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組

本溪組

華北區晚石炭岩石地層單位。主要為頁岩、砂岩夾海相灰岩和不穩定的煤層。底部多數有一層含鐵紫色頁岩,與下伏中奧陶統灰岩呈平行不整合接觸。為中國北方奧陶系灰岩不整合面之上、石炭 -二疊紀含煤岩系之下 ,由碎屑岩夾灰岩或灰岩凸鏡體所組成的一套海陸互動相地層。

命名地點在遼寧本溪市牛毛嶺,現屬遼寧本溪國家地質公園牛毛嶺景區,在牛毛嶺景區的西南側打出一段400米以上的人工觀測剖面,可以看到本溪剖面的23個層位,牛毛嶺景區也是本溪國家地質公園中最具研究價值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本溪組
  • 外文名:Benxi Formation
  • 原稱:本溪系
  • 命名地點:遼寧本溪市牛毛嶺
  • 分布於:華北及東北南部
  • 岩性分為:下、中、上
本溪組
本溪組
原稱“本溪系”。晚石炭世。最初命名地點在遼寧本溪市牛毛嶺,分布於華北及東北南部。按岩性分下、中、上三部。下部:紫色頁岩夾鋁土礦(G層),厚約15米,與下伏奧陶系呈假整合接觸;中部:黃色砂岩、砂質頁岩夾薄煤層及灰岩透鏡體,厚約75米;上部:黃色頁岩、細砂岩夾石灰岩及鋁土頁岩,厚約55米。本組含動物化石以類為主並富含植物化石(見本溪統)。本組底部為鐵質層(山西式鐵礦)並含鋁土礦。本組在冀、京、津地區,主要為頁岩、砂岩夾海相灰岩和不穩定的煤層。底部多數有一層含鐵紫色頁岩,與下伏中奧陶統灰岩呈平行不整合接觸。在基底風化面上形成不規則的山西式鐵礦和鋁土頁岩或鋁土礦層(G層),頂部有一層海相灰岩與晚石炭世太原組整合接觸,局部見鋁土礦(G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