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故居

李四光故居

李四光故居(Li Siguang's home),位於湖北省黃岡回龍鎮沙畈村西側,回龍鎮南效。105國道與X317縣道交叉處,大廣高速東面。是一進三重的瓦房,中間有小天井。磚木結構,占地面積260平方米。

李四光(1889-1971),原名仲揆,黃岡(今團風)縣回龍山香爐土彎人。著名地質學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李四光故居
  • 外文名稱:Li Siguang's home
  • 地理位置:湖北省黃岡市團風縣回龍灣鎮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260平方米
  • 開放時間:早9:00晚5:00
  • 景點級別:省級重點
故居結構,生平簡介,

故居結構

李四光故居位於回龍鎮正街南側,是一進三重的瓦房,中間有小天井。磚木結構,占地面積260平方米。(故居是後來翻修的,同時作為紀念館) 故居里的家具很少,有幾件非常古樸,四周牆上是介紹李四光生平的文字和照片。李四光五官輪廓分明,目光清澈有神而又深邃,神態安詳。
李四光故居
從一間間房子裡走過,如同看一部默片,李四光的一生就在我們的眼前展現。牆上李四光的一句話最閃亮:“我是炎黃的子孫,理所當然地要把所學到的知識,全部獻給我親愛的祖國。”
品味李四光這個他一時機靈改的名字,覺得他真的有四種光,而且光芒四射。通過寫出《地質力學概論》這本書,顯示了他的智慧之光;他不相信以美國布萊克威爾教授為首的一批西方學者,斷言中國地下無油,中國是一個“貧油的國家”的理論,運用地質沉降理論找到中國的石油,這是他的自信之光;找到石油為國爭光,這是他的自強之光;堅持三十年,跑遍祖國的大好山河找到石油,這是他的堅持之光。
出了故居,外面陽光明媚,發現右邊一家緊靠故居的農家小院裡有一棵柿子樹,樹葉已然盡落,只留下一串串的柿子,像紅燈籠。

生平簡介

李四光,出生於湖北省黃岡縣一個貧寒人家。他自幼就讀於其父李卓侯執教的私塾,14歲那年告別父母,獨自一人來到武昌報考高等國小堂。在填寫報名單時,他誤將姓名欄當成年齡欄,寫下了“十四”兩個字,隨即靈機一動將“十”改成“李”,後面又加了個“光”字,從此便以“李四光”傳名於世。
李四光故居
1904年,李四光因學習成績優異被選派到日本留學。他在日本接受了革命思想,成為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中年齡最小的會員。孫中山讚賞李四光的志向:“你年紀這樣小就要革命,很好,有志氣。”還送給他八個字:“努力向學,蔚為國用。”
1910年,李四光從日本學成回國。武昌起義後,他被委任為湖北軍政府理財部參議,後又當選為實業部部長。袁世凱上台後,革命黨人受到排擠,李四光再次離開祖國,到英國伯明罕大學學習。1918年,獲得碩士學位的李四光決意回國效力。途中,為了解十月革命後的俄國,還特地取道莫斯科。
從1920年起,李四光擔任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系主任,1928年又到南京擔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所長,後當選為中國地質學會會長。他帶領學生和研究人員常年奔波野外,跋山涉水,足跡遍布祖國的山川。他先後數次赴歐美講學、參加學術會議和考察地質構造。
1949年秋,新中國成立在即,正在國外的李四光被邀請擔任政協委員。得到這個訊息後,他立即做好了回國準備。這時,倫敦的一位朋友打來電話,告訴他國民黨政府駐英大使已接到密令,要他公開發表聲明拒絕接受政協委員職務,否則就要被扣留。李四光當機立斷,隻身離開倫敦來到法國。兩星期之後,李夫人許淑彬接到李四光來信,說他已到了瑞士與德國交界的巴塞爾。夫婦二人在巴塞爾買了從義大利開往香港的船票,於1949年12月啟程秘密回國。
回到新中國懷抱的李四光被委以重任,先後擔任了地質部部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全國科聯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他雖然年事已高,仍奮戰在科學研究和國家建設的第一線,為我國的地質、石油勘探和建設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1958年,李四光由何長工、張勁夫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由一個民族民主主義者成為共產主義戰士。60年代以後,李四光因過度勞累身體越來越差,還是以巨大的熱情和精力投入到地震預測、預報以及地熱的利用等工作中去。
李四光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伯明罕大學博士,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奠基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