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粗螯蛛

朱氏粗螯蛛

朱氏粗螯蛛,Pachygnatha zhui (Zhu, Song et Zhang,2003),肖蛸科鋸螯蛛屬的一種蜘蛛。與克氏粗螯蛛 Pachygnatha clercki德氏粗螯蛛Pachygnatha degeeri關係較近,但雌蛛背甲無小圓坑,而不同於德氏粗螯蛛Pachygnatha degeeri。本種雌蛛納精囊中部內側無三角形結構;螯肢後齒堤的第1齒與第2齒的間距較寬;雄蛛觸肢器的引導器末端呈鉗形,副跗舟近端半部較遠端半部寬,而與克氏粗螯蛛 Pachygnatha clercki不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氏粗螯蛛
  • 外文名:Pachygnathazhui (Zhu, Song et Zhang,2003)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螯肢亞門
  • :蛛形綱
  • 亞綱:柄腹亞綱
  • :蜘蛛目
  • 亞目:後紡亞目
  • :肖蛸科
  • 亞科:肖蛸亞科
  • :粗螯蛛屬Pachygnatha
  • :朱氏粗螯蛛zhui
  • 分布區域:吉林
  • 定名人:Zhu, Song et Zhang
  • 年代:2003
  • 原始文獻:中國動物志 無脊椎動物 第三十五卷 蛛形綱 肖蛸科:106-108
  • 模式產地:吉林長白山
  • 生境:生活在草叢中
  • 國內分布:吉林(長白山)
  • 資料來源:中國動物志 無脊椎動物 第三十五卷 蛛形綱 肖蛸科:106-108
形態描述,雌蛛,雄蛛,3地理分布,

形態描述

雌蛛

正模體長5.02:頭胸部長2.16,寬1.75;腹部長3.33,寬2.61。背甲黃褐色,中央在眼區至中窩之間縱向排列2個三角形褐色斑,兩側緣具很寬的褐色邊,頭部中央的兩側具褐色的月形斑。頸溝明顯,淺褐色。中窩縱向,暗褐色。兩眼列均後凹,後眼列寬於前眼列。前中側眼間距大於前中眼間距(0.18:0.10);後中眼間距等於後中側眼間距(0.18:0.18);前、後側眼相接。中眼域長0.33,前邊寬0.33,後邊寬0.38。前中眼>前側眼=後中眼=後側眼(0.13:0.10:0.10:0.10)。
朱氏粗螯蛛
朱氏粗螯蛛雌蛛
額高0.18,大於前中眼的直徑。螯肢黃褐色,前齒堤有3枚大齒;後齒堤有4枚小齒。下唇、顎葉和胸板黃褐色。胸板不與背甲相連線。步足黃褐色,與本屬其他成員相似,無深色的環帶。無刺和大的剛毛,僅膝節的頂端具1根非常細弱的剛毛。腿節Ⅰ、Ⅱ和Ⅳ各具3根聽毛;脛節具2列6~10根聽毛;後跗節在遠端約1/3處各具1根聽毛。跗節器位於跗節遠端約1/3處。
步足測量:Ⅰ 7.91(2.29+2.88+1.80+0.94), Ⅱ7.29(2.07+2.70+1.62+0.90), Ⅲ4.23 (1.26+1.53+0.90+0.54), Ⅳ6.48 (1.89+2.34+1.44+0.81)。足式:1,2,4,3。腹部卵圓形,背面中央和兩側均有銀白色鱗斑。背面具一大型淺黑色葉狀斑。腹部兩側的下半部有一些不規則的淺黑褐色條紋。腹部的腹面具一大的“U”字形銀白色斑,“U”字形斑的內側和外側呈黃褐色。生殖孔和書肺孔之間的距離約等於生殖孔的寬,納精囊1對,近似腎形。

雄蛛

體長3.87~4.14。一雄蛛體長4.14:頭胸部長1.98,寬1.62;腹部長2.34,寬1.75。背甲腹部的顏色、斑紋以及眼的排列與雌蛛相似。螯肢較雌蛛的大,長於頭胸部長度之半,具一大的婚距;前齒堤有3齒,第1齒靠近螯牙的基部,第2、3齒遠離第1齒,第2齒最小;後齒堤有4齒,第1齒在螯牙的基部,第2齒位於第1齒與第3齒的中間。
朱氏粗螯蛛
朱氏粗螯蛛雄蛛
觸肢和步足測量:觸肢2.82(1.02+0.34+0.37+1.09);步足Ⅰ 8.59(2.43+3.15+1.98+1.03), Ⅱ7.83 (2.25+2.88+1.80+0.90), Ⅲ 4.49 (1.35+1.62+0.94+0.58),Ⅳ 6.75(1.98+2.43+1.53+0.81)。足式同雌蛛。觸肢器的盾板亞球形,精導管呈“S”形,插入器較寬,其頂端與引導器的頂端呈鉗狀,副跗舟較寬,遠端半部呈指狀。

3地理分布

吉林(長白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