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提文化

朱提文化是昭通地區古代各族人民辛勤拓荒,用血與汗、鐵與火鑄就的燦爛文化,涵蓋著多元的民族文化。朱提青銅文化繁榮一時;朱提銀名噪千古,聞名於當時後世;孟孝琚碑、霍承嗣墓壁畫先後輝映,譽為寧州冠冕。它與滇文化、洱海文化堪稱為雲南歷史文化的代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提文化
  • 地區昭通地區
  • 時間:公元前135年
  • 參考:《朱提文化論》
相關文獻,發展,經濟,評價,

相關文獻

1、朱提文化是昭通地區古代各族人民辛勤拓荒,用血與汗、鐵與火鑄就的燦爛文化,涵蓋著多元的民族文化。朱提青銅文化繁榮一時;朱提銀名噪千古,聞名於當時後世;孟孝琚碑、霍承嗣墓壁畫先後輝映,譽為寧州冠冕。它與滇文化、洱海文化堪稱為雲南歷史文化的代表。(摘自陳本明著《朱提文化論》封面)
2、朱提縣是與犍為郡同一時間,即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設立的,夜郎設縣是在漢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夜郎設縣距朱提設縣晚24年。(摘自陳本明著《朱提文化論》——四、朱提非夜郎說)
3、(1)三國時,犍為屬國升為朱提郡,在政治上脫離了犍為郡,成為獨立的郡。

發展

(2)交通的改善,傳、驛、郵亭的建立。道路的拓展及延伸,交通配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川滇黔和中印度半島的經濟、文化交流在更寬廣的範圍內進行著,這些聯繫更密切了,隨著商人往來的頻繁和商貨運輸的發達,交通水陸孔道和樞紐大都發展為商業城市,即商貨集散的市場。朱提就具備了這種地理和交通條件,它是南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交通孔道和樞紐,它通過頻繁的商貨往來運輸、銷售,成為川滇黔之間的一個大的商業城市,促進了自身的經濟繁榮。而朱提的銀、銅洗也沿著西南絲綢之路運輸到巴署或中原。商品的流入輸出,繁榮了朱提經濟,鐵農具的輸入,提高了朱提的生產力。朱提郡的商業貿易往來頻繁和擴大而日益顯示和突出出來。朱提由設縣而上升為地域範圍較大的郡就說明了這種逐漸演變的趨勢。
(3)朱提是武帝新開之縣,自屬邊區,當然亦在漢武帝的規劃中。從漢武帝時起即開始了水利的開發,朱提迎來了全國興修水利的高潮時代。
(4)朱提生產的白銀,成色好,質量佳。遠在春秋戰國時期,朱提即已發現銀礦,進行冶煉、開採。朱提銀質量即 佳品,作為貢品,向周王室進貢。《禹貢錐指》記:“厥貢 、鐵、銀、鏤、 、 、。”“荊、楊貢金銀,不限高下。梁則獨致最美者紫磨之金、朱提之銀而已,故特表其名曰 、曰銀。”《爾雅義疏》“釋器”:“白金謂之銀,其美者謂之鐐。”郝懿行註:“銀者,《說文》云:‘白金也。’……然則,梁州所貢當即朱提銀,此鐐是也。”

經濟

(5)朱提銀在西漢末期王莽改制為“新”朝,進行貨幣改制,銀貨二品,朱提銀為二品中的上品,它的價值已見上文《漢書∙食貨志》所記。朱提銀與金為貴金屬,是硬通貨,當時為稱量貨幣。漢朝從西漢武帝時即已對貨幣進行集權,鑄幣權收歸朝廷,不準私鑄,私鑄、盜鑄發現後,就實行嚴刑峻罰,銀就更加控制其開採、冶鑄,更不準民間染指。朱提銀在漢進入貨幣流通領域,在三國蜀漢時更作為支撐蜀漢經濟的支柱之一,《後漢書∙郡國志》犍為屬國注引《諸葛亮書》:“漢嘉金、朱提銀,采之不足以自食。”《華陽國志∙南中志》說諸葛亮平定南中叛亂後,收服孟獲、孟琰等為官吏後,“出其金、銀、丹漆、耕牛、戰馬,給軍國之用。”朱提銀在漢代或以前知名全國,或為貢品,或為流通貨幣,在經濟生活中發揮其作用。又還利用來製造裝飾品和生活用器皿。
(6)由於朱提銀的聞名,在漢代繼春秋戰國後開採了近400年,產量多,導致白銀繼稱為鐐、白金、白選後,又稱為“朱提”,作為銀的代名詞。“朱提”作為白銀的代名詞,最早見於唐代的大文豪韓愈的詩篇中,韓愈在《贈崔立之》詩中寫道:“我有雙飲盞,其銀得朱提。”唐宋明清人皆稱白銀作“朱提”,將昭通漢晉時的地名“朱提” 稱為“朱提”,在全國直傳了上千年,足見朱提在古代全國範圍內的出名之一斑了
(7)三國兩晉時期,朱提冶金技術上還有一項偉大創造,即白銅的製造。白銅是銅鎳的合金,鎳在歐洲是公元18世紀才提煉成功的,而在我國遠在3世紀時即出現,其產地即在盛產銀銅的朱提。鎳的首次煉成及白銅的合成,是朱提勞動人民的卓越貢獻,表現了朱提的高度冶金技術成就。(摘自陳本明著《朱提文化論》——七、朱提經濟文化的繁榮)
(8)朱提銀的開採,勝於漢時,以質量佳而馳名全國。這樣導致大量的開採,三國時蜀漢為了支撐政權、北伐曹魏,更是重視朱提銀的開採,諸葛亮書云:“漢嘉金,朱提銀,采之不足以自食。”朱提銀為僅次於黃金的“銀貨二品”,白銀早就取得貨幣資格。朱提銀的開採從西漢中期到三國蜀漢已有數百年的時間,到了晉代朱提銀已呈衰竭之勢,《南中八郡志》記:“劉禪時,歲常納貢,亡破以來,時往採取,銀化為銅,不復中用。”蜀漢的掠奪式開採,到東晉原來礦藏已枯萎而“不復中用”。(朱提銀摘自陳本明著《朱提文化論》——七、朱提經濟文化的衰落)

評價

(9)唐朝中晚期應為烏蒙時期的孕育萌芽時期。所以,從這一時期至清雍正九年劃為烏蒙時期。(朱提銀摘自陳本明著《朱提文化論》——烏蒙時期的建置)
(10)方國瑜認為:“魯望地名見樊綽《雲南志》,在今魯甸,蓋自石門九程至魯望,為一大部族,應即烏蒙部,亦名石門部。其地廣勢強,威脅馬湖、南廣諸部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