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活字印刷術(福建省三明市、南平市傳統技藝)

木活字印刷術(福建省三明市、南平市傳統技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福建省三明市、南平市傳統技藝,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木活字印刷術
  • 批准時間:2011年
  • 遺產級別:省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申報地區: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南平市
  • 保護單位:寧化縣文化館、福建省光澤縣文化館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傳承保護,

歷史淵源

由北宋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為現代活字印刷技術奠定了基礎,被譽為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古老的木活字印刷在福建寧化、光澤至今仍有保存。
在印刷業發達的明中葉時期,受到四保雕版印刷影響,寧化等地同時開始大量使用木活字印刷族譜。據史料記載,除了族譜、蒙書、佛經道藏外,寧化在道光六年(1826)以木活字印有李世熊著的《錢神志》7卷,次年印有李世熊所著《寒支初集》10卷,同治十年(1871),寧化縣署重印《錢神志》。而光澤的木活字印刷也有悠久的歷史。

工藝特徵

寧化、光澤等地的木活字印刷術主要包括木雕活字字模的製作、印刷工具種類和製作、印刷程式和裝訂工藝,其在字模製作、畫像雕版、排字、紙張墨水選擇乃至刷墨等工藝上都有獨特的講究。在寧化、光澤等地的木活字印刷工序中,一套字盤基本為三萬至四萬個木活字,排版時一人念稿排版,一人取字供應,藝人需要熟練掌握木活字的反字毛筆書寫、刻制、揀字、排版、校對、刷印、裝幀等技藝。
得益於當地一些宗族編修族譜、廟宇印製經本和紙質敬神用品的需求,寧化目前保存有新舊木活字近四十萬枚,活字取材多用梨木、荷木。寧化民間稱刻印藝人為“譜師”,其各自以“堂”為單位,一般四五人一堂,現存留有“印心堂”、“衍冀堂”、“文林堂”、“文齋堂”等。光澤縣寨里至今保留有一家木活字印刷小作坊,其傳承人為年逾70的邱盛衍。

傳承保護

寧化、光澤的木活字印刷術不僅是歷史的遺存,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其作為一種仍舊活躍在當下的手工技藝,對於研究與保存當地文化生態環境有重要的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