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近康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四川
- 出生日期:1943年
- 畢業院校:四川大學無線電系
- 性別:男
人物經歷,主講課程,研究方向,主要貢獻,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1961年9月~1966年7月,四川大學無線電系,本科畢業。
1966年9月~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電子工程與信息科學系(原無線電系)工作。
1992年以來,曾任國家高技術發展計畫(863計畫)通信主題專家組成員,
國家高技術發展計畫(863計畫)通信主題個人通信專家組成員、組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第一任常務副院長,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曾應邀擔任亞太地區移動通信技術論壇中國代表,
IEEE擴頻通信國際會議亞太地區代表,
IEEE VTC’99、IEEE VTC’00、IEEE VTC’01、IEEE VTC’02、IEEE VTC’03、
IEEE ISIC’01等技術委員會成員。
曾在日本東京大學、荷蘭Delft技術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瑞典。
Oppsala大學、德國Kaiserslautern大學、日本長岡技術科學大學、日本
橫濱國立大學等校作為客座(訪問)教授工作。
現為電子工程與信息科學系任教, 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個人通信與擴頻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信息與通信系統研究所所長,信息產業部國家無線頻譜規劃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主講課程
主講《編碼理論》《無線通信原理及套用》等課程
研究方向
近來,主要從事未來無線移動通信方法和技術的研究,新一代無線移動通信技術和系統,無線移動通信的新型信號處理方法與技術,無線移動通信網,無線感知技術與網路等課題的研究。
主要貢獻
長期從事無線移動通信領域的研究開發工作,以課題申請人或課題組長身份,已經完成的主要研究有: 套用基礎理論課題(擴頻通信編碼與擴頻通信數據網,多元正交序列,採用擴頻處理的數據並行通信,移動通信中的新型處理方法和高性能軟體實現;通信信號的時間周期譜理論和方法的研究,雙星定位擴頻編碼和擴頻處理等);高技術研究課題(超短波擴頻通信技術,軟體無線電處理的擴頻通信技術,直接序列擴頻通信處理系統;CDMA移動通信關鍵技術和實驗系統,寬頻無線多媒體業務接入技術,第三代移動通信(3G)WCDMA關鍵技術和實驗系統等);和無線移動通信套用研發課題,等近20項。
近年,主要從事未來無線移動通信方法和技術的研究,新一代無線移動通信技術和系統,無線移動通信的新型信號處理方法與技術,無線移動通信網,無線感知技術與網路等課題的研究,現在,承擔有相關科研課題5項。
出版有四本專著,發表了150多篇論文,申請和授權發明專利20多項。在無線移動通信的基礎理論和方法研究、無線移動通信高技術研究、和無線移動通信套用系統的研究開發上,做出有突出成就。
對無線移動通信科學技術的創新研究重要貢獻有:(1)針對異步多址CDMA方式有碼間干擾,嚴重影響系統容量的問題,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採用正交擴頻碼,實現同步多址CDMA通信方式,多址干擾為零,系統容量可達到最大。這項研究成果被國外學者列為80年代擴頻通信方式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 它被國際上簡稱為S-CDMA,現被套用於中國提出的第三代移動通信標準TD-SCDMA中。(2)擴頻通信的基礎是使用有優異特性的擴頻碼,提出了比美國CDMA系統使用的Walsh碼有更好的偽隨機特性和相關特性的正交偽隨機序列(正交Gold序列,正交Bent序列)。這項研究成果得到國外學者在學術雜誌上的介紹和好評。其中,正交Gold序列,在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開發中,被國外學者和公司建議採用。(3)為提高傳輸效率和頻帶利用率,提出了並行組合擴頻通信方式,數據傳輸能力和通信特性明顯高於現有擴頻通信方式。這項研究成果得到國外學者在學術雜誌上的介紹和好評。 (4)擴頻通信對抗的研究,提出了干擾同步的對抗方法,被評為是目前最先進的, 最全面的方法和技術,被十多位專家推薦為90年代國際先進水平的優異成果。(5)移動通信的研究,主持負責完成了863重點項目"China-CDMA移動通信關鍵技術和系統"的研究,並參加863十周年成果展覽,為我國CDMA移動通信發展,作出有開創性貢獻。(6)推動第三代移動通信(3G)研究,在國內最早提出寬頻CDMA(W-CDMA)研究,並主持召開了首次W-CDMA技術國際研討會,對我國第三代移動通信(3G)的研究和國際標準建議的提出,起了重要推動作用。
獲獎記錄
曾四次獲得中國科學院的獎勵,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部的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