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德氏粗螯蛛
- 拉丁學名:Pachygnatha degeeri (Sundevall,1830)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 亞門:螯肢亞門
- 綱:蛛形綱
- 亞綱:柄腹亞綱
- 目:蜘蛛目
- 亞目:後紡亞目
- 科:肖蛸科
- 亞科:肖蛸亞科
- 屬:粗螯蛛屬
- 種:德氏粗螯蛛
基本信息,形態分布,雌蛛,雄蛛,地理分布,
基本信息
編號:3107
拉丁目名:ARANEAE
拉丁亞目:OPISTHOTHELAE
中文亞目:後紡亞目
總科:圓蛛總科
superf:Araneoidea
拉丁科名:Tetragnathidae
中文亞科:肖蛸亞科
拉丁亞科:Tetragnathinae
中文屬名:粗螯蛛屬
拉丁屬名:Pachygnatha
拉丁種名:degeeri
定名人:Sundevall
年代:1830
原始文獻:Kongl. Svenska Vet. -Akad. Handl. 1829: 24.
生境:棲息於稻田中。
國內分布:新疆。
國外分布:英國,德國,法國。
資料來源:中國動物志 無脊椎動物 第三十五卷 蛛形綱 肖蛸科:94-96
形態分布
雌蛛
體長4.00—4.41。一雌蛛體長4.41:頭胸部長1.71,寬1.30;腹部長2.61,寬2.16。背甲暗褐色,具很多小凹坑。頸溝較深,黑褐色;放射溝明顯。中窩近似三角形,黑褐色。兩眼列均後凹,後眼列稍寬於前眼列。各眼均具黑褐色眼斑。前中側眼間距大於前中眼間距(0.15:0.09);後中側眼間距等於後中眼間距(0.15:0.15);前後側眼稍分離,眼丘相接。中眼域長0.30,前邊寬0.30,後邊寬0.35。前中眼>前側眼=後中眼>後側眼(0.11:0.10:0.10:0.09)。
雄蛛
體長3.13—3.60。一雄蛛體長3.13:頭胸部長1.50,寬1.19;腹部長1.67,寬1.26。背甲、腹部的形狀和斑紋以及眼的排列近似於雌蛛。螯肢長不足頭胸部長的一半;前齒堤有3齒,第1齒小,距螯牙的基部較遠;後齒堤有4齒,第1齒靠近螯牙的基部,第2、3齒遠離第1齒,幾乎位於螯肢的中部,而且齒的大小、間距差別不大。觸肢和步足測量:觸肢1.61(0.78+0.24十0.31十0.28);步足Ⅰ 5.00(1.40十1.77十1.12十0.71), Ⅱ4.69(1.36十1.63十1.02十0.68), Ⅲ3.16(0.99十1.12十0.61十0.44),Ⅳ4.35(1.29十1.53十0.95十0.58)。
足式同雌蛛。觸肢器的盾板相對較小,內含的精導管與肖蛸屬Tetragnatha蜘蛛非常相似,引導器的頂部具一月形小導片,副跗舟長,遠端半部呈三角形。
地理分布
國內分布: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