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培,字承之,廣東陽江江城南門街人,明萬曆進士,官至南京工部主事,有政績。後退職還鄉,樂善好施,捐資建文章塔(在環城路,已拆)和東砵塔。
基本介紹
- 本名:李天培
- 別稱:培元
- 字號:承之
- 所處時代:清
- 民族族群:漢
- 出生地:廣東陽江江城南門街
- 主要成就:明萬曆進士,官至南京工部主事,有政績
- 性別:男
明代官員,清代官員,民盟成員,
明代官員
現南門街靠近南恩路曾有“進士坊”(上世紀六十年代拆除),就是鄉民為祝賀他高中進士,在明萬曆32年(1604)建的。
清代官員
李天培,字培元,河南新鄭人,清代國子監學正。
起初,天培在新鄭城南鳳台寺,遇見強盜。一個年輕的強盜持戈追趕他,天培就急忙躲藏到酸棗棵中。強盜到處尋找卻沒有找到,就離開了。後來,天培任河內(今河南沁陽)教諭。正好這時候,懷慶府新太守上任,天培上前拜見,見太守面.貌好像城南所見的強盜,內心感到非常驚訝,數次抬頭看太守。太守問:“您數次看我,我們曾經相識嗎?”天培回答道:“卑職有所疑問,只是不敢明說。過去,我曾經在新鄭城南碰見一個少年將軍,面貌與明公相似……”話沒有說完,太守就急著說:“有這事。我少時曾經率領眾人洗劫新鄭,想殺一個人卻沒有抓到,那人恐怕就是您吧!" 天培回答:“是我。卑職在當時可以說是虎頭上編虎鬚,所以害怕成為虎口美食。”太守笑道:“沒有的事。我與您應該同心協力,同朝為官怎么能殺您呢?昔日雖是仇人,如今則是同僚;昔日正值亂世,如今天下太平。巧妙相逢正該如此。”從此厚待天培,兩人成為莫逆之交。
順治五年(1645年),李天培任臨漳(今山西臨漳)訓導。廣泛施教,學子稱讚。正趕上漳水暴漲,天培和縣令率領百姓修補堤壩,擋住了水患。天培還向縣令建議,按土地的質量徵收稅賦。因此,深受臨漳百姓信賴。
康熙年間(1662- 1722年),李天培任國子監學正。相國李湘北是永城人,兩人既是同鄉又是同宗,相交甚厚,往來無間。天培退休還鄉以後,相國還不斷問訊。十幾年後的一晚上,天培忽然夢見李相國來了,對自己說:“你知道嗎?我是新鄭增福相公。”天培因為夢中的話沒有憑據,並不放在心上。第二天晚上,又做前夜一樣的夢。不久見到邸報,知道李相國已經捐軀了,才感到奇異。從前西門內有增福相公祠,祀晉人李詭祖。天培就出資整修一新,在門匾題上:“增福李相公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