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小喬木,高7-10米,胸徑約20厘米;樹皮灰黑色;小枝紫紅色,被毛,老枝灰黃色或灰褐色,無毛;冬芽卵形或長卵形,最外的
鱗片被短柔毛。葉紙質至薄革質,長卵形、橢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9-13厘米,寬4-5.5厘米,頂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或寬楔形,邊緣有疏鋸齒,上面綠色,下面灰綠色,葉脈常呈紫紅色,除嫩葉脈上被星狀柔毛外,其餘無毛,側脈每邊7-13條,和網脈在兩面均明顯隆起;
葉柄長1-1.5厘米,疏被星狀柔毛。
總狀花序有花6-8朵,生於小枝下部葉腋,長4-5厘米;花序梗、花梗和小苞片外面均密被灰黃色星狀柔毛;花白色,與葉同時開放;花梗長3-10毫米;小苞片披針形,著生於
花梗近中部,長約5毫米,早落;花萼高約4毫米,寬約3毫米,萼齒三角形,頂端漸尖,長約2毫米,密被星狀短柔毛;花冠裂片橢圓形或倒卵形,長1.5-1.8厘米,寬5-8毫米,頂端鈍圓,兩面均密被細絨毛;
雄蕊長者較花冠稍長,短者與花冠近相等;
花柱棒狀,較雄蕊稍長。
果實長圓形或長卵形,稍彎,長3.5-9厘米,寬2.5-3.5厘米,有8-10棱,棱間平滑,無毛,熟時紅褐色,頂端收狹成臍狀凸起,外果皮厚1.5毫米,中果皮纖維狀木栓質,厚約10毫米,內果皮木質,向中果皮放射成許多間隙;種子長圓狀線形,栗棕色,長2-2.5厘米。花期3-4月,果期7-9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000-1500米密林中。分布區主要為中亞熱帶山地氣候,分布區年平均溫11-19℃,1月平均溫6-11.5℃,極端最低溫-6℃上下,7月平均溫25-28℃,極端最高溫35℃,夏季涼爽,冬無嚴寒。年
降雨量1300-1800毫米,乾濕季節較明顯,但山地常年多霧,空氣濕度大,大部地區年平均相對濕度在80%上下,不耐暑熱乾燥。喜光,但幼齡期稍耐蔭,成齡樹多分布於林緣、林間窗地或為上層林冠。喜質地疏鬆、肥沃濕潤的山地黃壤至地紅壤,pH值為4.5-5.5,貧瘠地不宜生長。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四川西南部(洪雅、滎經、峨眉沐川、雷波、合江、峨邊、馬邊等)、貴州(習水、凱里、從江、榕江、黎平、雷山雲南東南部的文山、企平等)、雲南(金平、文山、彝良)和廣西(凌雲、樂業)。分布區向南伸延至南亞熱帶以至北熱帶北緣,最南為中國雲南金平,約為北緯2.8°,最北為中國四川洪雅,約為北緯29.9°,最西為中國四川滎經,約為東經102.8°,最東為中國貴州黎平,約為東經109.29。
繁殖方法
主要用種子繁殖,4-5月開花,7-10月果實成熟,當果皮呈現紅色時即可採下。採集的果實,堆放於室內數口,待充分成熟後,剝去外果皮,得出種子(
果核),種子忌日曬,不能失水,9月以前採集的種子,可隨采隨播,10月以後採集的種子,可混濕潤沙貯藏催芽,至次年3月中下旬,氣溫回升後播種。育苗地宜就近選在夏季涼爽的山地,育1年至1年半生苗,於早春開葉前出圃造林。
主要價值
經濟:木瓜紅為中國西南部地區的特有種。材質稍輕而堅韌,結構細密,花紋美觀縱切面光滑,易加工,少開裂,不變形,為製作高級家具、室內裝修、模具、工藝製品等的優質材。
觀賞:花色潔白,果紅如瓜,乾形挺拔,樹姿市雅,又為優美的觀賞樹。
保護級別
保護措施:該種在中國廣西分布的範圍極狹窄,資源稀少,且因木材利用價值高,大樹已基本砍伐殆盡,需做好傳教育,對現有母樹,嚴加保護。生長較快速,有萌芽性,在桂西北及桂北海拔較高的山地,可發展人工造林,尤宜於營建山地風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