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規,會規原文,歷史沿革,修會發展,本篤會在中國,教規發展,創始人,修道院,修道生活,修道,工作,修身養性,女修道院,簡介,歷史和現狀,修道院,創始人,會規原序,
會規 529年義大利人本尼狄克所創立本篤會,他手訂會規,規定會士不可婚娶,不可有私財,一切服從長上,稱此為"發三願"。本篤會會士每日必須按時進經堂誦經,詠唱"大日課",餘暇時從事各種勞動。會規要求祈禱不忘工作,視遊手好閒為罪惡。後來該會規成為天主教修會制度的範本。
本尼狄克為該修會制定了嚴厲的《會規》,禁慾,不得婚娶;安貧,不可有私財;聽命,一切服從長上,是會規的核心內容,稱“發三願”。本尼狄克認為,各方面的節制是德性之本,並為修士的思想和行動規定了72條準則,如“任何時候不準發怒”,“不準發牢騷”、“不準說笑”、“不準貪吃貪睡”,“一有邪念就應報告長上”等。修士每天要從事6—8小時的體力勞動和4小時的誦經,這在當時對於恢復和發展生產起到了一定作用,修士們還謄抄古籍及從事宗教藝術與教育事業,保存了古代歐洲文化遺產。本篤會的會規和活動為中世紀初期天主教各修會提供了樣板。在其歷史上,有40多名會士後來成為教皇,250餘名會士擔任了樞機主教,6000餘名會士擔任了主教。10世紀,許多修院會規鬆弛、日漸腐化。為此,一些修道士提出對本篤會進行改革,並在本篤會會規基礎上,創立了一些新修會,其中最重要的是克呂尼修會。
本篤會既注意自身虔修,又從事社會活動,強調“讀經與生產”、“祈禱與勞動”。中世紀時,該會隱修院多為封建大莊園,除有經堂、膳堂、宿舍外,還有庫房、學校、醫院、客舍和果園、菜圃、魚池等。以招待低級修道士的方式吸收貧民入會,終身從事勞役。該會還特別重視文化活動,不但掌管隱修院中的學校,還常指派修士除外開辦學校。修士還抄寫和保存某些《聖經》古本和羅馬、希臘的古籍。
會規原文
序
我兒,傾耳留心,聽恩師的訓導,自願地接受慈父的勸告,且忠誠地去踐行,昔因怠惰逆命而離棄上主,今該以辛勤順命重歸向他。我此刻的談話是給你說的,無論何人,凡放棄私意,在耶穌真君的麾下作戰者,便應拿起最堅強而最壯烈的聽命武器。首先,你從事任何善舉,該以最懇切的禱告求他玉成;如此,他已垂允認我們為他的兒女,庶不致因我們的惡行而震怒。因為我們應當利用他賦給我們的才能,時常這樣為他服務,以免他變為聖怒的父親,剝奪其兒女的繼承權,也不要因我們的罪行使他變為可怕的主子,把那些不願跟隨他享榮福的惡僕,處以永遠的極刑。我們畢竟起身了,聖經警醒我們說:“現在是我們由睡夢中醒起來的時辰了”。請睜開眼睛注視神的光照,側耳傾聽每天大聲疾呼的主音,他向我們警告說:“惟願你們今天聽他的聲音,莫使你們的心倔強”。又說:“凡有耳朵的,請聽聖神向各教會所說的話”。他說什麼?“兒子們,你們前來,聆聽我的話,讓我昭示你們敬畏上主的道”。“你們趁著還有生命之光的時候,應該行走,免得死亡的黑暗籠罩了你們”。
上主在廣大的民眾中找尋自己的工人,他這樣向他們高呼,再三說:“誰愛惜生命,羨慕享受安和的時日呢”?若你聽到了,請答說:“我”。天主要給你說:“如果你願得真實的永遠的生命,要預防你的舌說出惡言,莫讓你的口唇言談狡詐;要棄惡為善;尋求和平,一心追覓”當你們做了這些事,我的眼睛會注視你們,並張開我的耳朵聽你們的禱告;在你們哀求我之前,我會對你說:“瞧,我在這裡”。最親愛的弟兄們,有什麼比天主邀請我們的聲音更甜蜜的呢?請看,上主的仁慈,怎樣給我們指示生命之路。
所以,我們要用信德和所作的善功,束起我們的腰,隨從福音的指導,走上主的道路,這樣我們應能進他的國,親見召喚我們的主。我們如欲住在他王國的聖殿里,除非帶著善功向那裡奔跑外,是萬不能到達的。我們偕同先知詢問主說:“上主啊!誰能居住在你的篷帳?誰能住在你的聖山?”然後,弟兄們,請聽上主的答覆,他要指示我們進他篷帳的方法,說:“惟有行為正直,作事公平,心中說實話的人,不以口舌誹議他人,不危害別人,不凌辱鄰里的人”,惟有那把誘惑他的惡魔連其誘惑驅除心目視線以外,而殲滅之,又執住那甫萌的惡念,就基督而粉碎之的人,才得入篷帳。他們像這些敬畏上主的人,不矜誇自己的善功,卻深信所有的善都來自天主,而非已所能致,因此用先知的話讚頌上主在其中的工程說:“上主啊!榮譽不要歸於我們,不要歸於我們,但要歸你的名下”。又如保祿宗徒從未將自己的宣道歸功於自己,卻說:“因天主的恩寵,我成為今日的我”。又說:“誰要誇耀,當因主而誇耀”。
所以,主在福音上說:“凡聽了我這些話而實行的,就好像一個聰明人,把自己的房屋建在盤石上。水沖,風吹,襲擊那座房屋,它並不坍塌,因為基礎是在盤石上”。主給了我們這些訓示,便天天期望我們的生活符合他的聖訓。我們此生的歲月所以延長,原來為使我們革除惡習,宗徒說:“你不知道天主的這種慈愛願引你悔改嗎”?因為仁慈的主說:“我決不喜歡罪人死亡,反之,我卻喜歡罪人由他的路上歸回而得以生存”。
弟兄們,我們已經向主問明了,誰能作他篷帳的住客,也聽到了在那裡居住的人有什麼義務;倘我們履行這種義務,我們便是天國的嗣子。所以我們的身心應該準備,在神聖的服從主命下作戰;倘使我們的本性能力薄弱,有何困難,便該求主賜給聖寵,協助我們。如果我們要避免地獄的痛苦,而得永生,那就應該珍惜餘生,趁我們尚未離軀殼,還能藉生命之光完成這一切事的時候,現在要趕快作那些永遠有益於我們的事。
為此,我們要創立一座事主學校:“在這學校里,我們希望沒有嚴厲而繁重的規定。可是,為改正惡習,為保持愛德,按理該有稍微嚴格的紀律,切勿因此沮喪,逃離得救之路,而此路的入口處必須是窄狹的。但當我們在修道生活和信德上有了進步時,我們將會心曠神怡,具有愛情的不可言傳的歡樂,在天主誡命的道路上奔跑。這樣決不致離棄他的領導,卻在隱院中遵守他的教訓,至死不變,以忍耐分擔基督的苦難,將來得以共享他的天國。
各章內容
第一章 隱修士的種類
第二章 論院長的職責
第三章 論召集弟兄們開會第四章 善功的工具
1:當全心,全靈,全力愛上主天主。
2:愛鄰人如愛自己。
3:不殺人。
4:不姦淫。
5:不偷盜。
6:不貪婪。
7:不作假見證。
8:尊敬眾人。
9:己所不欲者亦勿施於人。
10:犧牲自己跟隨基督。
11:懲戒肉身。
12:不貪圖逸樂。
13:愛好齋戒。
14:救濟窮人。
15:給裸體者衣穿。
16:探訪病人。
17:埋葬死者。
18:援助在患難中的人。
19:安慰憂苦者。
20:遠避俗事。
21:寧願捨棄一切為愛基督。
22:克制忿怒。
23:不懷復仇之念。
24:不蓄詭詐之心。
25:不與人偽裝和平。
26:不放棄仁愛。
27:不發誓,以免發虛誓。
28:心口如一說實話。
29:不以惡報惡。
30:不凌辱人,卻忍受外來凌辱。
31:愛仇。
32:不咒罵那咒罵自己的人,反該祝福他。
33:為義而忍受迫害。
34:不驕傲。
35:不嗜酒。
36:不貪饕。
37:不貪睡。
38:不怠惰。
39:不抱怨。
40:不毀謗。
41:把希望寄託於天主。
42:幾時在自身上看見有什麼好處,當歸功於天主,而不歸功於自已。
43:承認自己所做的不善,並常歸咎於自己。
44:害怕審判曰。
45:畏懼地獄。
46:全神切望,渴慕永生。
47:天天把死亡擺在眼前。
48:時時刻刻謹慎自己一生的糯為。
49:深信天主無所不在監察自
50:心裡一發惡念,立刻就基督而粉碎之,並向神師吐露。
51:慎口不說邪惡的話。
52:不喜多言。
53:不說閒話,亦不說招笑的話。
54:不喜多笑,亦不喜狂笑。
55:喜歡聽聖書。
56:常專心祈禱。
57:每日祈禱時,在天主台前,嘆息流淚,承認自己從前所犯的諸罪。
58:立志改過。
59:克制肉慾。
60:憎恨私意
61:事事聽從院長的命令,即使他背道而行(但願無此事),惦記上主那端教訓:“他們所說的,你們要遵行;他們所做的,你們卻不要做”。
62:尚未成聖,不要希望被稱為,聖人,但先有聖德,而後稱為聖人,才名符其實。
63:天天以事功奉行天主的誡命。
64:愛慕貞潔。
65:不憎恨任何人。
66:不爭勝。
67:不嫉妒。
68:不愛爭論。
69:遠避虛榮。
70:敬老。
71:慈幼。
72:在基督的博愛中為仇人祈禱。
73:在日落之前,與仇人和好。
74:對天主的仁慈,永不失望。請看:這些就是神業的工具。如果我們日夜不停地運用了,又在審判之目交還,天主要用他所許下的酬報賞賜我們:“目所未見,耳所未聞,人心所未想到的,就是天主為愛他的人所準備的”。勤行這一切的場所,便是隱修院的禁區和在團體中的定居。
第五章 論聽命
第六章 論緘默
第七章 論謙遜
第八章 論夜課
第九章 夜課該念多少
第十章 夏季該如何念夜課
第十一章 主日夜課該如何舉行
第十二章 如何念讚美經
第十三章 平日如何念讚美經
第十四章如何舉行聖人瞻禮的夜課
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何時唱亞肋路亞
第十六章 如何念日課
第十七章 日課該念多少聖詠
第十八章 念聖詠的次序
第十九章誦日課的規則
第二十章論祈禱時的虔誠
第二十一章 論隱院中的十人長
第二十二章 隱修士應如何睡眠
第二十三章 論應受剝奪通功權的過犯
第二十四章 論剝奪通功權的方式
第二十五章論重過
第二十六章未得院長許可而交接被剝奪通功權者
第二十七章 院長該如何關心被剝奪通功權者
第二十八章 論屢教不改的弟兄
第二十九章 論應否再收容已出隱院的弟兄
第三十章 論該如何改正兒童
第三十一章 論隱院的理事該是何等人
第三十二章 論隱院的工具及財產
第三十三章 論隱修士可否有私物
第三十四章 是否眾人都該平均地領取必需品
第三十五章 論每周在廚房的服務員
第三十六章 論病弱的弟兄
第三十七章 論老人和童子
第三十八章 論每周的誦讀員
第三十九章 論食物的限量
第四十章 論飲量
第四十一章 弟兄們的進膳時間
第四十二章 補充經後誰也不準說話
第四十三章 論念日課或用膳遲到者
第四十四章 論受絕罰者該如何做補贖
第四十五章 論在聖堂中念錯經文的人
第四十六章 論在其它小事上犯過者
第四十七章 論打念經的鐘
第四十八章 論日常手工
第四十九章 論守嚴齋時期
第五十章 論遠離聖堂操作或在旅途的弟兄
第五十一章 論出外不很遠的弟兄
第五十二章 論隱院的聖堂
第五十三章 論接待賓客
第五十四章無院長命,隱修士不該接收書信或紀念品
第五十五章 弟兄們的衣履
第五十六章 論院長的飯廳
第五十七章 論隱院術人員
第五十八章 論收錄弟兄的方式
第五十九章 論如何收納貧富人家的子弟
本篤會的修道生活就是
基督徒 的生活,也是初期教會
基督 徒所表達的生活方式,為福音作證的生活。本篤會神修是以基督為中心,在聖神領導下的基督徒團體,具體來說,便是在一部會規、一位會父及會士組成的修道團體。它的最大特色,是在團體中的修行成長、顧全身心靈三方面均衡發展,與動靜合宜具有韻律性的生活。為了使每人在身心靈三方面都得到培育,本篤把一天的時間分為祈禱、讀書與工作,三者並重,而且相互有關。簡單而論,本篤會的時間就是天主的工程。例如以祈禱的精神讀書,在工作中反覆玩味在祈禱與讀書時所獲得的靈感或知識,使它成為成長的助力,常常以樸實單純、悔改謙虛的態度進入祈禱,無論團體祈禱或個人祈禱都要如此。
本尼狄克沒有教導祈禱的步驟,但他的指示是清楚的,以純真的心靈、痛悔的眼淚時常祈禱,就像
耶穌 對撒瑪黎雅婦人所說的:“以心神以真理去朝拜他”。在默念聖書中個人聆聽天主的聖言,默默的與主相遇,享受天恩的沐浴。祈禱沒有固定的步驟,最重要的是用心。若只有固定的形式就很容易形式化,失去祈禱的真意,而且也不易養成祈禱的習慣,當獨處的時候就不知怎樣祈禱了。
歷史沿革 修會發展 9世紀後,許多修院會規鬆弛。10世紀時,法國克呂尼修院首先發起改革運動,稱"重修本篤會"。
11世紀初在法國
第戎 附近的
西多 曠野又有
西多會 產生,在法國夏特勒山聖徒勃羅諾創辦加爾都西會(Carthusians)。
15-16世紀時,因會士到殖民地傳教,該會的隱修性質逐漸消失。20世紀初該會的德籍、比籍及美籍會士曾相繼來華傳教,在北京曾創辦輔仁大學。
本篤會在中國 1909年,傳入中國,但未建立修會組織。1926年,一批屬於比利時安德魯斯修道院的本篤會修士於四川成都西山建立首座修道院。
1928年,德國奧蒂利安修道院的本篤會修士在吉林省延吉建立延吉修道院和延吉教區。另在重慶、開封、北京等地相繼建立修道院。該會在華修士主要從事傳教和教育、慈善事業,如美國本雪凡尼的本篤會於1925年建立輔仁大學。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該會停止在中國大陸的活動。
教規發展 他們遵循由本尼狄克在6世紀時所制訂的規章。該規章逐漸地在義大利和
高盧 等地傳播開來。到了9世紀時本篤規章已為西歐和北歐普遍採用,本篤會修道院成為知識、文學和財富的寶庫。
12~15世紀期間本篤會開始沒落,後來實施改革,院長的任期改為固定的期限,修士要對會眾而不是在特別的房子裡宣誓等,因而使本篤會獲得新生。
宗教改革運動 實際上使本篤會在北歐幾乎絕跡,在其他地方也衰退下來。
19世紀另一次復興行動加強了歐洲的規章,尤其是在
法國 和
德國 ,導致在世界各地建立新的教會。本篤會
隱修院 的象徵是
十字架 及耕地的犁。
創始人 本尼狄克(Benedictus,約480—550),又譯“本篤”、“聖本篤”、“
努西亞的聖本篤 ”。天主教本篤會創始人。他被譽為西方
修道院 制度的創立者,於1220年被封為聖徒。是
天主教會 重要聖人之一。
教宗本篤十六世 的聖號即來源於他。他經常與《元素論》作者聖安東尼奧一起供奉,侍候於
聖保羅 左右。左手持十字架,右手持《修院聖規》,神情悲憫,呈慈悲相。
本尼狄克出身義大利斯波萊托(Spoleto)貴族家庭。少年時在羅馬學習文學。18歲離家至羅馬附近的蘇比亞高(Subiaco)山隱修。3年後,任維古瓦洛(Vicovaro)隱修院院長。後因為意見分歧,脫離該院。529年在卡西諾山(Monte Cassino)拆毀阿波羅和丘必特神廟,興建一座西歐聞名的隱修院,並編制會規章則,開創天主教修會制度的最早模式。因他曾在山洞中體驗過極度嚴苛的埃及式苦修生活傳統,亦見過一些修道團體於縱墮落。於是約在公元五三零年寫下了他的傳世之作﹣“聖本篤會規”,成為西方教會的隱修紿祖。
本尼狄克精神以聖經為依據,訂定十二級謙遜神修指引,使人在清靜中默觀,透過祈禱、研讀和工作,在神修、智力和體力勞動之間居得平沖,三者相輔相成,並透過十二級謙遜,努力不懈革新自己,以臻於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公元五四七年,聖本篤在眾弟子圍繞中,主懷安息,魂歸天國,安葬於卡西諾基地。
修道院 聖約翰女修道院
瑞士米斯泰爾的
本篤會 聖約翰女
修道院 位於里斯格里斯河流域中心,是
卡洛林王朝 時期極具
基督教 革新運動特徵的修道院之一,修道院內的
壁畫 和羅馬時期的水彩繪畫。1983年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梅爾克修道院
梅爾克修道院(StiftMelk)是一座本篤會修道院,位於奧地利下奧地利州梅爾克鎮的山岩上,俯瞰多瑙河,毗鄰優美的瓦豪河谷。
梅爾克修道院成立於1089年。修道院中巴洛克建築修建於1702年到1736年,有精美的壁畫,圖書館藏有無數的中世紀手稿。由於其名望和學術價值,在1780年到1790年約瑟夫二世大量解散奧地利的修道院時,梅爾克修道院得以倖免,並且逃過了拿破崙戰爭的破壞。1938年德奧合併,學校和修道院的大部分被納粹收歸國有。
修道生活 修道 本篤會的修道生活就是
基督徒 的生活,也是初期教會
基督 徒所表達的生活方式,為福音作證的生活,一千五百年來,本篤會的團體還存在著,多少本篤會士成功的度了這種生活。這樣,我們可向世界宣布,這種生活是有效的,也是有意義的,本篤會是可以找到天主及天主旨意的一種生活方式。本篤會神修是以基督為中心,在聖神領導下的基督徒團體,具體來說,便是在一部會規、一位會父及會士組成的修道團體。它的最大特色,是在團體中的修行成長、顧全身心靈三方面均衡發展,與動靜合宜具有韻律性的生活。為了使每人在身心靈三方面都得到培育,本篤把一天的時間分為祈禱、讀書與工作,三者並重,而且相互有關。簡單而論,本篤會的時間就是天主的工程。例如以祈禱的精神讀書,在工作中反覆玩味在祈禱與讀書時所獲得的靈感或知識,使它成為成長的助力,常常以樸實單純、悔改謙虛的態度進入祈禱,無論團體祈禱或個人祈禱都要如此。
本篤會 本篤會 聖本篤 沒有教導祈禱的步驟,但他的指示是清楚的,以純真的心靈、痛悔的眼淚時常祈禱,就像
耶穌 對撒瑪黎雅婦人所說的:“以心神以真理去朝拜他”。在默念聖書中個人聆聽天主的聖言,默默的與主相遇,享受天恩的沐浴。對於我們來說,有時候我們祈禱並不是為了與主相遇,更多的是在走形式,而並非真心的去祈禱,只是不得以而為之。我認為祈禱並不是非用一些固定的經文不可,祈禱是與天主來對話,而不是為了說給人聽,但我並不是反對公共的祈禱,而是說應在祈禱時全心的投入,真真切切地與主交談,誠誠懇懇的與主對話,除去那些虛偽的形式,保留一顆真誠的心。正如聖本篤的教導,祈禱沒有固定的步驟,最重要的是用心。若只有固定的形式就很容易形式化,失去祈禱的真意,而且也不易養成祈禱的習慣,當獨處的時候就不知怎樣祈禱了。
工作 本篤會士除了祈禱外還有被分配的個人工作,他們視團體生活的需要和個人能力而分工,有些人力氣大,就去挖地種菜,有些人會某種手藝、技巧,就作些手工,所有人都輪流進入
廚房 工作。不過工作時間沈浸在祈禱的氛圍內。有人說:「隱修生活如同一曲音樂、一首詩,有它的秩序,有它的節奏。」本篤會的特點就是給團體生活賦予一個秩序。有固定的時間舉行禮儀、誦讀聖書、工作。所以我們說:本篤會的全部時間就是一個祈禱,在祈禱的氣氛之下造成和諧的團體生活。這樣的生活是一種幸福,一種讓人嚮往的生活。其實仔細想想,我們和生活與他們的生活竟是這樣的相似:他們有祈禱,我們也有;他們有閱讀,我們有學習;他們有勞動,我們有體育及業餘勞動。但有唯一的不同就是:我們的這些生活缺少祈禱的氛圍,如同一道美味可口的菜沒有放鹽,食之無味。為什麼我們不在工作的時候也作為一種祈禱呢?那樣我們的生活也將是幸福的。其實有時候不是我們不想這樣,只是很多時候忽略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沒有把祈禱作為我們生活的重點,沒有把主耶穌作為我們生活的中心。我們往往只注重外在的追求,卻忘記了真正應該做的事,真是捨本逐末,荒唐!
本篤會
修身養性 本篤是一位十分明智的導師,他不教如何作祈禱,只要求敬畏之心。“會規”靈修的最大後果就是喜樂,本篤會洋溢喜樂與和平,是大家熟知的,也是“會規”中不斷提出的。本篤會的神修境界是以一顆真誠的心,懷著痛悔的眼淚,在生活中表達出愛基督在萬有之上,並意識到主的國度臨在著,以禮、以敬顯出對主的希望及擁有基督的平安,並歸光榮於天主。
本篤會的生活就是我們學習的典範,是我們追求目標,在我們的生活中應注入本篤的靈修精神,用祈禱的心來面對每一天,以基督的精神生活每一刻,讓我們的生活已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們內生活。
女修道院 簡介 米斯 泰爾的本篤會
聖約翰女修道院 位於里斯格里斯河流域中心,是
卡洛林王朝 時期極具基督教革新運動特徵的
修道院 之一,修道院內的壁畫和羅馬時期的水彩繪畫,展示了
瑞士 的宗教藝術,堪稱瑞士最偉大的藝術傑作。1983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被列入《
世界遺產 目錄》。
本篤會是天主教隱修會之一,公元529年由貴族出身的義大利人本篤所創。他親手訂立會規,規定會士不可婚娶,不可有私財,一切要服從長上,稱此為發三願。本篤會會士必須每日按時進經堂誦經,詠唱大日課,餘暇時則從事各種勞動。會規要求祈禱不能脫離工作,視遊手好閒為罪惡。後來該會規成為天主教修會制度的範本。公元529年,本篤會在義大利中部卡西諾山的羅馬神廟舊址建造第一座修道院,至今仍為西歐著名修道院。會士們除完成日常的靈修活動外,還謄抄古籍及進行其他宗教活動等。
本篤會 本篤會創始人
聖本篤 (公元480―547年),於529年創立聖本篤會。關於聖本篤的德行和事跡曾有人用對話的形式記述下來,從中可以看出聖本篤對靈修和道德方面的卓越見解。本篤自小就形成了世界觀;待到成年,無論處於什麼樣的環境,他始終沒有沉溺於聲色中。在世時他的生活本可以盡情享樂,但他看破紅塵,把繁華世界視之若糞土。
歷史和現狀 聖本篤出身於義大利努西亞省的一個名門家庭,父母派他去羅馬學習文學,然而他目睹許多同窗誤入歧途。一踏上社會,他就擔心虛浮的社交會使自己徹底墜入地獄。
所以毅然止步而退,放棄文學,離別家園,捨棄財產,開始尋覓修道之路,自此以後,聖本篤便大智若愚地隱居了。
由於
瑞士聯邦 有補助金,所以卡片活動會獲得雙倍收益。格里森州靠近瑞士邊境,路更窄,山更高,城鎮更小,數量也少。通往義大利的邊境城鎮則被圍牆完全圈住,只有一輛小轎車那么寬的街道上布滿了
鵝卵石 。米斯泰爾的聖約翰修道院建於公元8世紀,直到現在還有18個修女在此修行、生活。
修道院中最令人感興趣的是在小禮拜堂中的
卡洛林王朝 的
壁畫 。其中許多壁畫已經腐爛了,但是所保存下來的壁畫中蘊藏的絕妙藝術是令人難以置信的,也是無可比擬的。裡面不允許拍照,所以只能用語言來描述它。這個偉大建築及其蘊含的文化遺蹟會使遊客產生一種奇異的古代感覺。在小禮拜堂的後面有一個墓地。遠處山上的城堡正好從後面越過義大利的邊界線。
米斯泰爾
峽谷 和米斯泰爾城鎮本身也是值得遊覽的。四周環繞的大山高聳入雲。
瑞士人 主要講
羅馬尼亞 語-一種地方方言。從米斯泰爾往一個很高的關口上走,就回到了義大利的高山區。在關口的最高處,遊客們偶爾會遭到暴風雪的襲擊。
修道院 被稱為"
法蘭西 庭院"的法國中部
羅亞爾河 流域一帶是最具有法國特點的地區。河流兩岸從大西洋吹來的海風帶給這個地區溫和的氣候。這裡的古城都是地地道道的法蘭西風格。修建在羅亞爾河邊的羅亞爾本篤會修道院位於巴黎以南200公里,修建於1059年,可以容納5000人,修建後的三個世紀裡成為教民朝聖路途上的一個重要修道院和歇息處。現存的修道院主要修建於17世紀, 1840年差點兒被拆毀,從1975年開始有計畫地修復修道院內部建築,成為法國古堡遊覽中的名勝,並且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
世界遺產名錄 。
羅亞爾本篤會修道院 創始人 聖本篤(Saint Benedict of Nursia,480年-547年),又譯聖本狄尼克,義大利
天主教 教士、
聖徒 ,本篤會的創建者。他被譽為西方
修道院 制度的創立者,於1220年被封為聖徒。是
天主教會 重要聖人之一。
教宗本篤十六世 的聖號即來源於他。他經常與《元素論》作者聖安東尼奧一起供奉,侍候於
聖保羅 左右。左手持十字架,右手持《修院聖規》,神情悲憫,呈慈悲相。
本篤 當時的
羅馬帝國 政治黑暗,宗教紛爭,聖本篤便退居到一座小村莊的聖堂,潛修典籍,長達數年之久。後來他在羅馬東南蘇比亞可的一處山洞,遺世隱居了三年,祈禱勞動,克苦修身,過著隱修生活。 他的聖德漸廣為人知。當時有一所修院,再三懇求他出任院長,他勉為其難上任。後來與院內過慣安逸生活的修士不和,受到他們時加逼害,他便決定離開,創立了自己的修院。其後在羅馬以南一帶,相繼創辦了十二所修院。不久,他把修院事務交由一名弟子管理,自己則尋求更深層的修道生活。
最後,聖本篤在卡西諾山拆掉了的
太陽神廟 處,建立了他的會院;收門徒,立修院。因他曾在山洞中體驗過極度嚴苛的埃及式苦修生活傳統,亦見過一些修道團體於縱墮落。於是約在公元五三零年寫下了他的傳世之作﹣“聖本篤會規”,成為西方教會的隱修紿祖。
聖本篤 聖本篤 精神樸實無華,他以聖經為依據,訂定十二級謙遜神修指引,使人在清靜中默觀,透過祈禱、研讀和工作,在神修、智力和體力勞動之間居得平沖,三者相輔相成,並透過十二級謙遜,努力不懈革新自己,以臻於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公元五四七年,聖本篤在眾弟子圍繞中,主懷安息,魂歸天國,安葬於卡西諾基地。
會規原序 我兒,傾耳留心,聽恩師的訓導,自願地接受慈父的勸告,且忠誠地去踐行,昔因怠惰逆命而離棄上主,今該以辛勤順命重歸向他。我此刻的談話是給你說的,無論何人,凡放棄私意,在耶穌真君的麾下作戰者,便應拿起最堅強而最壯烈的聽命武器。首先,你從事任何善舉,該以最懇切的禱告求他玉成;如此,他已垂允認我們為他的兒女,庶不致因我們的惡行而震怒。因為我們應當利用他賦給我們的才能,時常這樣為他服務,以免他變為聖怒的父親,剝奪其兒女的繼承權,也不要因我們的罪行使他變為可怕的主子,把那些不願跟隨他享榮福的惡僕,處以永遠的極刑。我們畢竟起身了,聖經警醒我們說:“現在是我們由睡夢中醒起來的時辰了”。請睜開眼睛注視神的光照,側耳傾聽每天大聲疾呼的主音,他向我們警告說:“惟願你們今天聽他的聲音,莫使你們的心倔強”。又說:“凡有耳朵的,請聽聖神向各教會所說的話”。他說什麼?“兒子們,你們前來,聆聽我的話,讓我昭示你們敬畏上主的道”。“你們趁著還有生命之光的時候,應該行走,免得死亡的黑暗籠罩了你們”。
上主在廣大的民眾中找尋自己的工人,他這樣向他們高呼,再三說:“誰愛惜生命,羨慕享受安和的時日呢”?若你聽到了,請答說:“我”。天主要給你說:“如果你願得真實的永遠的生命,要預防你的舌說出惡言,莫讓你的口唇言談狡詐;要棄惡為善;尋求和平,一心追覓”當你們做了這些事,我的眼睛會注視你們,並張開我的耳朵聽你們的禱告;在你們哀求我之前,我會對你說:“瞧,我在這裡”。最親愛的弟兄們,有什麼比天主邀請我們的聲音更甜蜜的呢?請看,上主的仁慈,怎樣給我們指示生命之路。
所以,我們要用信德和所作的善功,束起我們的腰,隨從福音的指導,走上主的道路,這樣我們應能進
他的國 ,親見召喚我們的主。我們如欲住在他王國的聖殿里,除非帶著善功向那裡奔跑外,是萬不能到達的。我們偕同先知詢問主說:“上主啊!誰能居住在你的篷帳?誰能住在你的聖山?”然後,弟兄們,請聽上主的答覆,他要指示我們進他篷帳的方法,說:“惟有行為正直,作事公平,心中說實話的人,不以口舌誹議他人,不危害別人,不凌辱鄰里的人”,惟有那把誘惑他的惡魔連其誘惑驅除心目視線以外,而殲滅之,又執住那甫萌的惡念,就基督而粉碎之的人,才得入篷帳。他們像這些敬畏上主的人,不矜誇自己的善功,卻深信所有的善都來自天主,而非已所能致,因此用先知的話讚頌上主在其中的工程說:“上主啊!榮譽不要歸於我們,不要歸於我們,但要歸你的名下”。又如保祿宗徒從未將自己的宣道歸功於自己,卻說:“因天主的恩寵,我成為今日的我”。又說:“誰要誇耀,當因主而誇耀”。
所以,主在福音上說:“凡聽了我這些話而實行的,就好像一個聰明人,把自己的房屋建在盤石上。水沖,風吹,襲擊那座房屋,它並不坍塌,因為基礎是在盤石上”。主給了我們這些訓示,便天天期望我們的生活符合他的聖訓。我們此生的歲月所以延長,原來為使我們革除惡習,宗徒說:“你不知道天主的這種慈愛願引你悔改嗎”?因為仁慈的主說:“我決不喜歡罪人死亡,反之,我卻喜歡罪人由他的路上歸回而得以生存”。
弟兄們,我們已經向主問明了,誰能作他篷帳的住客,也聽到了在那裡居住的人有什麼義務;倘我們履行這種義務,我們便是天國的嗣子。所以我們的身心應該準備,在神聖的服從主命下作戰;倘使我們的本性能力薄弱,有何困難,便該求主賜給聖寵,協助我們。如果我們要避免地獄的痛苦,而得永生,那就應該珍惜餘生,趁我們尚未離軀殼,還能藉生命之光完成這一切事的時候,要趕快作那些永遠有益於我們的事。
為此,我們要創立一座事主學校:“在這學校里,我們希望沒有嚴厲而繁重的規定。可是,為改正惡習,為保持
愛德 ,按理該有稍微嚴格的紀律,切勿因此沮喪,逃離得救之路,而此路的入口處必須是窄狹的。但當我們在修道生活和信德上有了進步時,我們將會心曠神怡,具有愛情的不可言傳的歡樂,在天主誡命的道路上奔跑。這樣決不致離棄他的領導,卻在隱院中遵守他的教訓,至死不變,以忍耐分擔基督的苦難,將來得以共享他的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