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DMA:面向IP移動與移動網際網路

WCDMA:面向IP移動與移動網際網路

《WCDMA面向IP移動與移動網際網路》是2003年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芬)奧傑佩,(印)普莎德,邱玲,朱近康譯。

基本介紹

  • 書名:WCDMA:面向IP移動與移動網際網路
  • 作者:(芬)奧傑佩,(印)普莎德著,邱玲,朱近康譯
  • ISBN:9787115114372
  • 頁數:317
  •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3-9-1
  • 裝幀:平裝
  • 版次:1
  • 字數:502000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介紹了面向IP移動和構成移動網際網路的WCDMA和第三代網路,給讀者提供了如何設計寬頻CDMA空中接口必要的技術知識,從系統需求、套用、無線環境方面,詳細描述了有關擴頻碼、編碼、調製、RAKE接收、幀結構,以及物理信道設計、功率控制和切換技術的解決方法。對本書中所涉及到的系統仿真和模擬、技術標準在實現中的重點難點作了細緻描述和討論。
本書既有系統性、又不失重點,既有一定的深度、又有廣泛性,概念清晰,深入淺出,易於理解,可以給讀者一個第三代行動網路的全面知識,適合於移動通信管理者、研究人員、系統設計人員、大學生等不同層次的讀者需要

目錄

第1章 概述 1
1.1 多址接入 1
1.2 CDMA:過去、現在和將來 2
1.3 移動蜂窩時代 3
1.3.1 GSM 6
1.3.2 US-TDMA(IS-54/IS-136) 8
1.3.3 IS-95 8
1.3.4 個人數字蜂窩 9
1.4 第三代系統 9
1.4.1 目標和要求 9
1.4.2 IMT-2000空中接口的選擇 10
1.4.3 歐洲 11
1.4.4 日本 13
1.4.5 美國 13
1.4.6 韓國 14
1.4.7 全球協調寬頻CDMA 14
1.4.8 全球第三代標準化 15
1.5 第三代系統的頻率分配 15
1.6 第三代空中接口技術 16
1.6.1 寬頻CDMA 16
1.6.2 TDMA 17
1.6.3 WCDMA TDD 18
1.6.4 正交頻分復用 19
1.7 本書預覽 20
參考文獻 21
第2章 CDMA的基本原理 25
2.1 概述 25
2.2 CDMA的基本概念 25
2.2.1 擴頻多址 27
2.3 基本的DS-CDMA組成部分 34
2.3.1 RAKE接收機 34
2.3.2 功率控制 35
2.3.3 軟切換 35
2.3.4 頻率間切換 36
2.3.5 多用戶檢測 37
2.4 IS-95 CDMA 37
2.4.1 下行鏈路的信道結構 38
2.4.2 上行鏈路的信道結構 41
2.4.3 功率控制 43
2.4.4 語音編碼和不連續傳輸 46
參考文獻 46
第3章 移動網際網路 48
3.1 概述 48
3.2 市場前景 49
3.3 無線入口 50
3.4 移動網際網路的商業模型 50
3.5 移動網際網路技術 51
3.5.1 WAP 51
3.5.2 i-Mode 51
3.6 第三代系統的套用 52
3.7 網際網路 53
3.8 無線視頻 54
3.9 多媒體業務 56
3.10 IMT-2000的承載業務 56
3.11 業務模型 56
3.11.1 實時業務 57
3.11.2 非實時業務 57
參考文獻 59
第4章 無線工作環境及其對系統設計的影響 60
4.1 概述 60
4.2 多徑信道 61
4.3 無線環境 63
4.3.1 車載無線環境 63
4.3.2 室外到室內和步行無線環境 63
4.3.3 室內無線環境 64
4.4 分布函式 65
4.5 路徑損耗和展開模型 66
4.5.1 車載無線環境 66
4.5.2 室外到室內和步行無線環境 66
4.5.3 室內無線環境 68
4.6 小尺度模型 69
4.6.1 車載無線環境 69
4.6.2 室外到室內和步行無線環境 70
4.6.3 室內無線環境 72
4.6.4 空間信道模型 73
4.7 移動性模型 73
4.7.1 車載無線環境 73
4.7.2 室外到室內和步行無線環境 74
4.7.3 室內無線環境 74
參考文獻 76
第5章 CDMA空中接口設計 78
5.1 概述 78
5.2 需求定義和總的設計過程 78
5.3 分層空中接口的結構 79
5.4 邏輯信道 80
5.5 物理信道 80
5.5.1 幀長設計 81
5.5.2 信令測量 81
5.5.3 導頻信號 81
5.6 擴頻碼 82
5.6.1 擴頻碼基本特性 83
5.6.2 偽噪聲序列 84
5.6.3 正交碼 85
5.6.4 選擇準則 86
5.7 調製 88
5.7.1 數據調製 88
5.7.2 擴頻電路 89
5.7.3 擴頻調製 90
5.8 差錯控制方案 91
5.8.1 差錯控制碼的選擇 91
5.8.2 卷積碼 91
5.8.3 級聯瑞德-所羅門/卷積編碼 92
5.8.4 Turbo碼 92
5.8.5 混合ARQ方案 92
5.8.6 交織方案 92
5.8.7 組合的信道編碼和擴頻 92
5.9 多速率方案 93
5.9.1 高數據速率的提供 93
5.9.2 數據速率的解析度 94
5.9.3 控制信息的傳輸 95
5.10 分組數據 96
5.10.1 分組接入過程 96
5.10.2 MAC協定 96
5.10.3 分組數據的切換 97
5.11 收發信機 97
5.11.1 接收機 97
5.11.2 發射機 99
5.12 多用戶檢測 100
5.12.1 系統容量和覆蓋範圍的提高 100
5.12.2 多用戶檢測的發展 101
5.12.3 多用戶檢測算法 101
5.12.4 系統模型和多用戶檢測算法推導 103
5.12.5 多用戶檢測設計 104
5.12.6 多用戶檢測算法選擇 105
5.13 隨機接入過程 108
5.14 切換 109
5.14.1 定義 109
5.14.2 切換過程 109
5.14.3 軟切換 109
5.14.4 更軟切換 114
5.14.5 頻率間切換 114
5.15 功率控制 115
5.15.1 功率控制準則 115
5.15.2 功率控制的步長 115
5.15.3 動態範圍的要求 115
5.15.4 功率控制命令的速率 116
5.15.5 功率控制和多用戶檢測 116
5.16 接入允許和負荷控制 116
5.16.1 負荷因子 117
5.16.2 接入允許控制的原理 117
5.16.3 負荷控制的原理 117
參考文獻 117
第6章 WCDMA 123
6.1 概述 123
6.2 WCDMA規範 124
6.3 協定結構 124
6.3.1 邏輯信道 126
6.3.2 傳輸信道 127
6.4 物理信道 128
6.4.1 上行物理信道 128
6.4.2 下行鏈路物理信道 131
6.5 多速率用戶數據傳輸 133
6.5.1 傳輸格式檢測 136
6.5.2 信道編碼 136
6.6 擴頻和調製 137
6.6.1 上行鏈路擴頻 137
6.6.2 下行鏈路擴頻 138
6.6.3 調製 141
6.7 發射分集 141
6.8 空中接口過程 142
6.8.1 小區搜尋 142
6.8.2 切換 142
6.8.3 功率控制 145
6.8.4 上行鏈路同步傳輸方式 145
6.8.5 分組數據 145
6.9 WCDMA的進展--RELEASE 2000及後續 146
參考文獻 146
第7章 WCDMA時分雙工 147
7.1 概述 147
7.2 TDD概念 147
7.2.1 不對稱業務 148
7.2.2 上、下行鏈路的相互對應信道 148
7.2.3 干擾問題 149
7.3 WCDMA TDD規範 150
7.4 WCDMA TDD系統描述 151
7.4.1 傳輸信道 152
7.4.2 物理信道 152
7.4.3 專用物理信道(DPCH) 153
7.4.4 突發類型 153
7.4.5 公共物理信道 154
7.4.6 傳輸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 156
7.4.7 功率控制 156
7.4.8 切換 157
7.4.9 動態信道分配 157
7.4.10 聯合檢測 157
參考文獻 158
第8章 cdma2000 159
8.1 概述 159
8.2 cdma2000 規範 160
8.3 cdma2000系統描述 161
8.3.1 物理信道 161
8.3.2 擴頻 163
8.3.3 多速率 163
8.3.4 分組數據 163
8.3.5 切換 164
8.3.6 發射分集 164
8.4 cdma2000 1x的改進 164
8.4.1 1xEV-DO 164
8.4.2 1xEV-DV 164
參考文獻 165
第9章 性能分析 166
9.1 概述 166
9.2 分集技術 166
9.2.1 多徑分集增益 166
9.2.2 不同無線環境下的多徑分集 167
9.2.3 天線分集 169
9.2.4 極化分集 169
9.2.5 宏分集 169
9.2.6 時間分集 170
9.3 WCDMA仿真器 170
9.3.1 鏈路級仿真 171
9.3.2 系統級仿真 171
9.3.3 仿真參數 175
9.4 快速功率控制 176
9.4.1 快速功率控制對Eb/N0的影響 176
9.4.2 上行鏈路快速功率控制的小區間干擾 177
9.4.3 非理想的功率控制導致容量下降 182
9.5 頻譜效率 183
9.5.1 WCDMA上行鏈路的鏈路級性能 183
9.5.2 WCDMA上行鏈路的頻譜效率 186
9.5.3 WCDMA下行鏈路的鏈路級性能 189
9.5.4 WCDMA下行鏈路的頻譜效率 191
9.5.5 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頻譜效率的比較 193
9.6 覆蓋 194
9.6.1 覆蓋範圍計算 194
9.6.2 無負載和有負載網路的覆蓋範圍 197
9.6.3 負載網路中基站採用MUD的覆蓋範圍擴展 199
9.6.4 利用基站MUD節約移動台發射功率 201
9.6.5 用戶比特率對覆蓋範圍的影響 202
9.7 總結 202
參考文獻 202
第10章 分層的小區結構 205
10.1 概述 205
10.2 非線性功率放大器 206
10.2.1 功率放大器特性 206
10.2.2 功率放大器效率 207
10.3 同一頻率的微小區和宏小區 207
10.4 不同頻率的微小區和宏小區 208
10.4.1 鄰信道干擾和鏈路級性能 208
10.4.2 HCS網路的系統級仿真 209
10.4.3 頻譜效率結果 211
參考文獻 212
第11章 技術實現 213
11.1 概述 213
11.2 最佳化標準 213
11.2.1 功耗、成本和尺寸 214
11.2.2 評估方法 214
11.3 模組化考慮 215
11.4 基帶部分 216
11.4.1 基帶接收機 216
11.4.2 基帶發射機 228
11.5 RF部分 231
11.5.1 線性和功耗的考慮 232
11.5.2 接收機結構 233
11.5.3 發射機結構 235
11.6 軟體無線電 237
11.7 典型的WCDMA移動終端的結構 238
11.8 多模終端 239
11.8.1 非擴頻系統和擴頻系統 240
11.8.2 時隙系統和連續系統 240
11.8.3 FDD系統和TDD系統 241
參考文獻 241
第12章 網路規劃 243
12.1 概述 243
12.2 業務量強度 243
12.3 性能 244
12.4 無線網路規划過程 246
12.4.1 準備階段 246
12.4.2 小區估算 247
12.4.3 詳細的網路規劃 251
12.5 CDMA中微小區網路規劃 255
12.5.1 拐角效應 255
12.5.2 同一頻率的微小區和宏小區 255
12.6 室內規劃 256
12.7 扇形分區和智慧型天線 256
12.8 網路計算 257
12.8.1 BTS信道單元規劃 257
12.8.2 BSC和交換機數目、HLR和VLR信令業務量 258
12.8.3 傳輸容量 258
12.8.4 傳輸網路最佳化 258
12.9 共存 258
12.9.1 互調(IM) 259
12.9.2 保護頻段和保護帶 260
12.10 頻率共享 261
參考文獻 261
第13章 IP基本概念 263
13.1 概述 263
13.2 IP基礎 263
13.3 擁塞控制 265
13.4 IP路由協定 265
13.5 IPv4與IPv6 266
13.6 IP和服務質量 267
13.7 無線網路中IP的發展 268
13.8 Internet電話 272
13.8.1 H.323 272
13.8.2 SIP 273
13.9 TCP/IP的安全性 274
13.10 IETF的標準化 275
13.11 結論 276
參考文獻 276
第14章 網路結構 278
14.1 概述 278
14.2 基本技術 278
14.2.1 異步轉移模式 278
14.2.2 7號信令 279
14.2.3 移動套用協定 279
14.3 GSM/GPRS網路 280
14.3.1 參考結構 280
14.3.2 協定棧 283
14.4 3GPP網路 285
14.4.1 系統結構 286
14.4.2 接口和協定 286
14.5 IS-41/IS-95網路結構 290
14.5.1 IS-41/IS-95標準 290
14.5.2 參考結構 290
14.5.3 協定棧 292
14.5.4 IS-41/IS-95向第三代演進 295
14.6 全IP網路 296
14.6.1 發展全IP網路的推動力 297
14.6.2 全IP網路的發展目標 297
14.6.3 全IP結構 297
14.6.4 全IP網路中的無線問題 298
參考文獻 299
第15章 標準化 300
15.1 概述 300
15.2 標準化體系和工業利益群 300
15.2.1 3GPP 300
15.2.2 3GPP2 302
15.2.3 歐洲 302
15.2.4 美國 303
15.2.5 日本 305
15.2.6 韓國 306
15.2.7 中國 306
15.2.8 與全IP相關的組織 307
15.2.9 ITU 307
15.3 準則 308
15.3.1 UMTS頻譜認證 309
參考文獻 309
第16章 未來方向 310
16.1 概述 310
16.2 技術前景 310
16.2.1 蜂窩無線接入的進展 310
16.2.2 無線區域網路 311
16.2.3 藍牙(Bluetooth) 312
16.2.4 衛星 312
16.3 可用的技術 313
16.4 市場考慮 314
16.5 發展模式 316
16.6 無線時代 316
16.7 總結 317
參考文獻 31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