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義大利作家。出身於西西里一個貴族世家。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曾任炮兵軍官。由於精神崩潰,未能從事他所渴望的外交工作,因而閒居在家,欣賞文藝,並以寫作自娛。1955年起開始寫作他著名的歷史小說《豹》(1958),該書在作者死後才得到出版,並受到讚揚。其中刻畫了薩利納(Salina)親王唐‧法布里齊奧(Don Fabrizio)的心理狀態,他冷眼旁觀1860年代西西里政權從古老的波旁貴族手裡轉到
義大利王國 和貪婪的自由資產階級手中,但是他的侄子卻正相反,不僅投機參加革命,而且與新掌權的階級聯姻。作品支持老親王的保守觀點,富於扣人心弦的戲劇性情節,且文筆富麗多采,被認為是當代義大利文學中的傑作之一。他的另外一本遺作是《短篇小說集》(1961)。
托馬西·迪·蘭佩杜薩 生平 1958年11月,一位名不見經傳的西西里島巴勒莫人寫的長篇小說《豹》出版發行了。此舉立即轟動了義大利文壇,小說成為當年暢銷書。1959年5月,書已經印到了十八版,並獲得Strega文學獎。1961年,小說被譯成法、英、德語。
這個不為人知的巴勒莫人就是朱塞佩·托馬西·迪·蘭佩杜薩;然而,書在斯人去,作者已於1957年7月23日病故。書的出版是一波三折。作者在世時,相繼遭到Mondadori及Einaudi出版社的拒絕,後來,書稿輾轉傳到了作家喬治·巴薩尼手裡。他認定這是“本世紀一部佳作”,遂把它推薦給了Feltrinelli出版社,並為該書寫了序言,《豹》終於得以問世。
多年來經過研究蘭佩杜薩的學者的探索和考證,蘭佩杜薩的身世之謎慢慢浮出水面,他的基本生活軌跡也日漸清晰。事實證明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並非是人們所謂的“奇蹟”,而是和其特殊的家庭環境和淵博的學識分不開的。
1896年12月23日,蘭佩杜薩誕生在
巴勒莫 一個古老而又日趨沒落的貴族家庭。曾祖父是一位天文學家。蘭佩杜薩是獨生子,孤寂的童年養成了內向、沉默的性格。閱讀是他的愛好,給了他許多樂趣。
蘭佩杜薩在10歲之前就開始和父母去巴黎旅遊,後來,他學習法語,可以直接讀法文書籍,他喜歡巴黎的文化氛圍和法國文學,讚賞
盧梭 、
司湯達 、
巴爾扎克 和
普魯斯特 等法國作家。
1914-1915學年,他在熱那亞大學法律系讀書。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他中斷了學習,應召入伍,在戰場上受傷,被俘,關在匈牙利的松博特海伊戰俘營中。後來,蘭佩杜薩越獄成功,歷盡艱辛,徒步返回祖國。
從1925年開始,他多次去倫敦旅遊。這使他和英國文學結緣。莎士比亞、狄更斯、薩克雷等古典作家令他折服。他在倫敦結識了未來的生活伴侶——亞歷山德拉·沃爾夫·斯托梅爾西。亞歷山德拉是拉脫維亞人,母親是義大利人。1932年8月24日,一對情侶在拉脫維亞里加城的一座教堂里舉行了婚禮。婚後,在里加居留期間,蘭佩杜薩學習俄語,閱讀俄國文學作品,
普希金 、
托爾斯泰 等詩人和作家把他帶進了一個新的文化天地。
婚後,他與妻子回到巴勒莫祖屋,但婆媳不和,最後亞歷山德拉更決定回拉脫維亞。1934年,蘭佩杜薩的父親去世,而朱塞佩亦成為第十一代蘭佩杜薩親王。1940年二戰期間,蘭佩杜薩再次被征入伍,卻因要打理家族農莊,最後得以回家。此時左右,蘭佩杜薩在西西里北部避難時,與妻子重逢並和好。一家人得以團聚,但家族祖屋最後卻被炸毀,而蘭佩杜薩母親亦於1946年逝去。
1953年至1955年,他在家鄉以私人授課方式聚集了一些有才華的青年,和他們一起探討文學。在這群人中,有的日後成為著名學者。例如:焦阿基諾·蘭扎·迪·馬扎里諾(蘭佩杜薩的義子)成為研究音樂的學者;弗朗切斯科·奧蘭多成為法國文學專家。奧蘭多寫的《回憶蘭佩杜薩》提供了許多這一階段關於老師的有價值資料。
1955年至1957年是蘭佩杜薩致力於文學創作時期。父母的過世、外祖父家府邸被變賣、自家府邸在二戰期間被飛機炸毀等事件對蘭佩杜薩是很大的打擊,令他感到更加孤寂和失落。1954年夏天,他陪表弟——詩人彼科洛參加了在倫巴底的聖·佩雷克里諾舉行的一次文學會議。早年就萌發的創作意識此時已日趨成熟,從此,他就全神貫注在長篇小說《豹》的創作之中。該小說以作者祖父的一生為藍本,講述義大利復興運動時期發生在西西里一個貴族家庭的故事。
蘭佩杜薩天資聰慧,通曉英、法、德、俄及西班牙等國語言。在閱覽群書中,他吸收了本國及其它多國經典文學中的精華,化為己有,再把它們融會在自己的作品中。他豐富的人生經歷和多元化的文化底蘊是他寫作的源泉。書稿完成後,1957年5月27日,他被診斷患有肺癌,到羅馬醫治無效,於1957年7月23日離開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