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病與亞健康

未病與亞健康

《未病與亞健康》作者順時所需,急民所為,滿腔仁慈,一片苦心,窮其心智,著成《未病與亞健康》。是書亘古貫今,衷中參西,視角獨特,內容豐富,方法可行,可謂利在當代,功在千秋。若有益醫學發展、有惠國民健康,也是情理當然。付梓之際,予幸先睹,感慨之餘,寥寥數語,安敢躋攀為序,權且越俎代庖,以代前言。若能使《未病與亞健康》宗旨彰然、作者苦心昭然,予心也就安然。

基本介紹

  • 書名:未病與亞健康
  • 出版社: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
  • 頁數:225頁
  • 開本:16
  • 品牌: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
  • 作者:王超
  • 出版日期:2010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6470668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未病與亞健康》由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王超,男,漢族,1963年5月出生。碩士生導師,主任中醫師,四川省名中醫,四川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院長、黨委書記。世界中醫藥聯合會亞健康分會副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亞健康分會副主任委員,四川省亞健康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重點學科中醫預防醫學學科帶頭人,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亞健康防治中心創始人。承擔國家級科研課題8項。主持省級課題12項,完成市(地)級科研課題2項; “基於紅外可視化亞健康中醫臨床三維評價新模式創建與套用”獲2010年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多次獲市政府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培養亞健康專業碩士研究生28名。出版專著6部,公開發表代表性論文26篇;獨創“凰”字工間操(獲國家著作權保護)。

圖書目錄

第一章健康
第一節健康與醫學
一、原始社會的醫學
一、四大文明古國的醫學
三、中世紀醫學
四、近現代西方醫學
第二節健康的認識
一、健康觀的歷史演變
一、影響健康觀的因素
第三節健康的標準
一、健康標準的研究
一、不同性別和年齡的健康標準
三、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四節健康的評價
第五節健康的管理
一、健康管理的定義
二、健康管理基礎
三、健康管理的意義
四、健康管理的實施
五、健康管理面臨的問題
六、健康管理公司
七、健康促進
第二章亞健康
第一節亞健康的提出
第二節亞健康的概念
第三節亞健康的範疇
一、亞健康的範疇
二、亞健康的內涵
第四節亞健康的分類
一、軀體亞健康
一、心理亞健康
三、社會交往亞健康
四、道德亞健康
第五節亞健康的症狀
第六節亞健康現狀
第七節亞健康的形成原因
第八節亞健康的檢測與評估
一、亞健康檢測評估的基本原則和指標體系
二、亞健康常用檢測技術及套用
三、亞健康相關量表評估
第九節亞健康的干預措施
一、亞健康干預的意義與原則
二、亞健康的干預與中醫養生學
三、亞健康的干預方法和手段
第十節亞健康的研究進展
第十一節亞健康學科的發展
第三章未病
第一節未病溯源
第二節未病的沿革
第三節來病的含義
第四節未病與亞健康
一、理論借鑑作用
二、實踐指導作用
三、亞健康的研究可豐富和發展未病
第五節來病學的形成
一、未病學學科的建立
一、未病學的定義
一、未病學的研究目標
四、未病學的主要內容
第六節未病學研究的價值
一、未病學研究有助於人類健康水平的提高
二、來病學研究可豐富預防醫學的內涵
三、未病學研究是對中醫學精髓的繼承和創新
四、未病學研究可進一步推動健康教育—健康促進
第四章治未病
第一節治未病的認識
一、萌芽
一、形成
三、發展
四、成熟
第三節治未病的含義
第三節治未病的原則
一、道法自然,平衡陰陽
二、精神內守,病無所入
三、飲食調理,以資氣血
四、強身健體,動靜相宜
五、增強正氣,規避邪氣
六、早期診治,防病傳變
第四節治未病的作用
第五節治未病的方法
一、環境適應與改善
二、調養精神
三、體質調理
四、四季調養
五、冬病夏治
六、後天生活調攝
七、藥物療法
八、非藥物療法
第六節治未病研究價值
一、治來病研究有利於滿足人民民眾不斷增長的健康需求
二、治未病研究是醫學模式與理念轉變的需要
三、治未病研究是疾病譜變化的需要
四、治耒病研究回響國家衛生大政方針的需要
五、治未病研究是節約衛生資源的需要
第七節治未病與21世紀醫學的發展
一、21世紀的醫學目標
二、21世紀的醫學模式
三、21世紀中國醫學發展的戰略重點
四、中醫治未病的思想
五、治未病21世紀醫學發展的方向相吻合
六、治未病與疾病的三級預防措施相吻合
七、治未病與中國醫學發展的戰略重點相吻合
八、治未病思想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九、治未病對21世紀醫學發展的促進
十、治未病對中醫學發展的促進
十一、治未病對中西醫結合發展的促進
十二、治未病原則的通用性
第五章亞健康研究進展
第一節亞健康理論研究
一、《靈樞》“痹證”刺法治療頸部不適探討摘要
二、淺談《黃帝內經》的中醫養生法與亞健康防治的聯繫摘要
三、亞健康態入睡障礙療效評價方法研究探討摘要
四、熱成像技術在亞健康中的套用摘要
五、亞健康態頸部疲勞的研究進展摘要
六、亞健康頸部不適狀態診斷標準制定的現狀及展望摘要
七、火罐干預亞健康態頸部不適的研究現狀及展望摘要
八、全息經絡刮痧療法在干預亞健康態中的套用進展摘要
九、中醫特色的亞健康態四診診斷方法研究進展摘要
第二節亞健康臨床模式研究
一、針灸干預亞健康紐外可視化技術的探索與實踐摘要
二、“紅外初篩,量表輔助”評價模式的建立——針灸干預頸部不適的實證研究摘要
三、不同推拿方案干預頸部不適療效評價研究摘要
四、中醫非藥物方法干預非特異性頸痛的臨床研究摘要
第三節亞健康態中醫藥干預研究
一、中醫綜合干預亞健康態頸部疲勞的紅外熱圖特徵研究摘要
二、三種中醫特色非藥物療法干預亞健康態入睡延遲臨床優勢研究摘要
三、中醫綜合干預非特異性頸痛的臨床療效觀察摘要
四、腰椎間盤突出症紅外熱圖特徵及粗銀針治療的臨床研究摘要
五、針灸配合中頻干預亞健康態頸部疲勞的臨床研究摘要
六、懷堂磁圓梅針配合頸部“鳯”字保健操干預亞健康態頸部疲勞的療效觀察摘要
七、亞健康態胸痹的臨床紅外熱圖特徵表現的研究摘要
第四節亞健康檢測與評估實驗研究
一、象限分布法評價亞健康態頸部疲勞紅外熱圖特徵摘要
二、懷堂磁圓梅針干預亞健康態頸部疲勞的紅外熱圖特徵研究摘要
三、亞健康態胸痹的紅外熱圖特徵研究摘要
四、亞健康態頸部不適的紅外熱圖特徵研究摘要
五、亞健康態頸部疲勞與頸椎病的紅外圖譜溫度特徵比較摘要
六、亞健康態胸痹與胸痹紅外圖譜的溫度特徵比較摘要
七、亞健康態胸痹的約外熱圖特徵探討摘要
八、堂磁圓梅針合“鳯”字工間操及自我拿捏干預亞健康態頸部疲勞的臨床療效觀察摘要
九、浮刺、分刺、合谷刺法干預亞健康態頸部不適的療效比較研究摘要
十、全息經絡刮痧療法干預頸部不適的臨床療效研究優勢研究
十一、實按灸法干預亞健康態頸部不適的療效評價及優勢研究
十二、“鳯”字保健操配合懷堂磁圓梅針干預亞健康狀態頸部疲勞46例摘要
十三、手法結合“鳯”字保健操治療頸肩綜合症42例摘要
十四、“鳯”字保健操干預亞健康態頸部疲勞生生活質量動態評價摘要
第五節熱成像環境標準研究
一、醫用紅外熱成像技術套用於針灸干預亞健康臨床的環境溫度標準研究摘要
二、基於紅外熱成像技術的針灸干預亞健康的基礎研究——環境濕度對醫用紅外熱圖質量的影響研究摘要
三、醫用紅外熱成像技術指導針灸干預亞健康臨床的采圖環境標準化研究——不同氣流擾動模式對醫用紅外熱成像的影響研究摘要
四、指導針灸干預亞健康的醫用紅外熱成像技術采圖環境標準化研究——不同背景顏色對醫用紅外熱像圖影響的實驗研究摘要
五、采圖空間對人體腧穴的醫用紅外熱成像的影響研究摘要
第六節中醫預防醫學研究
一、論中醫預防醫學及其學科界定要點
二、從預防角度論亞健康態睡眠延遲選題的使命
三、節氣灸的預防保健作用
四、淺析穴位敷貼在中醫預防保健中的運用
五、中醫技術在養生保健中的運用
第七節亞健康態頸部不適的臨床路徑
一、字義
二、症狀
三、查體
四、輔助檢查
五、診斷標準
六、辯證分弄
七、分型
八、治療方法
九、頸部不適病前調理
第八節亞健康態入睡延遲管理方案
一、適用對象
二、判斷要素
三、干預方法
四、效果評價
附屬檔案1:亞健康失眠狀態—入睡延遲中醫管理信息表
附屬檔案2:亞健康失眠狀態—入睡延遲中醫治未病管理隨訪表
附屬檔案3:入睡延遲自評量表
附屬檔案4:中醫體質辨識軟體
附屬檔案5:北辰心理測量軟體系統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