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紀念館(北京市海淀區民族學院南路11號李四光紀念館)

李四光紀念館(北京市海淀區民族學院南路11號李四光紀念館)

李四光紀念館位於北京市海淀區民族學院南路11號,原是地質學家李四光的住宅,現為其紀念館。李四光自1962年遷居於此,最後十年(1962年至1971年)是在國家為他專門建造的宅院裡度過的。幾十年過去了,這個院子還在,並於李四光誕辰一百周年(1989)時闢為李四光紀念館,當時的全國政協主席李先念題寫了館名。李四光紀念館是一幢兩層小樓,總建築面積989.1平方米,有院牆環繞,院門朝北(以前朝南),樓門朝西。院內曲徑通幽,有假山、噴泉、果木環襯。

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基本介紹

搬遷歷史,李四光小道,結構,館內概況,紀念館現狀,景區熱度指數,

搬遷歷史

1950年5月6日,李四光夫婦回到北京,李四光出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同年底,李四光住到遂安伯胡同。 1955年秋,李四光家遷往復興門內的嘉祥里。1956年底,遷居西山象鼻子溝。後來,由於戰備需要,李四光再次遷居,此次於1962年遷居至紫竹院北邊,即今李四光紀念館。
李四光紀念館
1961年,李四光親自設計了這裡的庭院和居室。1962年李四光入住此處,直到1971年4月底,李四光因病住進北京醫院。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在北京醫院病逝。1989年10月,時任全國政協主席李先念為故居題字:“李四光紀念館”。由於李四光的後代尚在此居住,故該紀念館尚未對外開放,僅接受內部參觀。

李四光小道

這座宅院緊鄰地質力學研究所的南門,門外有一棵大銀杏樹。李四光在此居住時,常在這銀杏樹下邊思考邊散步,穿過樹林之後,自地質力學研究所東側向北,然後再向東走,直到白頤路(今中關村南大街),再原路折回。這條路人稱“李四光小道”。1985年,李四光小道東西走向段被闢為瀝青路,1986年被命名為民族學院南路,後改稱民族大學南路。李四光小道的南北走向段,今為民族大學西路的南段。

結構

李四光解放後回國,搬過幾次家,曾落腳在香山附近的象鼻子溝。上世紀60年代,因備戰需要而遷居。有關方面請他去看過李濟深在城內東單的一處住宅,李四光感到那處房子過於豪華,與自己一貫的生活志趣相左,便放棄了。
此後,他親自選址、設計,並由國家建造了這棟小樓。如今院子裡很多已成材的大樹,都是當年李夫人許淑彬帶著大家栽的,李四光也親手種植了其中的幾株。
李四光紀念館
李四光的最後十年(1962年至1971年)是在國家為他專門建造的宅院裡度過的。幾十年過去了,這個院子還在,並於李四光誕辰一百周年(1989)時闢為李四光紀念館,當時的全國政協主席李先念題寫了館名。李四光故居是一幢兩層小樓,總建築面積989.1平方米,有院牆環繞,院門朝北(以前朝南),樓門朝西。院內曲徑通幽,有假山、噴泉、果木環襯。

館內概況

李四光生前用過的電視機、收音機、照相機、小提琴,辦公桌、書櫃等保存較好。
李四光自1962年遷居於此後,一直住到1971年去世。他在這裡生活、工作、做學問。一些由他主持或他參加的小型會議,常在家裡召開;何長工、劉景范等原地質部負責人也常來家中匯報事情,因而一進大門右手那間面積較大的客廳,實際兼具會議室的功能,四周是書櫥和沙發,中間是一張長條桌和若干把椅子。現在,靠窗一側陳列著許多第四季冰川沉積物的地質標本,多為當年李四光野外考察的收穫。
其他家具則是那個年代留下來的,一個質感陳舊的皮沙發的扶手已經開裂,露出裡面的棉絮。這幾個沙發,還是李四光1950年回國時,在舊貨市場上買的便宜貨,看來年頭更為久遠。客廳的隔壁是辦公室,尚未恢復原樣,但一張大寫字檯是李四光用過的。
辦公室一端牆上有一塊玻璃黑板,當年地質隊野外作業回來,向李四光匯報時,他常利用黑板做一些講解或布置,也曾借這塊黑板給科技人員講授地質力學,這大概是多年執教生涯所養成的習慣。值得一提的是,黑板上寫著“鬥私批修”四個粉筆大字。
李四光有著很深的國學基礎,不光散文寫得好,舊體詩寫得好,即便是地質學的論文,同樣寫得“有聲有色”。他的音樂造詣也相當深厚,尤好小提琴。他在巴黎寫的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難》,是中國人創作的第一首小提琴曲。李回國後曾請音樂家蕭友梅過目提意見。這首提琴曲寫於1920年,在近八十年之後的北大百年校慶的晚會上,第一次得到公開演奏。它的面市修正了馬思聰是中國最早的小提琴曲作者的說法。現在這首曲譜和李四光在國外常拉的小提琴,都陳列在紀念館裡。
晚年的李四光,生活很簡單,衣著也很不講究,得過且過,甚至補丁摞補丁。李四光去世後,工作人員想找幾樣遺物留下來,找來找去也沒發現什麼像樣的值得保存的東西。

紀念館現狀

李四光夫婦在世時,這幢小樓只他們兩人居住。他們去世後,女兒李林一家搬了過來。李林三年前過世,丈夫鄒承魯也患病在身。一門三院士,已傳為佳話。
四十多年前,李四光家的小樓,李家南門外那棵有上千年歷史的銀杏樹,以及明朝大太監劉瑾等歷史人物的墓碑,都是周圍頗為扎眼的標誌。如今高樓林立,李四光故居被夾在當中,小樓因年久失修,多少顯得有些殘舊。

景區熱度指數
景區熱度指數根據景區歷史人流量計算得出。近30天展示的數據中,今天及之後的數據是預測值。為排除異常數據、保證準確性,對近期數據會定期檢查回溯,有可能造成數據波動。

   |  合作夥伴:百度地圖
  • 近30天
  • 近一年
近30天熱度指數均值為4.25近一年熱度指數均值為5.5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