現代性與裝飾感。可能畫家自己並不有意去追求現代性,如李強言“既不刻意追求變化,也不固守不化”,但這種冥冥之中的契合更為可貴。
極個人化的作品容易在題材和形式上顯得“任性”,因而導致重複性明顯。李強的山水也有這方面的影子,少數作品確有雷同之嫌。好在他表現出了足夠的努力,去嘗試不同的形式,掙脫藝術程式的慣性,如個別作品借鑑了西方現代藝術的三維視角,對中國傳統畫的平面構圖模式進行了少見的突破。其實不只是李強,每個藝術家一生都在與形式作鬥爭,創造體系,又打破體系,重建體系。李強的山水畫可能顯得有些小眾,但如果他能在現代性和世界性方面多一點理性的探索和豐富的話,那么或將另闢一方大天地,收穫一方大市場。
三、周京新:《符合繪畫創作的生活態度——李強和他的畫》
李強是一個很安靜的畫家。他的舉止安靜,話總是不多,總是不願意突出自己,那種默默的沉穩低調,是發自內心的,很自然,所以大家都理解,都習慣。
李強的畫很安靜,不追求宏大的主題,不追求激昂的情緒,無論畫人物,還是畫山水、花鳥,畫面都顯露著凝鍊潔淨的氣息。他的山水畫總有一種理想化的、世外桃源般的寧靜,2007年創作的《雲深不見千岩秀》就很典型,靜靜的山岩盤根疊嶺,細細的泉溪垂泄交織,散立著的松林,沒有一絲風動,漂泊的雲朵,只是自在起伏,這裡分明是遠離塵世的仙境,時空凝結,無憂無慮,沒有人跡踐踏,從來不曾被打擾過。這種安靜的畫意,與李強的個性很一致,是他的真情流露,因此很自然,很可貴。
李強的畫很用心,他擅長工筆,卻總是把“經營”的重點放在造型語言表現上。在他的畫裡,從大小各處造型,色彩定位分布,局部整體結構,到情趣意境營造,處處都是用心經營,精緻推敲,一絲不苟。他的工筆花鳥作品《掠過》,表現深秋荷塘景色,四條屏通景畫面中穿插交織著形態各異的老荷枯枝,斜桿曲影,疏密有致,由此構成一片情趣自然的線條網路,幾朵殘留的荷葉,蓮房點綴其間,與一雙俯飛而過的翠鳥交相呼應,形成了畫面的點線主調。這幅畫意境很美,靜中寓動,亂中有序,些許淒楚之間煥然著溫馨的寧靜,令人回味;這幅畫結構很簡,工筆的製作,卻顯寫意的情懷,是刻意經營,卻很自然,刻意的痕跡被悄悄地藏在了美好意境的背後,自然靈動的氣息恣意伸展。
李強的創作題材比較寬厚,他起初主要畫人物,以少數民族居多,後來他也畫山水、畫鳥。無論畫什麼,李強的畫都是沉靜的,雖情趣各異,語言面貌的路數卻是清晰通暢的。對於一個畫家來說,能在不同的題材之間連線起自己的繪畫語言,保持他們的通暢,這說明他的語言是自然生長出來的,是有活力的。
李強十分注重生活體驗,但在創作過程中,他從來不將生活體驗凌駕於藝術表現之上,無論畫人物還是山水、花鳥,他總是把藝術表現放在首位,生活體驗里得來的素材和感受,總是要悶在心裡好好熬一陣子,熬成了他需要的繪畫語言元素,才拿到畫裡來用。這是一種真正符合繪畫創作需要的生活態度,是畫家綜合藝術修養中十分重要的一個方面。我讚賞這種生活態度。
我相信,年富的李強憑藉他的安靜、用心,寬厚和踏踏實實的探索追求,一定能在繪畫藝術創作方面層樓更上,取得更大更好的成績。
四、朱道平:《形式與意趣的妥帖——品讀李強畫作》
我喜歡李強的畫作,尤其是他的一批淡雅工致的山水作品,有著極為強烈清新的形式美和裝飾感,也許初讀你會有那么一點平直之感,但細品之下,又感到回味幽深,他的畫絕不是那種利用裝飾元素與水墨形式生搬硬套的怪胎,而是那么自然和順地將形式與意趣妥帖接楔,使得畫中的生命躍然而出。
他的工筆淡彩山水布局開合有度,意境清麗婉約,還隱隱有一絲幽微的禪意。我從他的畫中讀出其平和心態中躍動著的無限情思,敏感的心弦在那細柔綿挺的線條中穿行顫動,他的山水畫基本上採用了一種看似單純且較為平面的構成方式,往往以白描先勾勒出山川的基本態勢,再賦予畫面大塊的淡色,然後將細部作較為精微雅致的勾勒、渲染和烘托。作畫時不疾不徐,一切都顯得那么自然。他善於在淡淡的味況中尋求那種精妙敏感的變化,錯綜複雜的山川,形態優雅的松和雜樹,以及山石溪流,都似乎有一點弘仁畫中的意境。但又是他自己的變化與感受。他十分重視畫中意境的處理:一泓秋水、數多祥雲、亭、台、樓、閣,在他的組織下,詩情悄然而出。顯然,他在水墨行吟中已尋到自己獨特的表現方式,顯現了非凡的才華。
李強的山水得力於他對傳統繪畫長期的修煉和解悟,得力於他出色的造型功力,也得力於他對工筆技法嫻熟的掌控。他是一個繪畫多面手,當他早在八十年代從南京藝術學院中國畫專業畢業,即以優秀的創作成績和畫得一手漂亮的工筆花鳥而被畫院選拔為專職畫家,其後他專攻工筆人物。在此方面也取得了極佳成就。他喜歡畫西南少數民族風情畫,數次赴雲貴寫生,創作出一系列精品力作,尤其是他畫的一大批大山大水點景人物的工筆重彩之作,極精緻可愛。在十一屆全國美術大展中,他的一幅反映西南民族生活風情的作品被選為獲獎提名作品入選晉京的第十一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展。這幅作品無論畫面結構,人物形態,色彩與動感都十分到位,是一幅難得的佳作,顯現出了李強非凡的創造能力。
然而,就我之淺見,他畫的最為自由也最見靈性的還是他工筆淡彩山水畫。畫中的意旨,讓人想起陶淵明,想起王維,也想起李商隱。似乎從中品味到他們詩句中那悽美、清越的境界和一種散淡親和的感覺,有如人間仙境,有如天籟之音,品讀其畫,能讓人沉醉其間,流連忘返。
李強自言,他追求的是一種舒適淡泊、幽美寂靜的意境。那是一種既存在於人們現實生活,又是經過淨化的理想境界,想一個寧靜幽深的夢。我想這些其實也是他心靈的吐露。李強是一個好畫家,又是畫院的一位好領導,同時他也是一個家庭的好丈夫,好父親。在社會生活中他有太多的擔當。同時他又是一位居士,在尋常生活中他守著自己的一點理想,一份承諾。同時執著地在理想和事業中奮力求索。我心祝李強在藝途中能永執那種平和而敏感的靈性,更上層樓。
五、趙瑜:《山人李強——給每一座山取個溫暖的名字》
看李強的畫,會想像他的為人。若是有一座色彩異樣美好的山脈,那么在山石深處,他一定是那個隱遁的“山人”。早晨起來,他聽著鳥鳴收集露水,甚至,冬天的時候,也藏下未被污染的雪花,待到來年,煮了茶,給相好的友人喝。
“山人”是舊時的詞語,在這裡,我想確定它的意味:隱在山裡的人。然而,翻閱李強的簡歷,知道,他並沒有居住在山裡,而是一直居在南京。
李強喜歡畫山,這大概緣自山有曲折。看他的朋友評價他,說他是一個內向的人,不嗜菸酒,又不好肉食。這么簡單的生活,背後是因為他內心豐富。
我喜歡他畫上的顏色,所謂看山是山,又看山不是山。李強的畫有些出世,山多在遠處,雲彩也是。他用顏色來比喻季節的變化,同時,他也在用顏色來塗抹自己的心緒。相比較天高雲淡的曠達,我更喜歡濃抹淡描的色彩。尤其是《幽泉》這一幅,我看到夜晚,孤獨感,或者一些濃郁的傷懷。水流到哪裡呢?舊時光里的自己常常被物質誘惑。在寂寞里堅守常常意味著掙扎、敏感,又或者懷才不遇。
繪畫是用筆墨與構圖來表達情緒的過程,不論繪畫是如何的題材偏頗,但畫作是帶著作者體溫的,它有氣味,有聲音,甚至一幅畫能將作者更為細碎的內心綻露完整。
《雨開山更鮮》,是雨後的心情,被淋濕,被洗淨,被生活的濕潤浸染之後,突然發現之前的想法偏執了,是窗外的雨打開了自己的視野,又或者是塗抹一幅畫的同時也塗抹了自己。
那山上的雲彩更是比喻。白雲堆里的藍,是心曠神怡的悠然;好山十里的雲,是突然遇到的驚喜;爛漫歸途的雲彩,是和友人敘舊感懷之後的通透。
山色有無中,樹樹皆秋色。李強的畫是詩歌,有著極強的韻律。我看到李強的題字,在畫的角落裡,或者在留白處,胖胖的,像是曬過太陽之後回家的人,步子很慢。那些畫的名字也都是溫暖的,讓我覺得安靜,像在茶館裡喝茶,突然遇到多年不見的朋友,很珍貴。
我突然想羅列一下李強繪畫作品的一些名字:《泉鳴知水急》、《日光隨意落》、《山高雲氣深》、《山明遠色同》、《山色佳有餘》、《山深雲更好》、《山雲半繞峰》、《隨山到水源》、《遂為青山客》……
這些畫作的名字,或雲朵飄揚,或泉流石上,無不透著靈動與樂感。我雖不懂工筆的筆鋒究竟藏了多少功夫,但我深知,將最濃郁的情緒用最細的筆一畫一畫塗抹成一縷月光或者一朵雲彩,都是抒情的極致。
李強在談及自己繪畫的感悟時說道:“在我的繪畫創作中,一直以來都特彆強調感情在作品中的流露。但這種感情也無法用確切的語言來表達。它似乎就在空中,漂浮在那裡,並穿越時空;穿越生活著的各色人群;穿越歡樂、痛苦、以及各種感情交織在一起的人間。可以肯定的是,只有那種特別單純、特別敏感的人,才能體會到。事實上,幾乎每一個人都具備這種敏感,只是人們被各種各樣的生活包圍了,生活中的各種瑣事消磨了他們的敏感觸角,麻木了他們的心靈。而藝術家,因為其特有的思維方式,充分保護並發揮了這種感觸,使他(她)具有在一切事物中感受到內在生命的天賦才能,這種才能我認為是最重要的,並一直左右著我的創作。”
在這一段打開心扉的文字里,我看到“敏感”這個字眼,這是捕捉生活中色彩的韻律所必須具備的資質。我相信李強是一個特別敏感的人,他要在浮躁的人世間撇清雜音,找到最為清流的鳥鳴聲,並將這聲音轉化成色彩,轉化成情緒,轉化成構圖鮮明的圖畫。李強做到了這一點,他不僅捕捉自然的聲音和色彩,捕捉陽光和樹影,他更多地將自己溫暖的情懷入畫,讓那些唯美的畫面有了感情,有了更為豐富的層次。
李強特彆強調畫畫時內心氣息的流動,他甚至認為,如果沒有心靈的流露,沒有真性情的吞吐,那么繪畫的表現形式只是空的、僵硬的、匠性的、蒼白的。
正是如此,李強的中國畫很快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他下筆冷,線條細,工筆多,卻並不生硬。他注意將自己和自然融化在一起。
秋天的時候,他畫山的秋色,下雨的時候,他畫雨水吞食的山脈和雲彩。他熟悉自己筆下的山,像熟悉自己的生活一般。所以,他才給每一座山都起了溫暖的名字,哪怕是冬天的山水,結了冰,卻仍然有溫暖的雲彩在那裡。他真是一個溫暖的人。
因為看李強的畫作並不多,所能看到的,十有八九,皆畫山。所以,特地建議李強兄給自己刻下一個“山人”的閒章。
如果山色好,那便是一大山人;如果水流急,那么便是二大山人;如果雲彩濃,那么便是三大山人;如果鳥鳴幽,那么便是四大山人;如果陽光落,那么便是五大山人;如果舟影遠,那么便是六大山人;如果布局奇,那么便是七大山人;如果工筆精,那么便是八大山人。
六、李強:《繪畫心語》
在我的繪畫創作中,一直以來都特彆強調感情在作品中的流露。但這種感情也無法用確切的語言來表達。它似乎就在空中,漂浮在那裡。並穿越時空;穿越生活著的各色人群;穿越歡樂、痛苦、以及各種感情交織在一起的人間。可以肯定的是,只有那種特別單純、特別敏感的人,才能體會到。事實上,幾乎每一個人都具備這種敏感,只是人們被各種各樣的生活包圍了,生活中的各種瑣事消磨了他們的敏感觸角,麻木了他們的心靈。而藝術家,因為其特有的思維方式,充分保護並發揮了這種感觸,使他(她)具有在一切事物中感受到內在生命的天賦才能,這種才能我認為是最重要的。並一直左右著我的創作。
在我的工筆山水裡,通過用線的穿插組合、用色的冷暖變化,自然愉悅、親切和牧歌式的寧靜成了我作品的基本音調。不拘泥於地形地貌,追求的是舒適淡泊、幽美寂靜的意境。它既存在於人們的現實生活中,又是一個經過淨化後的理想世界。像寧靜而幽深的夢。在我的山水畫裡,我想讓觀者體會到那種令人舒暢的幽寂;那種一塵不染的純淨;那種超越於人生各種欲望之上的安祥心態;那種滿溢心間的平和之氣!在那時間仿佛已經凝固的世界裡一股幽泉汩汩而至,分明在告訴我們:逝者如斯!
有一點我想特彆強調:繪畫的表現形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相對於心靈的流露,它就顯得微不足道了。如果沒有心靈的呼喚,一切的表現形式都顯得蒼白。而每位藝術家都希望有自己的表現形式與強烈的個人風格。但風格的形成不是硬造的,就如同天上的雨落到地上,匯集成溪流,流入江河,再匯入大海,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因此我既不刻意追求變化,也不固守不化。遵循“水到渠成”,從而達到“無法而不造”。
七、溫顏:《蕩滌心靈的純美樂章》
如今的畫展、畫冊多得讓人眼花繚亂,雖熱鬧非凡,卻良莠不齊。當代中國山水花鳥人物作品中寫意較多,工筆較少。而在工筆畫中,花鳥人物作品較多,卻極少看到工筆山水,格調高雅的工筆山水就更是稀缺了。
偶然的機會,在友人處看到南京畫家李強的工筆山水畫集,信手翻閱,驚喜之餘是深深震撼。在現今這個浮躁的社會裡,文化的浮躁造就一批批浮躁的畫家,而工筆畫家李強卻是出淤泥而不染,依然保持著藝術家應有的那份沉靜。
畫家李強的作品捕捉到了大自然的寧靜與純潔,賦予大自然詩人般的浪漫清新氣質,引領人們進入一個聖潔、祥和的世界,淨化和洗滌人們的靈魂。
然而,畫家是如何在如此浮躁和充滿誘惑的時代,能自守並潛心於工筆山水畫創作,吸收消化傳統,並自由運用,描繪出一幅幅寧靜深遠的現代人心目中的“桃園勝境”的呢?我們只有也只能從他的內心自然流淌出的如同一首首蕩滌心靈的樂章的作品中去尋求答案。
李強作品不迎合當下世俗風氣,很超逸,真實之景在他的意識中融化,情、景、境化而為一。他的作品無不讓人感到寧靜,同時也嚮往畫面里的純真與寧靜。在每一幅作品中,總能找到一種純淨、一種安然、一種清新……亦能感到一種思想、一種品質、一種態度……
工筆山水畫自唐代擺脫了充當人物畫背景的附庸地位後,成為畫家傳情達意的又一體悟途徑。以李思訓為代表,其《長江萬里圖》達到的意境一點不亞於寫意山水。相比寫意,工筆畫造型和筆墨可以簡約,但對細節之間的協調、精微關係極為嚴格,並且要耗費更多的時間和耐心。工筆山水,凡畫者,誰都知道,且不說技法上的特殊性,就那份精微耐力就足以讓很多現代人望而卻步。才氣且不說,如沒有足夠的文化修養和寧靜單純的好心態,往往會出力不討好,掉入匠氣的尷尬境地。
都說畫如其人,筆者未曾見過李強,但一個淡然處世、靜心作畫的畫家形象在其作品中已躍然紙上,真是未見其人先生敬意。李強能在如此崇尚物質金錢,文化只是快餐消費的時代,堅持工筆山水的創作20多年如一日,忠於自己的內心,沒有炒作,沒有喧鬧,靜靜地沉浸在自己的藝術世界中,真是難得!
作品是畫家與觀眾溝通的藝術形式表達,是畫家人品、學識、智慧的結晶,是對時代精神的感受和領悟。中國山水畫不僅僅只描繪客觀景致,還是畫家主觀情與景的交融,以達到一種理想意境。我們知道,寫景就是寫情,見景就是見情,景與情合,才能達到主觀之於客觀的藝術效果,是山水畫的靈魂。
李強的作品是從傳統中滋生出來的,那份寧靜致遠的古意氣息,就足以使人想起“新安畫派”的奠基人弘仁的山水畫。所謂“空山無人,水流花開”,都體現出一種靜謐、冷峻、超凡脫俗的藝術境界;體現出他深厚的傳統情結與人文內涵。觀其作品,筆墨洗鍊堪比古人,足見其深厚的傳統功夫。筆法以高古遊絲鐵線描為主,線條有韻律有節奏。骨法中鋒用筆,意境安靜典雅,裝飾感強;用色單純清雅,感情內斂,使人沉浸於其作品帶來的古雅視覺中,靜靜體會一種線的美感,境的典雅……
現代都市生活沖淡了詩情畫意的氛圍,如何重新詮釋建構當代新“工筆山水”畫,創造時代語境是李強一直思考和探索的問題。他從學習西方繪畫基礎入手,又對中國傳統繪畫深入研究,領悟到中國工筆山水畫價值系統的意義。古代傳統繪畫再精彩,畢竟是屬於那個時代的,照搬古人,只能學其皮毛,無法表達出那個時代的氣息。師古人只能學其技法,用古人精湛的技法,傳達現代人的情感體驗,抒現代情,表現代意。所以李強效古人其法,又自出新意。其畫勾線粗看依然剛勁,但細看已是其自成風格的賀勁松靈筆法之線了。筆墨蒼勁整潔,富有秀逸之氣,給人以清新之感。
李強在藝術實踐中無意追隨任何一家一派,在風格上自由發展。追求的只是在作品中如何能表達出意趣,體現好自己的審美意趣和思想情懷。雖是工筆山水,但還是以意為主,以意造像,以意造境,突出的是意境。畫中的山川河流都滲透了作者的精神和意向,山水景物也多是在現實的基礎上意造的,大大提升了其藝術境界,正所謂“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李強追求的是表達精神和情感,只有有感於精神,才能表現出客觀物象在內心所激發出的感情,然後把它融於作品的主觀形象和意境當中,所謂“貴情思而輕事實”。
在藝術表現上,他追求一種裝飾感的藝術效果,體現其繪畫語言的特色與魅力。無論在造型、色彩以及筆法上,他都努力探索如何在表現客觀外部世界的同時突出主體精神,加強藝術表現力。在作品的布局中注重畫面的整體特色,探尋與內在主旨的切合,呈現出作品的“氣勢”和“意境”,具有較強的形式感和節律性,在這一點上也是“費盡心機,不遺餘力”。
每一位藝術家都探索新的藝術語言,李強由“寫境”而“造境”,在作品中充分展現自己的個性。李強的畫,也是他的心情故事和經歷,是他完全的自我創作。以商業思維來說也許太慢,但他或許認為世界太快了……畫畫和生命過程一樣不能著急,慢慢來,不停地畫,一切都會自然出來。李強用一顆虔誠之心對待藝術,以暗戀般痴情投入去研究工筆山水,持久執著,令人感動。不受外界影響,一直用自己的步伐、自己的姿態,書畫他的生命體驗和情感,用作品同步了生命,“寧靜深遠”這個主題正是他的思考。
任何作品都是藝術家個體經驗的情感表訴。李強把對生活的真實感受加以理想的藝術再創造,將夢幻和生活的啟迪融入作品的創作思維中。其作品呈現給觀眾的絕不是簡單的眼睛所看到的摹寫,而是把他所看、所思、所夢融入現代創作中,親和自然,回歸自然,使觀眾的感官能得到愉悅,靈魂能得到滌盪,思想能得到充實,心靈能得到休息。他從一種內省的自語狀態轉到了對外在現實的生命體驗狀態。李強正嘗試走一條從心靈出發再回歸到心靈的路程,這就是李強工筆山水意境的最高追求。他正是用自己的生花妙筆來展中國山水之魅力、傳國之精魂,繼而傳達了一個藝術家的理想和追求。
李強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