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正(航天計算機技術的開拓者)

朱正,計算機技術專家。航天計算機技術的開拓者之一。曾從事教學工作前後達12年,教書育人為培養科技人才作出了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正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上海市
  • 出生日期:1922年6月5日
  • 職業:航天計算機技術的開拓者
  • 畢業院校:重慶交通大學
介紹,簡歷,生平,教書育人,成就,主要論著,

介紹

1956年投身航天事業,負責組建國防部五院計算技術研究室,主持開展了計算機仿真技術研究和模擬計算機的研製,建成我國最早的模擬機房;還參加了早期地空飛彈制導系統的總體設計。為中國航天事業特別是航天計算機事業的創建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70年代重返航天系統,仍致力於計算機技術、衛星照片數字處理、飛彈實時數字仿真、軍用系列微機的研製與推廣等技術工作,成績顯著。

簡歷

1922年6月5日 生於上海市,祖籍浙江杭州。
1941~1945年 重慶交通大學電機系電信專業學習,畢業,獲工學士學位。
1945~1949年 上海交通大學電機系電信專業,任助教。
1949~1950年 瀋陽東北電器工業局第一廠,任研究室主任。
1950~1952年 南京華東軍區軍事科學研究室,任副研究員。
1952~1956年 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空軍工程系,任副教授。
1956~1960年 北京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任研究室副主任。
1960~1974年 北京總參謀部測繪學院,任副教授。
1975~1978年 西安總參謀部測繪研究所,任副研究員。
1978~1981年 北京八機部,任副總工程師。
1981~1989年 北京七機部(1982年 改為航天部)測控公司,任總工程師。
1989年10月 退休

生平

朱正,1922年6月5日生於上海,他親身經歷了“九一八”、“八一三”、“一二·八”等事件,認識到落後就要挨打、國弱受人欺的道理,他逐步樹立並形成了“科學救國、強國”的信念。1941年,他高中畢業,激憤地離開了被日本侵略軍蹂躪的上海,奔向重慶,考取重慶交通大學電機系電信專業。
1945年,他從重慶交大畢業後,正值抗日戰爭勝利,交通大學回遷上海,他留校任助教。在當時反飢餓、反內戰、反獨裁的學生運動的影響下,他深深地認識到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政府的腐敗,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下決心奔赴已經解放的東北工業基地工作,以實現科技救國的理想。上海一解放,他即告別故土,赴瀋陽東北電器工業管理局第一廠,任研究室主任。該廠是我軍接收日本侵占的通信工廠,當時絕大部分員工仍是日本人,他作為一名中國科技人員和主人,感到揚眉吐氣。他們承擔了上級下達的15瓦軍用無線電收發報話機的設計和試製工作,他具體負責發報機的調製電路設計和整個發報機的測試,伴隨著祖國解放戰爭節節勝利的喜訊,他們幹勁倍增,夜以繼日地奮戰,不久設計與試製工作就取得了成功。他們還研製出一些相應的專用測試儀器,如測試中頻放大器特性曲線的掃頻產生器、靈敏度測試儀等,這些都是國內首創。
1950年,他被調到南京華東軍區軍事科學研究室,任副研究員,從事無線電遙控技術工作。時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根據解放東南沿海島嶼作戰的需要,他們接受了研製能夠破壞敵灘頭陣地,減少我軍登入時傷亡的新型戰鬥武器任務。朱正參加了該項研製工作,就是將美軍水陸兩用登入艇改裝為無線電遙控的無人駕駛的登入炸彈,他負責整個無線電遙控部分的設計、試製和試驗工作,用美軍的調頻收發報機進行改裝,增加雙T濾波器、多路開關控制器、抗干擾電路等遙控系統,並研製了電子啟爆電路,整個工程研製工作進展順利,在長江上完成試驗,經南京軍區實彈試驗,被批准小批量生產,後由於抗美援朝戰爭爆發,該無人駕駛的登入炸彈停止了生產。該登入炸彈具有實戰價值,且屬國內首次研製,後隨華東軍區軍事科學研究室合併到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這一登入炸彈也運到哈軍工陳列。
1952年,他隨華東軍區軍事科學研究室整建制劃歸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被任命為空軍工程系副教授,執掌教鞭,從事四年教學工作。1956年,他調赴北京,參加籌建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的工作。親自參加了1956年10月8日召開的國防部五院成立大會,聆聽了聶榮臻副總理的激人奮進的指示。不久,被任命為國防部五院計算技術研究室副主任,主持這個研究室的工作。自此,他竭盡全力投身於航天計算機技術的創建與發展,並為之做出了開拓性的貢獻。爾後,雖多次調動工作單位,他都愉快地聽從組織的安排,且牢記為國防現代化獻身的宗旨,乾一行、愛一行、鑽一行,做出了突出的成績。1960年至1974年,在北京總參謀部測繪學院任副教授,既教書育人,又積極地開展測繪科學技術的研究。1975年至1978年,他被調到西安總參測繪研究所任副研究員,在不到4年的時間裡,他憑藉自己的雄厚的理論知識基礎和在計算機技術方面的造詣,靠其勤奮和鑽研,在數位化影像數據處理和數位化航空攝影測量方法等方面頗有建樹,大大地促進了國內航測、衛星照片處理技術的創新。
1978年,隨著中國第二個科學春天的到來,朱正重返航天系統,任八機部副總工程師。1981年,七、八機部合併後,他被任命為七機部(後改為航天部、航空航天部、航天工業總公司)測控公司總工程師,繼續致力於計算機技術與仿真技術的發展。

教書育人

1945年大學畢業後留校,在復校後的上海交通大學電機系任助教,飽嘗流亡之苦的朱正,以其飽滿的熱情教書育人,旨在為振興中華培育人才。在前後近四年的時間裡,先後為張锺俊、朱物華等教授講授的交流電路、無線電原理、交流電機、直流電機、電信電路等做輔導教師,他一方面認真聽取教授的講課,鞏固和增加自己的知識,另一方面以誨人不倦的精神耐心地給學生們輔導。與此同時,他還受學校的指派,參加電信實驗室的籌建,他們從美軍的剩餘物資中蒐集了200多箱電信器材設備,還得到了聯合國救濟總署撥給的一些試驗設備,對這些器材設備進行了整理,利用這些器材設備進行設計、安裝、調試,建設電信實驗室,這個實驗室是當時國內比較先進的,他還編寫了相應的實驗講義。這些對當時的教學工作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朱正的第二段教師生涯是1952年至1956年,他在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空軍工程系任副教授,為新中國培養國防科技人才,他有使不完的勁。年富力強的他,親自講授無線電接收設備等課程,編寫和翻譯了《無線電接收設備》、《超高頻雷達接收設備》、《無線電接收設備講義》等。他還領導並參加了超高頻接收設備的實驗裝置和電磁波隔離室的建設,為學員們理論聯繫實際創造了條件,他在哈軍工創建和教學工作中的貢獻,功不可沒。

成就

1956年10月8日,中國第一個飛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宣布成立。當時僅有從全國各部門、各地調入的科技專家30多人,朱正是其中之一,還有分配來的應屆大學畢業生100 多人。在這些最早的航天創業者中,僅有錢學森教授在國外從事過飛彈研製工作,其他人員對飛彈研製工作都是陌生的,有的連“飛彈”這個名詞也未接觸過,他們就是在這樣的基礎上開始創業和起步的。國防部五院成立後,即組織科技人員學習飛彈的專業知識,採用能者為師、互教互學的辦法,錢學森親自講授《飛彈概論》,其他科技專家根據各自的專業特長,分別講授《航空概論》、《發動機》、《空氣動力學》等,朱正領受任務,講授《制導概論》,他拿到了錢學森教授從美國帶回來的1955年剛出版的飛彈設計原理叢書第一冊《制導》(Guidance),他如饑似渴地閱讀、翻譯和消化此書,僅用一個月的時間,就寫出了講義,他克服了諸多的困難,特別是對一些國內尚無先例的專用名詞術語的翻譯難度就更大,他冥思苦想,進行了創造性的勞動,他所翻譯的名詞術語大多數都已被我國航天界所接受,他講授的《制導概論》博得聽課者的好評。
爾後,國防部五院成立了10個研究室,他被任命為計算技術研究室副主任(無主任,由他主持工作)。從世界和我國計算機技術發展的歷程看,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是1946年美國為適應飛彈技術的發展而研製成功的。1956年,中國也只是從國外傳進了一些關於計算機的名詞術語,在這一技術領域還是空白,各高等院校還沒有設立計算機專業。這個計算技術研究室既是我國航天的第一個計算機研究機構,在中國也是第一個。

主要論著

1 朱正.無線電接收設備講義.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1952
2 朱正.制導概論.北京:國防部第五研究院,1956
3 朱正.數位化影像數據處理和數位化攝影測量方法.西安:總參測繪研究所,1978
4 朱正.地空飛彈研製過程中使用仿真技術.北京:八機部,1979
5 朱正.計算機的引進、消化、仿製、創新.北京:航天部科技委,1982
6 朱正.STRATUS容錯計算機的技術特點.抗惡劣環境計算機,1993(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