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花慢·楊花

木蘭花慢·楊花

〔木蘭花慢〕《楊花》是清朝詞人張惠言所作長調,輯錄於《茗柯詞》。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木蘭花慢·楊花
  • 創作年代:清
  • 作品出處:張惠言《茗柯詞》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張惠言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賞析,作者介紹,

作品原文

木蘭花慢⑴.楊花⑵
盡飄零盡了,何人解,當花看⑶。正風避重簾,雨回深幕,雲護輕幡⑷。尋他一春伴侶,只斷紅、相識夕陽間⑸。未忍無聲委地,將低重又飛還⑹。
疏狂情性算淒涼,耐得到春闌⑺。便月地和梅,花天伴雪,合稱清寒⑻。收將十分春恨,做一天、愁影繞雲山⑼。看取青青池畔,淚痕點點凝斑⑽。

作品注釋

⑴木蘭花慢:《木蘭花》,唐教坊曲,用作詞調。
⑵楊花:或叫柳花,又稱飛絮,楊花雌雄異株,花苞邊緣常有剪碎狀裂片,質輕,易飛揚。北周庾信春賦》:“新年鳥聲千種囀,二月楊花滿路飛。”
⑶盡飄零盡了,何人解,當花看:第一個“盡”,儘管,即使之意,連詞。第二個“盡”,完結,徹底之義。解,懂得,知道。
⑷正風避重簾,雨回深幕,雲護輕幡:正,恰好,副詞。避,避開,躲避。重簾,厚實或一道又一道、層層掛著的帘子,一般指將自已的生活圈子封閉起來的人所居住的居室。回,迴避,避開。深幙,幙同幕,房屋深處的帷幕。護,保護,護衛。輕幡,輕盈的保護花枝的旗旃。幡,護衛花枝的旗旃。
⑸尋他一春伴侶,只斷紅、相識夕陽間:一春,一個春天,整個春天。斷紅,與“落紅”同義,指落花。相識,認出,看到。
⑹未忍,不甘心,委地,落在地下。
⑺疏狂情性算淒涼,耐得到春闌:算,①數來。北宋蘇軾滿庭芳》(三十三年):“三十三年,今誰存者,算只君與長江。”②料想。南宋姜夔揚州慢》(淮左名都):“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這裡當解為第二義。耐,忍受得住,經得起。春闌,春意闌珊,春光盡頭。闌,闌珊,將盡。
⑻便月地和梅,花天伴雪,合稱清寒:月地,晚唐杜牧《七夕》:“雲階月地一相過。”花天,中唐劉禹錫《楊柳枝》:“晚來風起花如雪,飛入宮牆不見人。”
⑼收將十分春恨,做一天、愁影繞雲山:收將,收起,將,語助詞,用於動詞之後。中唐白居易《薔薇架》:“假如君愛殺,留著莫移將。”
⑽看取,看著,瞧著。取,語助詞,猶著也,得也。初唐武則天如意娘》:“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作品賞析

這是張惠言《茗柯詞》中最膾炙人口的一首名作,人們對它有不少的評價。嚴迪昌先生《清詞史》分析說:“《木蘭花慢·楊花》表現的游轉無定、託身無著的形象,可說是精彩的‘寒士’寫照,當然也就是詞人的自我刻畫”,“
上片整首意象寫際遇的冷落坎坷,但又不消沉自棄。無人理解,無人賞識加上‘風雨’的侵襲心境是孤淒的,‘未忍’二句則是鍥而不捨的追求意志的表述。下片集中抒寫心志,與前面的感受互相照應。‘耐得’句既感慨又自堅心志,與‘未忍’句是承轉關健。緊接著寫‘清寒’出以清高的形象。唯其清高自潔,故不隨波逐流。但‘恨’與‘愁’並不因清高而消失,結尾寫了恨之無盡,運用的是化解筆法,即化實為虛。‘池畔淚痕’是獨處傷神,這就是‘怨而不怒’的體現,是‘溫柔敦厚’的品格。”
此詞的下片則主要為發議論。主要借寫楊花“淒涼耐得到春闌”的形象,來寫詞人清高而“清寒”的心情與境遇。詞人將“清寒”這一抽象的描繪人生境況的概念別出心裁的比喻成月光映照下的梅花以及漫天飛舞的花片,雖稍顯悵惘,然意境清純,美輪美奐。詞人最後坦承,他心中鬱積著滿腔的懷才不遇之情與淪落風塵之感,而且這些憂鬱的情感似乎化成漫天的“愁影”繚繞著那雲霧瀰漫的山峰,驅逐不去,也消散不了,所以看到那青青池畔的粼粼波光也似乎是“淚痕點點凝斑”了。不過,詞人雖然傷感,但並不頹廢,他“淒涼耐得到春闌”。雖然盡嘗人間“淒涼”滋味,但他沒有懼怕之情,退縮之感,而是直視逆境,以期在苦寒之境中奮然屹立。

作者介紹

張惠言(1761~1802) 清代詞人、散文家。原名一鳴,字皋文,武進(今江蘇常州)人。生於清高宗乾隆二十六年,卒於仁宗嘉慶七年,年四十二歲。少受易,即通大義。年十四,為童子師。嘉慶四年(公元一七九九年)進士,改庶吉士,充實錄館纂修官。六年,散館,奉旨以部屬用,朱珪奏改翰林院編修。卒於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