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白(閩劇表演藝術家)

李小白生於湖北省江漢平原的一個水鄉小鎮漢川。自幼喜好塗鴉,整日與小夥伴嬉戲在荒野中,狂奔與綠蔭叢林裡,自得其樂。李小白1980年畢業於湖北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師承張振鐸,邵聲郎,魯慕迅,陳立言等教授。現為中國畫院特聘畫家、湖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湖北省荊州市美術家協會秘書長兼常務理事 、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2002年組織創建墨怡廬畫廊網站,並任總經理和藝術總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小白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湖北漢川
  • 出生日期:1949
  • 職業:畫家
  • 畢業院校:湖北美術學院中國畫系
  • 主要成就:創作出“三峽系列“等
  • 代表作品:李小白中國畫作品集
人物簡介,藝術人生,

人物簡介

李小白,閩劇表演藝術家。原名“西官”,藝名“小白”,長樂田人。12歲賣入閩班“三賽樂”學戲,拜名家黃奇惠為師,專攻小生。其扮相俊美,舉止大方,藝術素質好,無論蹲步揮扇,還是科步、勾袖,都儒雅瀟灑,嚴謹合度。13歲便登台獻藝演出《封神榜》《青雲寺》《玉連環》等戲,初露鋒芒,成為“三賽樂班”新秀小生。滿師後,他一直在這個戲班裡當主演。
李小白
他的《白扇記》獲1954年福建省戲劇會演一等演員獎;同年,他參加華東地區首屆戲曲觀摩調演,在《漁船花燭》中飾演王俊,榮獲二等演員獎;1959年,他隨福建省閩劇代表隊晉京參加國慶十周年大典,受到周總理朱德陳毅等中央首長的親切接見。從此,他的名字與名旦劉小琴、武旦董小狐一起被觀眾並譽為“閩劇三小”而享譽榕城
1977年,復辦福建藝校福州閩劇班時,李小白調任省藝校福州閩劇班班主任兼小生科主教。這時李小白已年過半百,除擔負日常繁重的行政領導工作外,還像年青人一樣,踏進練功房,練硬功夫,為了給學生示範動作做好課前準備,學生流多少汗水,他比學生流得更多。就拿排練《庵堂會母》來說吧,他跪在石板上做示範動作一遍又一遍。學生們十分不忍心,都勸道:“李校長,您年紀大了,不能老跪著說戲呀!”他說:“不跪,出不了感情;不跪,學了就會走樣。”
李小白(右二)李小白(右二)
1986年,福建省閩劇名老藝人聯合演出。62歲的李小白在《竇氏女》中飾南三復。為了表現南三復的驚恐之情,要來個“高台搶背”。同行勸他說:“老李,你年逾花甲,不能動真格,萬一出事怎么辦?來個假‘搶背’就行了。”李小白毫不猶豫地說:“死人不死戲,上桌!”他的精彩表演,連北京來的《戲劇電影報》專家看了都嘆為觀止,還寫出了專題報導,給予高度評價。
在30年的戲曲教學中,李小白始終把培養戲劇人才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他認為閩劇是活的藝術,而活的藝術,必須繼承在活人身上,才能延續不斷,源遠流長。1986年,原福州閩劇院一團團長鄭小芳將小生新秀林培新帶到李小白家中,要拜李老為師。小白不但沒收禮,還送林培新一個筆記本。此後,他不僅言傳身教,還和小林一起刻苦鑽研,練硬本領。如今,林培新是福州閩劇院院長,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曲表演學會獎”得主。不僅如此,李小白在這塊閩劇沃土上,辛勤耕耘,言傳身教,還培養出了十幾個閩劇生角優秀演員,如胡金建,林健、陳孝欽、陳金增、黃華強陳疆陳劍輝、吳則文、陳新華林文生丁傑等。
1995年,在全國中等藝術院校“梨園杯”基本功比賽中,福建藝校福州閩劇班的16歲學員丁傑,在《紫玉釵》中飾李益(小生)榮獲三等獎。其指導老師李小白獲園丁獎。李老說:“每當學生取得一點成績,我都認為這是我藝術生命的延續。”
2007年9月13日,李小白在福州溘然長逝,享年82歲。

藝術人生

李小白主張演戲要以心交人物,以情系造化,才能達到完美動人的藝術境界。為了達到這個境界,他注重功的錘鍊,心態的刻畫,感情的深掘,風采的展示。在質樸中見風雅,在莊重中顯大方。他演《丹桂圖》、《痴情帕》等戲的小生時,風度儒雅,揮灑自如,給人一種“亭亭玉樹,風送落葉”的美的享受。
對於郭暖、王十朋一類冠生,唱念跌宕有致,秀逸存驕矜;動作豐富多變,文雅含輕飄。把春風得意的年輕新貴的神態刻畫得入木三分。他在塑造窮途落魄書生呂蒙正、顧相如這類人物時,不單純表現聳肩縮頸、抱胸拖鞋等瑣碎外形動作,而是準確地把握寒酸迂腐而又傲骨嶙峋的性格特徵,不落窠臼,格調清新,令人可笑可敬。在風靡一時的《鳳儀亭》劇中,他獨到的創造,通過“耍翎子”特技,把雄姿英發,不可一世的呂布的內心世界表現得淋漓盡致。他演劉備這類鬚生戲時,大膽跨行,多方吸收,將冠生、巾生、鬚生於一爐,穩重而不呆板,沉著而不疲溫,氣質不凡,神采飛動。尤其是擅演半文武小生戲,如《天豹圖》中的李榮春,《白梨花》中的彭應龍,《薛家將》中的薛丁山,以武寫神,以文傳情,剛柔相濟,情景交融,令人耳目一新。因此,福州的不少觀眾看過他演的戲越看越愛看,甚至“三賽樂”演到哪裡,就跟隨看到哪裡,百看不厭。
李小白演戲注重刻畫人物。他博採各家之長,融入自己藝術再創作之中。如《鬧燈會》的金星五、《少林寺》的雍正、《關羽走麥城》的關羽等。在這些戲裡,他的表演內在永遠多於外在。演《關》劇時,他虛心向前輩老藝人請教,同時又得到京劇名家悉心指導,在閩劇紅生戲基礎上,吸收京劇的藝術精華,大膽創造,唱白剛勁沉雄,工架凝重洗鍊,動作灑脫利落,蘊含一種內在力量,展現關羽的威嚴與神勇。
戲台上塑造人物形象,戲台下錘鍊自己情操,這是李小白演戲一以貫之的思想。1962年,李小白已當上了原福州閩劇院三團副團長。可是,他在《少林寺》劇中飾演雍正,在打鏡台時,有個“搶背”動作,著名武生李銘軒看後覺得不夠優美,建議他來個“改良搶背”。為了學好這個高難度的新動作,李小白就搬到團部睡,且每天清晨端一杯牛奶到銘軒師跟前,恭恭敬敬地請他教練。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於學會了新“搶背”,並在《少》劇會演時,獲得了成功。
為了演好現代戲,就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民眾。李小白曾經數次深入工廠、農村、商店體驗生活,細心觀察,抓住本質,進行選擇、提煉、概括,逐漸擺脫“穿現代裝的傳統戲”和“話劇加唱”的傾向。他在《母親》、《客從何處來》、《九命沉冤》、《紅橋》、《年青一代》、《紅燈記》、《智取威虎山》等現代戲中,表演自然質樸,真實生動,富有生活氣息。如扮演《紅燈記》中的李玉和。這一角色已有好幾位閩劇名家飾演過了,但他不模仿,而力圖創新。早上,他請樂師為他吊嗓練唱,晚上睡在劇團不回家,繼續演練。就這樣起早貪黑,細心揣摩,精益求精。到公演時,人瘦了幾斤,而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卻長留在觀眾的心目中。有一年冬天,到寧德演出現代戲《年青一代》,他扮演林育生,要著夏裝,鄉親們不忍心讓演員凍著,要老李在襯衫里套上薄絨衣。李小白執意不肯,說:“在城裡怎樣演,在這裡也得怎樣演,天再冷也不能走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